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舆情研究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研究的新领域,其中涉警网络舆情可强烈影响网络上下线间的互动行动。大众自媒体传媒时代下公安机关针对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公关已不能仅限于简单的"议程设置"。本文基于贝罗传播模式针对自媒体时代下的涉警网络舆情样本数据综合分析,从贝罗传播模式的基本要素"信源(S)、信息(M)、通道(C)、接收者(R)"思考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公关应对策略,以期开启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2.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舆论诉求主要是利益表达、社会情绪表达、网络政治参与和网络社会抗争。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们能便捷地获取信息,更加自由地发表言论;另一方面,舆论环境复杂化、科层制的政府结构与扁平化的互联网结构的不适应性、自媒体场域中负面情绪易放大、自媒体对政府公信力的负面影响等因素,也使网络舆情的政府治理陷入一定困境。为此,政府在网络舆情治理方面要更新理念,以"善治"取代"管制";注重与公众的沟通,搭建政府与公众网络对话平台;加快自媒体监管立法,培养理性网民;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提高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及时回应,掌握舆情处理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信理念是自媒体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要进一步探索文化自信理念在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引导实践中的新方法,以文化自信涵养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引导海纳百川的恢弘气概,以文化自信构建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引导与时俱进的融合机制,以文化自信建立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引导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自媒体逐步演变为网络重要力量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因较为广泛的工作参与面,经常成为自媒体网络舆情的焦点,甚至某些时候已经危害到了公安机关的权威和公信力。本文立足于自媒体时代的网络涉警舆情背景,通过研究国内外涉警舆情的引导措施,了解自媒体时代网络涉警舆情的特点。并以此为前提,在引导机制的大范围下构建日常管理机制和舆情处理机制,引导公安机关较好处理自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涉警舆情,改善公安机关执法的自媒体网络舆论环境,重塑民警在现实执法中的权威和信心。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呈现出新的特征与变化,给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中首先阐述了加强自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引导的意义,在分析自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新特征的基础上总结网络舆情管理中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地提出应对策略,以提升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移动互联网持续发展以及4G、5G等新技术的成熟运用,推动了自媒体迅速发展,同时也拓展了网络舆情发展空间,网络舆情治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自媒体网络舆情呈现出即时性、隐匿性、直接性、互动性、丰富性和非理性等特点,应借鉴国外网络舆情治理的有益经验和方法,从加强立法、完善制度、优化自律机制等方面着手,不断提升自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治理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媒介属性越来越凸显,网络舆情治理能力愈益关系到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美国是社交媒体的发源地,随着其国内各社交网络用户量的激增与社交媒体信息传播力的突显,社交媒体开始全方位地改变美国的政治生态。当前特朗普政府错误利用社交媒体操纵公众舆论倾向,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的政治极化和社会撕裂。社交媒体时代的美国网络舆情治理困境,对社交媒体日益发达的中国殷鉴不远。中国必须审慎看待互联网社交媒体蕴藏的巨大政治资源,辩证研判民主政治"数字模式"的影响,避免社会治理滑向网络民粹主义陷阱,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网络传播与舆情治理规律,建构政府、行业、用户等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网络舆情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自媒体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实践当中。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及时关注和准确把握青年学生的网络舆情动态,引领学生的网络舆情方向,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阐述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现状特点,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提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手段不断更新,公众通过自媒体平台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意识增强,网络舆情容易失管、失控,给行政执行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为了适应自媒体时代的特点,政府应通过加强引导、合理管控、有效沟通、合力协作,变被动为主动,鼓励多元参与社会管理,实现对行政执行的有效促进。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转变育人理念和教学方式,认识到它对大学生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产生的利弊影响,扬利抑弊,确保媒体传播正能量,切实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大力开展网络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1.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基石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及背景支持 ,对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进而实现其良好的施行效果具有实质性的作用和极其重要的功能 ,可谓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的基石。然而 ,履行公民参与也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与争议。对此 ,必须深入反思并研究对策 ,以进一步推动公民参与的发展 ,制定出有效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2.
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是西方新近出现的两种不同的公共行政学范式,后者从不同的方面对前者进行了批判,两者争论的实质为管理主义和宪政主义的不同.然而,在多元行政观的视角下,二者可以作为两种不同的研究途径而得到整合.借鉴多元行政观的思想,中国现阶段的政府管理模式应该是以官僚制为主体,新公共服务和新公共管理为辅助的多元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非营利组织作为利益团体影响公共政策在程序上有利于公共决策的民主化,但由于利益冲突及利益团体之间力量不均衡,充分的利益表达并不一定最终形成代表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为确保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我们认为,客观面对并努力协调、平衡、整合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比简单地抑制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政策领域的影响更可取。  相似文献   

14.
维护公共利益是检察机关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检察机关在行使公诉裁量权时必须遵循公共利益标准。我国有必要在参考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公诉裁量的公共利益标准。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推进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基于从公众视角出发的需要和科技高度发展的背景,公众科学素养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影响的理论研究日显重要。当务之急,是对这一理论研究的成果进行有效梳理的基础上,分析现状和不足,进而为今后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新公共服务”的公共理性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传统公共行政学的一种替代性研究路径,新公共管理摒弃了传统政治理论的观察视角,用市场理念和企业家精神来重塑行政理念和价值,在追求效率和生产力方面,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和方案得到了不少的赞成和肯定,但它对于追求何种最终价值却鲜有兴趣.而以美国学者登哈特为代表的新公共服务理论高举公共行政价值追求的旗帜,将管理主义者边缘化了的公民权、社会责任、公共利益等价值量度重新置回行政话语的中心,而公共理性是实现以上公共行政价值观之基础,可以说,公共理性是新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17.
论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公众参与是公共政策本质属性———公共性的内在要求,是政治民主化、行政民主化发展的需要,是治道变革———政府治理工具选择转变的需要,是增强党和政府合法性的需要,公众参与可以弥补政府决策的有限理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公共行政环境的变化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提升公共政策的制定能力。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水平,防止、避免和纠正公共政策制定的失误,已成为现代社会对各级政府提出的一种必然要求。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解决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公共行政是关于政府如何有效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规律的科学 ;是政府处理公共事务及决策、执行、监督、反馈、协调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综合 ;是理论与实践随历史演进而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公安宣传是公安机关与社会公众联系的桥梁,是人民群众了解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的重要渠道。警察公共关系的作用在于提升警察形象,获得公众对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二者之间形成的二元互动对公安机关和现代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