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界定“贩卖”一词的既遂标准之时,要从厘清“贩卖”一词的语义出发,了解其构词特点,寻求其核心语义,并以此来作为“行为完成程度”的参照,从而在理论上确立贩卖行为达到既遂的标准;运输毒品罪属于行为犯,行为犯以行为实施到一定程度作为既遂标准,运输毒品罪应以运输毒品的“合理位移”作为犯罪既遂的临界点,而“合理位移”的标准需在个案中根据相关因素加以认定。  相似文献   

2.
毒品犯罪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政府对毒品犯罪的严厉打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和失误之处。应当将毒品犯罪认定为行为犯,行为人只要实施了走私、制造、贩卖、运输、非法持有毒品中的任何一种行为就构成了相应的犯罪既遂形态; 毒品是否最终流向社会,只能作为量刑情节考虑。在主观方面,除了直接故意外,间接故意也可以构成毒品犯罪。在量刑时,涉案毒品数量不是判处死刑的唯一标准,而应当综合考虑其他犯罪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为了协调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和刑法的冲突,建议将毒品累犯扩大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等五种犯罪,个人和单位都可以构成毒品犯罪累犯。  相似文献   

3.
贩卖毒品罪的认定与处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贩卖毒品罪是毒品犯罪中的一个基本罪名,也是在禁毒斗争中经常适用的一个罪名。修订后的刑法吸纳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在刑法中规定了贩卖毒品罪。本文根据修订后的刑法规定,对贩卖毒品罪的认定与处罚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贩卖毒品罪概况:贩卖毒品罪是指违反毒品管理法规,非法销售毒品或者以贩卖为目的而非法收买毒品的行为。贩卖毒品是毒品犯罪中数量最多,涉及范围最广的一种犯罪。毒品制造出来以后,必然通过销售来实现其价值并赚取巨额利润,而吸毒者大多也要通过购买毒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毒品的贩卖是毒品…  相似文献   

4.
毒品犯罪在我国刑法中包括制造、贩卖、运输毒品罪和走私罪中的走私毒品行为。这种犯罪在我国建国初期,经人民政府的治理曾一度绝迹,但这几年来却大幅度上升,并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特点,笔者在此试图对其特点与原因作一分析,以期更好地打击毒品犯罪和预防此种犯罪的产生。一、当前我国毒品犯罪的特点当前,我国毒品犯罪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一带,尤其在西南地区的××省,这方面犯罪所占的比例更大,占全国破获毒品案件的半数以上。西北和东北地区也有  相似文献   

5.
贩卖毒品罪基本理论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贩卖毒品罪中对“贩卖”定义应表述为 :贩卖应当以流通为目的且行为人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转让事实所有权 ,贩卖的成立不需具备牟利目的 ;贩卖不同于买卖。就毒品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而言 ,14~ 16周岁的人走私毒品应当负刑事责任 ,而运输、制造毒品则应有所区别。就司法难题而言 ,无偿赠与毒品 ,以毒品换毒品均属于贩卖毒品行为。  相似文献   

6.
证据在打击毒品犯罪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认识贩卖、运输毒品案件及证据特点,如何对收集的证据进行审查判断,成为办理毒品案件的重点。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意见,以求教于同行。 一、贩卖、运输毒品案件证据的特点 (一)犯罪手段狡猾、行为诡密、证据种类狭窄单薄 毒品犯罪乎段狡猾、行为诡密,具有隐蔽性。在贩、运毒品这类案件中,明显缺少被害人陈述和现场勘查笔录,就是证人证言也往往不可能以局外人的身份对案件的主要事实给予证明。由于行为隐密,被外界感如的程度低、范围小,一般说知道案件主要事实的往往也就是案件的参予者而成为同案犯。对于物证和鉴定结论,证明的对象只是查获的毒品,鉴定只就查获的毒品属何类性质进行说明,解决的只是专门性问题,而不能就案件的其它事实给予证明。由此可以  相似文献   

7.
非法持有毒品罪的设立 ,对严惩毒品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区分非法持有毒品罪与非罪、区别非法持有毒品罪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及窝藏毒品罪 ,我们必须正确把握非法持有毒品罪的界定及其犯罪构成。  相似文献   

