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职业倦怠自从被提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服务的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学生,教师一旦出现职业倦怠,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基于已有的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文献和总体现状,可以发现,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大致分为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以及人格这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志良  何勤 《新东方》2008,(1):44-48
职业倦怠对教师的身心健康以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具有重要影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职业倦怠有向高等学校蔓延的趋势,对地方高等学校影响尤为明显。了解职业倦怠的基本理论,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和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释缓策略,对新形势下地方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几天,本地电视台教育时空栏目连续采访多位大学教授,讨论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虽然说法不一,但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也是教师,已经从教三十年,对教师职业的酸甜苦辣有些痛痒,就此话题想说上几句。职业倦怠,应该说是任何职业群体都有的,因为人类有喜新  相似文献   

4.
当前公安院校教师 (尤其是公安业务课教师 )职业倦怠严重 ,主要表现为教师长期情绪上的倦怠感、较低的成就感以及厌教感。其根源为∶社会期望太高 ,工作压力太大 ;工作内容繁杂 ,劳动强度太大 ;工资收入太低 ,福利诗遇太差 ;教师地位不高 ,尊师重教风气尚未形成。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为∶不断提高教师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建立良性支援机制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对教师职业持合理期望 ;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职业倦怠 ,并给予适当支援与协助。  相似文献   

5.
闽川两地警察职业倦怠的比较与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与座谈会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福建省和四川省两地警察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省公安民警的职业倦怠水平总体较高,其中警察的情绪耗竭现象最为突出,其次是人格解体,而在缺乏成就感上的倦怠水平相对较低;四川省警察无论是在总倦怠水平上还是在情绪耗竭、人格解体、缺乏成就感三维度上,均显著高于福建省警察;派出所的民警以及乡镇基层民警的职业倦怠水平最高;民警职场晋升通道的顺畅有利于降低其职业倦怠水平。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组织、个人人格特质以及情绪调节是影响警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宜从这三个层面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构建公安民警的职业倦怠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6.
公安院校“体改生”学习倦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连榕等编制的学习倦怠量表,对某公安部属院校229名“体改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体改生”学习倦怠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不同性别“体改生”学习倦怠的差异不显著;不同籍贯“体改生”学习倦怠的差异不显著;原本科不同专业“体改生”学习倦怠差异不显著,现不同专业公“体改生”的学习倦怠差异不显著,但刑侦类专业的学生在行为不当上的得分上显著低于刑技类专业的学生;学业自我评价良好的学生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和总倦怠上得分显著低于学业自我评价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在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维度上,理想型入学动机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家庭型入学动机学生的得分;在成就感低和总倦怠上.理想型入学动机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家庭型和就业型入学动机学生的得分。  相似文献   

7.
国外警察职业倦怠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倦怠是人们对工作中的慢性情感压力和人际压力延迟反应的一种现象。国外警察在倦怠三个纬度上的得分相差不是很大,多为情感耗竭和个人成就感低落方面得分较高,而人格解体方面得分相对较低。职业倦怠带给人们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影响,所以警察职业倦怠预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心理资本问卷(PCQ)和职业倦怠量表(MBI-GS)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不同职能部门的534位基层领导干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基层领导干部的心理资本整体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其心理资本总体及各维度和领导干部的职业倦怠总体及各维度在性别、学历、职务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基层领导干部的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各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在对此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层领导干部调整心理状态、消除职业倦怠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韩艳萍  张媛 《前沿》2011,(23):205-208
我国公务员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状况。倦怠具有消极性,对于公务员的身心健康、政府行政效能的提高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不良影响。公务员职业倦怠的产生主要是社会环境、政府组织和公务员自身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公务员自身不断努力、组织不断优化管理、社会环境给予有力支持,才能有效预防公务员职业倦怠,提升公务员工作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会的成功构建。  相似文献   

10.
以Mslach的职业倦怠理论为基础,参照“CBQ量表”,应用修订的“教练员职业倦怠问卷”对125名海南省教练员职业倦怠特征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1)教练员职业倦怠的结构是多维的,初步确定为3维度模型。(2)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教练员职业压力具有一定的影响,教练员职业倦怠普遍存在问题,低成就感层面较为严重,男性高于女性,去个性化维度男女教练员差异显著。(3)教龄在情绪衰竭层面上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且在自我成就感维度上主效应非常显著。(4)学历在3个维度层面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5)高级及以上组职称教练员的情绪衰竭明显低于中级及以下职称组,而自我成就感比中级及以下职称组教练员明显偏高。并提出职业倦怠干预和应对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劳教人民警察因长期担负对特殊群体(劳教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来自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各方面的压力容易产生职业心理倦怠,诱发各种消极情绪,给教育矫治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并反过来进一步加大其心理倦怠程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为此,劳教场所应通过矫正认知,改善工作环境等多种手段消除劳教人民警察职业倦怠心理.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内容分析法对国内警察职业倦怠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研究主题、研究结论和研究方法的分类设计了文献内容分析的三级类目框架。通过文献检索、内容评判和归类编码、信度检验以及文献内容特征的综合分析,反映出国内警察倦怠领域研究主题、结论和方法的总体分布情况及发展趋势,对确定未来警察职业倦怠领域的研究方向及其内容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巧 《传承》2011,(26):56-57,59
高校辅导员是工作在第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管理者,然而在他们身上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什么是职业倦怠,引起职业倦怠的原因又是什么,解决职业倦怠的对策又是什么,这是文中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巧 《传承》2011,(10):56-57,59
高校辅导员是工作在第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管理者,然而在他们身上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什么是职业倦怠,引起职业倦怠的原因又是什么,解决职业倦怠的对策又是什么,这是文中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改善高职生厌学心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高职院校因厌学心理而预约心理咨询学生中的26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接受团体辅导,后者不作任何干预。结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在学业倦怠总分及低个人成就感、情绪衰竭、讥诮态度三个分量表的后测结果显著低于前测,对照组的前后测分数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在及时后测和长效后测中学业倦怠及分量表的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团体辅导能有效改善高职生的厌学心理。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公安院校体改生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对中国刑警学院的229名体改生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体改生的专业承诺及其诸附属维度与学习倦怠及其诸附属维度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情感承诺是学习倦怠惟一有效的预测变量。可见体改生的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存在密切关系,改善体改生的专业承诺水平尤其是情感承诺水平有助于降低他们学习倦怠的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7.
关于警察职业倦怠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警察是典型的助人职业,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压力大是警察职业倦怠产生的客观因素,社会生活环境是引发警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而个人因素也会对警察职业倦怠产生重要影响。警察职业倦怠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容易导致人际关系恶化和家庭危机,可能导致职业危机,影响警察队伍的整体战斗力。警察要正确认识职业倦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职业倦怠的免疫力;政府要适当提高警察的薪酬待遇,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建立警察心理服务机构,协助警察调适心理。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利用其经济优势和地域优势,吸引了许多优秀青年教师,他们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科研工作的重要参与者。然而作为青年人,他们在强烈的成才欲望动机和自我实现需求特征下,加之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全面分析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找出其压力源,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高校青年教师摆脱职业倦怠的心理问题,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事业稳定持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艳丽 《传承》2011,(11):50-51
通过回顾职业倦怠的概念,阐述了职业倦怠形成的相关理论,提出了职业倦怠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中国警察职业倦怠问题解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职业倦怠是指一种由工作导致的身心俱疲状态。警察职业倦怠的表现与影响都包括三个方面。导致警察职业倦怠的因素主要来自工作、生活、个体和社会。应通过引导警察正确认识职业倦怠、运用心理疗法缓解压力等方法预防和缓解警察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