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到中东变局波及的中东国家,尽管结构背景大同小异,但各国爆发的社会运动带来的国内影响却截然不同,如突尼斯和埃及发生了较为平和的变革,而利比亚、叙利亚却爆发了内战。社会运动在不同的国家之所以产生不同的结果,原因在于抗议者能否形成跨阶层动员以及军队的立场选择。抗议者形成跨阶层动员,是社会运动得以持续并实现规模扩大的前提;在大规模社会运动面前,军队内部是否发生分裂,则决定该国是否爆发内战。就此而言,社会运动演变为内战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形成跨阶层动员,一个是部分军队支持抗议活动或在抗议活动中保持中立。这一分析模式有助于研究者对社会运动是否会演变为内战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埃及苏丹关系缘何剑拔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27、28日,埃及苏丹连续两天在有争议的海拉伊卜地区发生边界武装冲突,造成人员伤亡。随后埃及向边界派遣增援部队;苏丹则加紧战争动员,举行"愤怒进军",加  相似文献   

3.
至20世纪70年代,全球化之波涌向埃及,埃及现代阿拉伯民族主义遭遇较大困难,但并未消亡,仍有顽强的生命力.全球化时代的埃及现代阿拉伯民族主义包括政府层面和民众层面两种状态.在政府层面,埃及现代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主要特征是:重现实而轻理想;崇尚和平、弃置战争;扬理性、贬浮躁;倡开放、抑封闭.在民众层面,埃及现代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富于情绪化而缺乏理性;有暴力情结;广泛的群众性.全球化时代的埃及现代阿拉伯民族主义,主要是政府层面的阿拉伯民族主义,它从理论上丰富了阿拉伯民族主义,有利于埃及积极、科学地应对全球化,促进阿拉伯团结和中东和平,推动阿拉伯经济走向联合.  相似文献   

4.
埃及,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拥有7000年的历史,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这次来到埃及,感到埃及的确是个文明古国,尤其是去到世界最大的神庙群——卡尔奈克神庙群,一种很深的历史的厚重感便扑面而来。神庙群占地30公顷,里面的建筑极其恢  相似文献   

5.
4月4~17日,应埃及亚非团结委员会和利比亚利中友好协会的邀请,笔者随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一行32人先后赴埃及和利比亚进行访问。此次访问的主题是“中国-阿拉伯对话”,以推动中阿友好关系的发展。中阿对话分……  相似文献   

6.
刘会清  王泰 《西亚非洲》2007,3(9):54-58
19世纪是埃及融入现代世界体系的历史时代。在此之前,作为"外部领域"的埃及为人类文明交往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古代世界体系和伊斯兰世界体系的主要构建力量与重要组成部分;在"融入"现代世界体系的过程中,埃及被迫在经济和政治两方面进行"适应性交往";随着埃及成为现代世界体系的原料供应地和产品销售地,政治上受控于英国,埃及完成了其"最后被边缘化"的进程。从文明交往的角度透视,埃及融入现代世界体系体现了下列一些交往性特征:它是文明交往中挑战与应战的交锋;且是文明交往中现代与传统的交融;更是文明交往中危机和机遇的交织。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发展战略演变的角度考察,20世纪五六十年代,埃及形成了在"阿拉伯社会主义"原则指导下以"国有化"为基础和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七八十年代,逐渐调整为扩大私有化、缩小公有化为特征的"混合型"经济发展模式;90年代以来,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埃及经济发展模式开始全面向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转型.埃及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与埃及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互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埃及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和转型受到美国,以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与埃及政治体制的变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3—4日,北约峰会暨北约60周年庆典在法国东部城市斯特拉斯堡和德国西部凯尔小镇举行。本次峰会首次由两个国家且是二战中互为敌手的法德共同主办。美、法、德等国首脑在象征对立阵营分界线的莱茵河上紧握双手,宣示已是花甲之年的北约作为战后欧洲安全的捍卫者和跨大西洋团结的纽带仍然"老当益壮"。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从"跨政府网络"的角度探讨G20的治理模式,分析G20治理的动力、方式和成果.在世界面对气候变化与金融危机两大挑战之际,作为全球治理核心的G20通过跨政府网络的治理模式,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国内规则制定者和政府官员搭建了对话和非正式协调的平台,进而通过与国际组织的互动,实现对相关议题的治理.以"跨政府网络"为基础而达成的自愿性协议及公报,克服了需要长期谈判及国内批准的条约模式的限制,反映了G20在应对全球问题时的灵活性及迅速调动资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出境旅游的国人数量快速增长。出去的人多了,自然免不了会发生一些"奇葩"事件,如近期"卢浮宫门票"、"中国游客国外拒看色情表演被甩客"、"赴美中国游客频遇‘钱太大’拒收"、"中国游客在埃及神庙写‘到此一游’"、"中国游客假结婚只为吃顿免费餐"等。这些新闻一时间在网络引起热议。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像其他的思潮和社会运动一样,不是孤立地发展、成长起来的,它是对国内政治环境及其政治思想的一种回应.无论是纳赛尔时期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萨达特时期的埃及民族主义,还是穆巴拉克时期有关"私人身份法"的斗争,都是埃及政治认同、国家政策等国内政治环境发生巨变的结果.这些变化,尤其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的发展及壮大,构成当代埃及女性主义发展的国内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12.
又见尼罗河     
"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亚里士多德飞机从华盛顿道拉斯国际机场起飞后,我便进入了梦乡。醒来时飞机已经飞抵埃及上空。凭窗鸟瞰,绮丽的尼罗河宛如长长的白色丝带,蜿蜒在黄褐色沙漠上。有句非常著名的阿拉伯谚语说,"喝过尼罗河水的人,还会回到她的身边。"往事一幕幕浮显在眼前:读大学时,是一位埃及教师为我们讲授阿拉伯语,大学毕业进入研究所后,我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是关于埃及经济的,第一部与  相似文献   