8.
毒品犯罪作为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在具有刑事犯罪普遍特征的同时又存在着其自身的特点,导致了在犯罪证据上也有一些固有的特点:1、毒品犯罪所侵害的对象往往既是被害人又同时是犯罪嫌疑人,反映在证据上则缺乏被害人陈述;2、占绝大多数的贩卖、运输毒品的犯罪没有固定的地点,缺乏传统意义上的犯罪现场及现场勘验笔录;3、除了同案犯的检举揭发外,一般没有其它现场目击者及缺乏证人证言。毒品犯罪案件中最主要的证据包括毒品、毒品鉴定结论、同案犯供述、毒资、运输工具等。掌握毒品犯罪证据对于严厉打击一切毒品犯罪活动、遏制毒品蔓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运输毒品行为具有独立性,其在行为方式上体现的社会危害性与走私、贩卖、制造毒品的社会危害性有明显差异.因此,不宜将运输毒品和走私、贩卖、制造毒品规定在一个选择性罪名中.运输毒品行为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对运输毒品行为进行分类研究的必要性,这不仅符合量刑规范化的要求,而且也是刑法罪刑均衡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虽然毒品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社会运行的良好秩序都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但是在限制乃至废除死刑的大背景下,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死刑不仅被保留,且并没有受到任何的削弱。事实上,对毒品犯罪的四种主要行为方式均保留死刑,继续保持对毒品犯罪的严打态度,很难有效地遏制毒品犯罪,只有在对毒品犯罪的主要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之后,明确毒品犯罪行为人犯罪目的之所在,进而有目的性地限制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真正做到宽严相济,才能更好地遏制毒品犯罪,使刑法更好地发挥一般预防的机能。  相似文献   

11.
在司法实践中,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而被判处死刑的人数高居不下,这与我国现行的死刑政策相抵牾。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社会危害性迥异,因此,应对刑法典第347条规定的罪名进行分解,实行条文单一、罪名单一化立法,配置不同的法定刑,并不能对制造毒品罪配置死刑。同时,从运输毒品的性质来看,其不应当作为独立的罪名,而应以走私、贩卖、制造毒品罪的共同犯罪或非法持有毒品罪论处。从而,毒品犯罪的死刑在立法上得以严格而合理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在毒品犯罪案件中,毒品数量的计算直接关系到被告人的定罪量刑,值得司法人员高度重视。虽然普通毒品犯罪案件中毒品数量的计算不存在太大疑惑,但是在部分特殊毒品犯罪案件中,对于某些毒品的计算和认定则并存有较大争议,尤其是对已灭失毒品数量和共同犯罪案件中毒品数量的计算,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偏差,值得认真研究和归纳总结,以对毒品犯罪案件办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部分地区青少年滥用一些国家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现象较为严重,导致一些疗效较好的药物变成了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型毒品.本文对在校大学生开展预防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滥用的认知调查,这是控制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滥用的一项重要措施,掌握高等学校学生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探索学校开展预防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滥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澳门地区在治理毒品方面的经验非常值得研究。澳门治理毒品问题,并没有把一切责任都放在政府机构,尤其是司法力量上,而是采取开明的态度,充分调动各相关政府部门,以至于全社会力量投入到禁止毒品的运动当中。  相似文献   

15.
试论毒品检验在禁毒中的情报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禁毒离不开情报 ,情报工作是禁毒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禁毒工作起着信息支持作用 ,对打击毒品犯罪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毒品检验是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组成部分 ,是揭露和证实毒品犯罪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禁毒斗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情报作用。本文研究介绍几种毒品检验方法和特点 ,以论证毒品检验在禁毒工作中的情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禁吸戒毒法制化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通过立法的方式确定禁吸戒毒的目的、原则、方式、程序以及救济,对禁吸戒毒工作进行制度化建设,保证禁吸戒毒工作的规范和统一,这是我国依法治国方针在禁吸戒毒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既是禁吸戒毒工作的重要依托,又是禁吸戒毒工作的开展依据.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毒品犯罪问题目前日益严重,已经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全国禁毒工作.来自境外的毒品对西部地区禁毒工作影响巨大,不仅引发杀人、抢劫、盗窃等各种刑事犯罪,而且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危害、影响也已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犯罪.我们应当从"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这一方针出发,结合各种禁毒对策,来更有效地遏制我国毒品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第七十二条第三款将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为违法行为予以治安行政处罚。站在坚持吸食、注射毒品非犯罪化的立场,对该类行为从犯罪学的角度进行综合考察、借鉴恢复性司法理念,对吸食、注射毒品者在采取非刑罚处罚的基础上,如何施以人性关怀、力求为减少和控制吸食、注射毒品行为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第356条是关于毒品再犯的规定,毒品再犯的成立条件为:前罪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之一,后罪包括所有的毒品犯罪;国外的判决也属于《刑法》第356条"被判过刑"的范畴;前后犯罪行为不需要时间上的限制;单位可以成为毒品再犯的犯罪主体。在毒品再犯和《刑法》第65条规定的累犯发生竞合时,应优先适用累犯条款;在毒品再犯与《刑法》第71条规定的发现新罪的数罪并罚发生竞合时,应当先对毒品再犯进行从重处罚,然后根据"先减后并"的并罚原则进行量刑,这种处理方式并不违反"禁止双重评价"的规则。  相似文献   

20.
禁毒问题事关民族兴衰,针对毒瘾无法戒断、吸毒危害严重,笔者运用市场犯罪理论,评析了我国的禁毒措施,指出禁吸失败是毒情日趋严峻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保护性隔离吸毒人员的禁毒方法,并分析了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