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科索沃"独立"的国际法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索沃单方面独立是非法的,它违反了联合国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和国际法中的人民自决原则.欧美国家对科"独立"的承认开创了一个危险先例,将引发联合国和国际法的价值危机以及国际秩序的震荡.重启谈判是稳定、持续解决科索沃地位问题的惟一途径,塞黑联盟模式或加拿大"国中之国"模式提供了范例.中国应该为营造塞科双方新的谈判氛围发挥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是国际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有一元论和二元论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而且各国立法实践中对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看法也有很大区别。尊重国际法,忠实履行国际义务,是中国对待国际法的基本立场,它充分反映了国际法与国内法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现代国际责任制度新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责任是一项重要的国际法律制度,是促使国际法主体履行国际义务,维持国际秩序的根本保障。20世纪以来,特别是当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际实践的迅猛发展,现代国际法上的国际责任制度不断丰富和完善,在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际机制理论与国际法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机制理论与国际法有密切关系。本文在对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研究关联性 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国际机制"法制化"趋势和国际机制理论对国际法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形式上是以传统国际法中的预先自卫权为其理论依据的.传统国际法承认国家可以先发制人,但<联合国宪章>生效后,国际社会对于国家是否仍享有预先自卫权存在广泛争议.因此,先发制人在国际法上的合法性是不确定的.实质上,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大大超越了预先自卫的范畴,走向了预防性行动或预防性战争,它已经而且必将继续对国际秩序和国际法产生很大冲击.从根本上说,这是国际法需要完善的问题.不久前,联合国高级名人小组、安南秘书长在他们各自的报告中就武力使用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主张,对于国际法的完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际法上的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之分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已经过去半年多了,但它对国际社会所造成的影响之深远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从国际政治和国际法的视角客观理智地去分析恐怖主义并在国际法的框架内去研讨国际反恐合作,无疑是摆在各国学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恐怖主义的界定、对恐怖活动形式的变化、对联合国在国际反恐怖合作方面的努力和美国在反恐问题上"独步天下"的做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皮诺切特作为智利军人执政委员会提出的唯一候选人,在10月5日的公民投票中败北。根据智利军政府1980年9月通过的新宪法,如果皮诺切特在此次公民投票中获多数赞成票,他将作为合法总统继续执政到1997年;如果多数选民投反对票,军政府应于1989年12月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1990年3月11日皮诺切特应向民选总统交权。一段时间以来,智利军政府对公民投票的态度比较乐观。在政府看来,皮诺切特具有诸多有利条件:他作为唯一候选人参加竞选;反对派组织松散,缺少一个众望所归的领袖人物;政府控制着宣传机器,为皮诺切  相似文献   

8.
金波 《国际安全研究》1994,(3):23-31,58
本文以法理学原理为基点对国际人权的历史沿革、法律界定、运作限度以及美国“人权外交”的理论依据作了全方位的探讨。作者认为,国际人权作为一种新的权利机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同少数西方国家在国际范围内相互合作、长期斗争的产物,是人权理论与人权实践国际化的产物,是对传统的权利框架的一种突破和发展。国际人权本质上是一个典型的法律的范畴,它依各国国内法和现代国际法的双重结合而存在,且由两者的双重限约而生效。各国国内法和现代国际法的相互协调和双重保障使国际人权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运作有效的权利形式一基于对美国“人权外交”理论依据的考察,作者认为,“人道主义的干涉”这一国际“例外”主义原则就是美国“人权外交”的理论依据,而这一原则实际上并没有为现代国际法学家们所接受并纳入国际法的正式条文中,所以它不具备国际法的效力和权威。因此,美国“人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非法的国际外交实践。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际法学界对于是否存在“非洲国际法”尚有诸多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国际法在本质上是普遍性的,因此,“非洲国际法”这种提法是错误的;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从国际法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普遍国际法现在还远未形成。综合来看,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实际上,在当代国际法中,普遍主义与区域主义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因此,从当代国际法的现实特征,以及非洲国际关系的历史发展进程来说,非洲国际法是客观存在的,且有其自己独特的概念与渊源。  相似文献   

