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与保障》2014,(6):8-9
正又是一年5月,草长莺飞,正是高校毕业生找工作的高峰期。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727万人,创历史新高。在努力找工作的同时,有些大学生将目光锁定在"创业"上。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就业的一条积极途径,承载了许多美好希望。然而,担忧也随之而来,"全国大学生创业率不足2%,创业成功率不到创业学生人数的5%",让许多大学生对创业望而却步。推动大学生创业,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受中共中央委托,民盟中央近日奔赴江西、广东、陕西和辽宁等地,就相关课题进行实地调研。"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  相似文献   

2.
《创造》2009,(3):43-45
很多大学毕业生总是有这样的感叹:读书容易,找工作难。特别是目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形势变得日趋严峻,面对岗位供大于求的现实,很多大学毕业生降低了自己的求职预期,部分应届毕业生毅然选择了自主创业,还有的甚至打出了“零工资”就业的口号……在这个就业的寒冬里,大学生究竟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3.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据教育部的消息,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长52万人。困局面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就多次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专门部署。温州被誉为“创业热土”。植根于这片创业热土的温州大学多年来把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学校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自2002年以来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新路子,对人才培养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劳动保障世界》2009,(2):14-15
2009年中国内地高校的毕业生数量将达到610万,这几乎相当于瑞士一个国家的就业人口。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剧增带来了就业的恐慌,在疏导、分流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呼声中,大学生自主创业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就业方式,但多数学生创业是因为现实压力,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尽管如此,目前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都大力开发创业指导课程,培养大学生们的创业意识,让他们在创业前就能接受系统的创业训练和有效的引导。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校应届毕业生正在忙于找工作,不少毕业生的去向已定,有些不曾签约的"未就业族"难免慌了手脚。其中,部分人就把出国留学当成了一条创业之路。何去何从,请听分解。  相似文献   

6.
海西快递     
《就业与保障》2012,(7):38-39
福建出台系列举措支持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2012年,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将"支持创业促进就业"项目列入2012年为民办实事工作计划,福建省财政安排2200万元用于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日前,福建省公务员局、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出台《2012年"支持创业促进就业"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方案》,针对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资金缺乏、项目选择难"等情况分别出台相应举措,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根据实施方案,福建省将支持南平市、三明市、宁德市率先建立市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2012年12月31日之前,3个设区市建立的孵化基地将完成首批大学生创业项目筛选入驻,并提供创业项目孵化服务。福建省还将依托30个省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它也是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辽宁省而言.就业市场的择业者中大学毕业生已占主流,就业时间相对集中。造成市场容纳能力下降。相关部门应千方百计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北京观察》2010,(2):36-40
<正>建议之一:提升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水平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学毕业生具备较高水平的  相似文献   

9.
《江西政报》2013,(12):17-21
赣府厅字[2013]96号2013年6月25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就业,关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35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如下:一、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  相似文献   

10.
近日,吉林省长春市出台了《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就业现状全省待就业毕业生15万人  相似文献   

11.
陈奕君 《小康》2005,(9):33-34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是许许多多经历了10年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一大乐事。而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工作更是每个大学毕业生对未来理想生活的一种美好祈望。但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和各地人才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的这一梦想就随着就业时间的延后、就业城市的偏远、岗位或薪水的不理想而渐渐破灭。于是,捧着毕业证书找不到工作就成了他们心中一道最无奈的伤痛。姚荷红——这个怀揣大学毕业证书4年都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正是在这种无奈之下,一纸诉状把当地政府告上了法庭。事件回放:我的午餐谁埋…  相似文献   

12.
正又是一年毕业季。继去年"最难就业年"后,今年我区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如何突破"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就业形势?"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全国两会为此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区把大学生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不断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建起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促进越来越多大学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和人生梦想,绽放出缤纷亮丽的青春色彩。  相似文献   

13.
从去年10月份开始,一场金融风暴对本市的就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企业招聘意愿大幅下滑、退工不断增多。2009年1月,本市首次出现了企业退工大于招工的局面。为此大学毕业生为工作四处应聘;外来农民工为生计到处奔波;就业困难者为上岗愁眉不展。上海的就业紧了!老百姓找工作难了!  相似文献   

14.
《就业与保障》2014,(7):21-21
2014年,福建省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24.8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仍然是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我省将继续强化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就业的主旋律,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为抓手,着力促进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日前,  相似文献   

15.
正当人们为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而忧心忡忡之时,媒体上却传来了京、沪、宁等大中城市众多毕业生不想就业的消息,这无疑给今天的人才市场带来一股新风。不就业,并不代表找不到工作单位,而是一部分毕业生另有打算,他们想通过进一步的深造或自主创业,更大限度地掌握就业的主动权。一句话,不就业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就业。  相似文献   

16.
唐建新 《中国人大》2009,(20):53-53
按照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日前,邯郸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带领部分省人大代表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赴邯郸市人事局、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了解了近年来该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基本情况,并到市人才市场招聘会现场实地视察。与会代表就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并积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7.
信息速览     
正徐钢副省长赴厦门调研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8月8日上午,徐钢副省长一行赴厦门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调研,先后召开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座谈会,考察了厦门人才市场,并莅临福建省2014年夏季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大会暨高校毕业生见习招聘会现场视察指导。调研座谈中,徐钢副省长听取了厦门市政府关于  相似文献   

18.
"五位一体"构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塑造创业心理品质、增强创业能力、传授创业知识为主要目标的专业技能教育.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教育的变革,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日益显现.金融危机的蔓延,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备受关注,推行大学生创业教育意义重大.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政府、高校、学生、社会、企业"五位一体"的新型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就业与保障》2011,(1):4-4
小保:我经常看你们的杂志,很想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但是,如果我现在创业,创业资金肯定不够,那就可能需要贷款。目前,适合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贷款有哪几种啊?谢谢解答。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政报》2014,(14):26-28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现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22号)转发给你们,并就加大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