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自媒体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实践当中。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及时关注和准确把握青年学生的网络舆情动态,引领学生的网络舆情方向,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阐述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现状特点,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提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可供高职院校学生选择和使用的资讯载体越来越多。以主体多元化、传播快捷化、即时交互化为特征的自媒体,已经成为高职学生感知社会、审视自身、表达诉求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相应高职院校学生网络舆情现状,并呈现出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和其他领域舆情的口水效应、羊群效应、轰动效应和扭曲效应。高职院校有关部门应加强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的引导和管控,牢牢把握主流话语权,积极稳妥地推进校园网络舆情管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优化。  相似文献   

3.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舆论诉求主要是利益表达、社会情绪表达、网络政治参与和网络社会抗争。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们能便捷地获取信息,更加自由地发表言论;另一方面,舆论环境复杂化、科层制的政府结构与扁平化的互联网结构的不适应性、自媒体场域中负面情绪易放大、自媒体对政府公信力的负面影响等因素,也使网络舆情的政府治理陷入一定困境。为此,政府在网络舆情治理方面要更新理念,以"善治"取代"管制";注重与公众的沟通,搭建政府与公众网络对话平台;加快自媒体监管立法,培养理性网民;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提高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及时回应,掌握舆情处理主动权。  相似文献   

4.
舆情研究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研究的新领域,其中涉警网络舆情可强烈影响网络上下线间的互动行动。大众自媒体传媒时代下公安机关针对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公关已不能仅限于简单的"议程设置"。本文基于贝罗传播模式针对自媒体时代下的涉警网络舆情样本数据综合分析,从贝罗传播模式的基本要素"信源(S)、信息(M)、通道(C)、接收者(R)"思考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公关应对策略,以期开启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5.
在自媒体逐步演变为网络重要力量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因较为广泛的工作参与面,经常成为自媒体网络舆情的焦点,甚至某些时候已经危害到了公安机关的权威和公信力。本文立足于自媒体时代的网络涉警舆情背景,通过研究国内外涉警舆情的引导措施,了解自媒体时代网络涉警舆情的特点。并以此为前提,在引导机制的大范围下构建日常管理机制和舆情处理机制,引导公安机关较好处理自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涉警舆情,改善公安机关执法的自媒体网络舆论环境,重塑民警在现实执法中的权威和信心。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应对网络舆情效果不理想,存在预警机制尚未构建,监控与引导机制需要加强,快速反应机制有待健全,应急协同工作机制有待创建,恢复与重建机制需要建立等问题。究其分析,高职院校对网络舆情不够重视,危机预警意识不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滞后,网络舆情评估标准缺失以及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培养是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自媒体是新兴的新媒体,是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向。在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呈现出几何式扩散、公众参与性强、引燃点低等显著特征。自媒体舆论场深刻改变了网络舆情的生成和传播机制,公安机关引导网络舆情面临着资源、执法、制度等方面的多重挑战,应转变思维,积极利用自媒体的传播优势,与媒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公民意见领袖协同合作,由管理转变为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在公共危机状态下,政府的舆情掌控、应对水平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甚至某种程度上左右着事态的发展。面对复杂的社会舆情和网络环境,单纯的封堵和封锁舆论,显然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在此种复杂情形之下要想在危机应对中处置得当,必须提高舆情掌控者的媒介素养,尊重媒体的传播规律,重视在公共危机状态下的媒体选择,解决好危机舆情。  相似文献   