13.
无产阶级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建立有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及各方面人士参加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以便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主要敌人,顺利地夺取革命的胜利。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中国共产党在进行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和总结了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之一。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促进和实现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团结了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东的政治强人和阿拉伯世界的"盟主"、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他有非凡的治国才干、高尚的爱国情感和高超的外交技巧,在埃及人民和阿拉伯民族中间享有盛誉。正因如此,他于1987年、1993年和1999年三次以绝对多数蝉联埃及总统。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埃及一直谋求富国强兵,结果却日渐衰败。埃及"强国梦"受挫主要有三大教训:执政基础偏离多数民众,导致政权根基日趋动摇;发展道路偏离工业化目标,埃及由此沦为全球产业链下游国家;对外战略偏离不结盟路线,导致外部环境日趋恶化。埃及的教训值得其他国家汲取。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的埃及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的终结、世界和地区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为埃及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乃至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是1989年5月在卡萨布兰卡召开的阿拉伯特别首脑会议上,阿拉伯各国首脑们欢迎埃及重返阿拉伯联盟,为埃及在冷战后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铺平了道路。我们可以看到,冷战后的埃及外交政策不仅仅立足于中东地区,而且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埃及不  相似文献   

17.
李睿恒 《亚非纵横》2015,(2):90-101,123,127,128
从1952年革命到近年来的埃及变局,军人一直在埃及政坛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军人干政已成为埃及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究其根本,乃是埃及仍处于泛政治化的普力夺社会结构之中,从而为军人干政提供了合适的温床。本文旨在借助政治学中的"普力夺"(Praetorian)社会理论,对当代埃及不同时期中的军人干政现象做出原因解析及评价,并分析当前塞西政权破除埃及社会普力夺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埃及总统穆尔西被军方罢黜,表明穆兄会试图走伊斯兰化的道路在埃及行不通,同时也可看到军方的巨大政治影响力。穆兄会正在强烈反弹,埃及局势在动荡中发展。只要军队不乱,埃及就不会出现大乱,甚至发生内战。然而穆兄会的全面抵制,将直接影响军方"路线图"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乐颖 《亚非纵横》2011,(2):46-50
发生于2011年初的埃及政变体现了现代化的政变模式,其在程序、成本甚至特点上都呈现出与以往政变所不同的全新特征。以埃及政变为代表的这类事件有其自身的形成机制,公民社会和社交网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曾向红 《国际安全研究》2013,(3):52-74,156,157
作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和埃及穆巴拉克政府的长期盟友,美国对2011年以来埃及变局的应对值得关注。为了对美国应对埃及变局的政策措施、效果及导致相应效果的原因做出逻辑连贯的解释,可以从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架构视角进行考察。基于这种考察可以发现,美国政府建构了一种"改革"框架,以此来理解和应对埃及变局。然而,在影响框架产生框架共鸣的六个因素——框架的持续性、经验可信性、架构者的可信性、描述的精确性、框架的集中性、经验可通约性——中,"改革"框架除了持续性以外,在其他五个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美国的"改革"框架无法在受众中产生广泛共鸣。尽管美国在埃及变局中采取的应对措施对埃美关系的影响并非决定性的,但由此造成的埃及民众对美国的不信任,已给埃美关系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