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文化以和谐为思想内涵,融思想观念、思想信仰、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的一种文化形式,包含着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前提和基础,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促使和谐的社会秩序形成。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从中国国情出发,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并吸收和借鉴世界各民族先进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源远流长的"和谐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弄清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古代和谐哲学是以农业社会经济为基础的、具有素朴的马克思主义性质的粗陋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工业社会时代诞生的更高级更精致的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其所包含的和谐思想从理论形态上说是对以往人类和谐思想也包括对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质的提升,因而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和谐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3.
韩剑英 《理论前沿》2004,(11):23-24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中国传统哲学所蕴涵的和谐精神是当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批判继承和谐精神将对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文化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它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先期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后来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历史时期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文化思想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男女平等和谐发展是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体系的本质属性,这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涵:平等和谐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最终追求;男女平等和谐发展是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体系对传统文化思想的科学扬弃,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试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是和谐哲学。和谐哲学是与斗争哲学相比较而存在的:斗争哲学是革命党的哲学,是质变的哲学、革命的哲学;和谐哲学是执政党的哲学,是量变的哲学、建设的哲学。要自觉地实现从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的转变。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哲学的基础上,构建适合今天需要的和谐哲学。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哲学的和谐观.这种和谐观以一种不同于西方理论哲学的理路,对和谐的内在意蕴作了深刻的阐释,认为和谐是一种建立在互动关系之上的动态的平衡和多元的包容.通过与囿于西方理论哲学框架中的和谐思想的比较,凸显了毛泽东实践哲学和谐观的学理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文化的本质和根本体现,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在不断吸取人类文明的新成果基础上不断发展,但它本身并不能自动地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实际、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相结合,从内容到形式都真正转变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离不开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同时,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相互吸收,合理借鉴,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和谐世界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的和谐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中“以和为贵、和实生物”的和谐价值、“和而不同”的和谐本质、“和而不流、和必中节”的和谐原则以及“忠恕之道”的致和方法等思想都是和谐世界思想的重要传统文化根源。探析和谐世界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根源,不仅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而且对于丰富、完善和实践和谐世界思想也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文化观,是指邓小平关于文化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文试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视角,探讨邓小平文化观中的几个重要方面,以期对全方位了解邓小平文化理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是提升核心价值理念、道德情操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以及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安顿感的需要。和谐、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基本理念和首要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精粹和生命智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华心、民族魂的表征。化解人类冲突,构建和谐世界需要倡导和谐理念,弘扬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人权观念,本文以文化对于受刑人权利保障的影响为视角,阐明了在中国传统语境下的"合数型"人权观与在西方语境下的"质数型"的人权观的不同之处,认为在中国当前务实的态度是采取"和而不同"的人权观处理受刑人权利保障问题,并认为"和而不同"是不同文化相处的原则态度,而"和而不同"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权发展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传统和合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开新与挖掘,吸收其积极思想,对现代公民行使表达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和合文化包括“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以及“中庸之道”等重要内容。和合文化作为我国公民行使表达权的特有文化背景,不仅有利于实现对多元化利益表达的包容。同时,还有利于对个性化利益表达的支持,以及对冲动性利益表达的抑制。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理论提出以来,关于和谐价值的探讨已经如汗牛充栋,但就刑事诉讼中的和谐价值问题却一直没有人进行研究,而这一价值又常常被刑事诉讼法学者所使用。和谐是中国的本土文化,凝结着中国人的智慧。我们不仅应用世界的眼光解决中国的问题,更应从中国的问题出发,用中国的眼光来解决世界的问题。刑事和解的最主要的价值理念就是和谐价值,在整个刑事诉讼价值体系中应当明确树立和谐价值理论,并依据和谐价值理论凸显伦理道德的要求,从而使刑事诉讼的过程和结果更和谐,实现其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政治观是以“大同”思想为中心的和谐政治观,马克思政治观中的“共产主义”与此有类似之处,“和谐社会”思想正是中国传统政治观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结合升华。  相似文献   

16.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两种文化"的观点和方法才能真正理清中国夫妇伦理思想的发展线索.中国夫妇伦理思想有两大传统即男尊女卑的礼教传统和追求自由恋爱、夫妇和谐的传统.中国传统夫妇伦理思想的萌芽、形成、定型、发展、变迁、转型都始终存在着这两大传统.  相似文献   

17.
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是被普遍认同的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合文化与"同心"思想关系密切,和合文化是同心思想产生的文化基础和文化根源,和合文化的和而不同是同心思想的重要价值理念,和合文化中和处原理、和爱原理、和生原理等为同心思想的实际运用和发展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和而不同"思想是中国几千年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富民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和谐社会的思想继承和发扬了"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而不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但这种思想受制于农业文明下停滞、专制的文化背景,所以,我们必须对传统和谐进行文化上、思维观念上的深入反思,克服传统和谐在我们意识中的僵化、保守烙印,真正树立起现代科学和谐理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除深层障碍。  相似文献   

20.
和文化,闪烁着中华人文精神的传统文化,是监狱行刑不可或缺的教育要素.通过“和文化”的教育之路径,矫正罪犯的“争”之秉性、“失范”之举、“审美”之误和“人生”之错,让罪犯在遵纪守法中实现与监狱相“和”,在改过自新中实现与社会相“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