9.
网络在给政府的社会治理提供新手段的同时,也给政府执政能力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前必须从提高政府治国理政能力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加强网络信息监测、净化网络舆论环境与建立舆情危机应急机制入手,着力提升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研判能力、引导能力与危机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情工作是随着互联网及网络舆情的产生而出现的一项新工作,是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这项工作将因互联网影响的日益扩大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工作应对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认真学习互联网知识,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放大主流声音,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提高与媒体打交道能力,建立良好的媒体公共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微博等个人媒体的迅速崛起,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控制话语权的格局,更创造了新的媒体舆论环境。面对新媒体环境中出现的网络舆情危机,国有企业应根据危机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事前以预防监控为主,事中以快速应对为主,事后以恢复企业形象和经营为主。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微信、微博、社群等自媒体用户平台逐渐成为涉警舆情传播的重要媒介,错综复杂的涉警舆情随时可能引发舆论危机。在自媒体时代,公安机关如何积极、科学应对并及时处理好涉警舆情,对提高公安机关的公信力、治理能力尤为重要。本文从当前公安机关应对涉警舆情的现状出发,找出公安机关应对涉警舆情危机处置的难点,分析部分公安机关在应对涉警舆情中处置失当的表现及原因,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安机关与公民的良性互动,完善我国公安机关应对涉警舆情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信理念是自媒体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要进一步探索文化自信理念在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引导实践中的新方法,以文化自信涵养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引导海纳百川的恢弘气概,以文化自信构建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引导与时俱进的融合机制,以文化自信建立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引导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典型个案实证研究入手,选择法治视角、运用法律思维去研究涉警网络舆情问题,是紧跟法治四川、法治中国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涉警网络舆情信息来源渠道日益多样化,公众关注度高,并极易影响警察队伍形象和政府执法公信力。当前纷繁复杂的网络舆情环境中,公众、媒体不理性的行为,警察不恰当的应对措施,都急需用法律手段来加以规范。国家应出台规制网络的法律规范,规范公众理性和文明上网行为,规范媒体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力,明确警察恰当应对网络舆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充分发挥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效应,避免自由性、非理性和即时性所带来的不利负面效应成为研究的重点。基于此,从变革传统教学方式、加强网络自律教育、组建网络师资队伍、建立校园舆论平台四个方面提出有效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微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给公安院校应对媒体和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公安院校微博具有特殊性与广泛性、个性化与多元性、同质性与放大性、难控性与非理性等特征.微博时代公安院校在应对媒体和舆论引导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微博时代公安院校开展应对媒体和舆论引导主要策略有:树立教育平等观和微博教育功能的理念;鼓励公安院校和有关教育者开通微博,建立微博分类平台;建立公安院校微博管理专门机构和队伍;建立完善公安院校微博舆情危机预案启动和快速处置机制;加强公安院校微博道德伦理建设、法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17.
当前,网络舆情日益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如何正确看待和科学应对网络舆情,是我们党和政府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海盐县高度重视发挥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坚持善待、善管、善用网络,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推行了科学应对网络舆情的“三三模式”,不断推进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和创新,逐步营造了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8.
公安机关突发事件舆情具有示范效应显著、负面舆情比例大、社会关注度高等特征。公安机关突发事件舆情危机多发,影响巨大,故强化公安机关突发事件舆情分析、应对意义重大。当前,公安机关突发事件舆情管理存在缺乏法律支持、没有形成合力等问题。解决对策包括加快舆情管理立法、强化与媒体的沟通协作等。  相似文献   

19.
移动互联网持续发展以及4G、5G等新技术的成熟运用,推动了自媒体迅速发展,同时也拓展了网络舆情发展空间,网络舆情治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自媒体网络舆情呈现出即时性、隐匿性、直接性、互动性、丰富性和非理性等特点,应借鉴国外网络舆情治理的有益经验和方法,从加强立法、完善制度、优化自律机制等方面着手,不断提升自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治理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自政务微博产生以来,我国政务微博开通数量和地区覆盖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东部和南部地区政务微博发展更为成熟,竞争力较强。然而,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与多元性,政务微博在网络舆情应对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比如信息真伪有待考证、信息内容缺乏特色、官民互动有待提高、舆情监控手段落后等。因此,可以采取规范政务微博认证方式、创新政务微博话语方式、强化政务微博互动功能、建立舆情应对联动机制等措施,以提高我国政务微博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促进网络环境和政民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