10.
关于预先性自卫的合法性问题,学界争论由来已久,但始终未有能为国际社会接受的定论。可以预见,争论仍将持续,但仍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因为其症结在于习惯国际法上的预先性自卫权在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现代国际法体系上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规制。令人担忧的事实是,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法体系中,武装冲突法可谓编纂得最为完备的一个分支。经过数百年的积累和铺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武力使用规范逐渐发展成为完整的规范体系并呈现出四大特征:即为了适应国际关系的新变化武装冲突法扩大了适用范围;使用核武器是否合法成为国际法的重要问题;出现了在武装冲突中"反向"使用武力以达到实现和平目的的新方式——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以及在武装冲突中出现了大量作为作战手段而使用的性暴力行为等。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武装冲突的形态与样式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以无人机、自主作战机器人、纳米生物武器和网络战为代表的新型作战手段方法层出不穷;另一方面,非国家行为体在武装冲突中使用武力的情况有所增加,更出现了私人军事安保公司等法律地位在国际法上尚处于空白的交战主体。以朝核危机为标志,核武器对于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巨大的潜在甚至是现实的威胁再次凸显,迅速成为国际政治和国际法中的热点核心议题。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武装冲突法的基本原则依然相对稳定,但是不断出现的新作战手段和方法,仍然给国际法和国际安全提出了一系列亟须应对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2.
“ 9?11 事件”后联合国安理会的一系列反恐决议填补了现行国际法的空白 , 加诸各国 不得默许、窝藏、支持恐怖分子在其境内活动的义务。然而,在这些义务没有得到履行的情形下,其 他国家若要对其采取相应的武力措施,是否有适当的国际法依据?如果国家想要打击恐怖分子, 那么它应以何种理由在另一国的领土上实现这一目的?实际上,在当前的国际法框架之下,若是 一国不愿意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其领土为恐怖组织所用,受到恐怖活动袭击的国家便可对该国诉诸 武力,以惩治国际恐怖主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因此,《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条款草案》 在国家责任构成要件和承担形式方面应做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罗国强 《西亚非洲》2007,1(8):34-37
在伊朗核问题上,当前一般适用的实在国际法主要有:国际条约(包括《核不扩散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以及《限制地下核武器试验条约》);国际习惯;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单方法律行为。目前的实在国际法由于在诸多方面存在缺失,因而在调整伊朗核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伊朗在国际条约上仅仅承担了某种纸面上的义务,有关的国际习惯尚未形成,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因受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难有作为,而指望靠单方承诺解决伊朗核问题也是不现实的。当实在国际法不能很好地调整国际关系时,强行法可以被直接适用来弥补这一缺失。  相似文献   

14.
国际法主体問題是国际法的根本問題之一,不同的阶級对于这个問題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同它們对整个国际法的态度相一致,都是由它們的阶級利益决定的。資产阶級国际法是为資产阶級服务的,它对国际法主体的主張是体現資产阶級国家的利益的,尤其是体現强大的資产阶級国家的利益的。它在不同时期对国际法主体問題提出不同的主張,也是随着資本主义制度發展各个阶段的具体需要和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为轉移的。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宪章》是战后国际秩序的奠基石,确立了以联合国为组织基础的当代国际秩序,建立了以安理会为权力核心的全球集体安全机制,规定了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确认了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理念,奠定了国际法真正普遍适用于世界各国、建设国际法治的坚实基础。经过70年的探索,联合国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国际法体系,形成了由解决国家间争端、终止国际有罪不罚现象、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监督国际法实施、建设国际法能力等要素组成的国际法实施体系,并通过激活《联合国宪章》中的法治原则,改进和加强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内在动力机制,从而加强国际法的效力,维护国际法的权威,提升国际社会对国际法的信任,巩固以法律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主义。中国不仅是战后国际秩序的主要创建者、坚定维护者和积极建设者,而且是联合国推进国际法治的重要倡导者。  相似文献   

16.
就其本质而言,国际法普遍适用于所有国家,即对所有国家都有法律拘束力。但在普遍国际法之外还有区域国际法,而拉美地区的国际法在区域国际法中具有代表性。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展开,拉美国家逐步融入国际社会。它们开始编纂国际法并提出了美洲国际法原则——卡尔沃主义和德拉果主义,拉美国家对国际法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不干涉原则、禁止核武器、捍卫海洋权等理论为第三世界国家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17.
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执行三种管理任务:规则制定、规则管理、规则执行, 这三种任务在主流国际关 系理论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从趋势上看, 达成共识的国家越多, 这三种任务的可完成性就越高。目前, 霍布 斯的国际无政府状态模式正在转向格劳秀斯的法律秩序模式, 在此过程中, 国际法起的作用也许比其他任何事物 都要大。随着国际关系理论学家们将研究集中于法律规范、机制以及过程对行为者、行为的影响, 国际关系理论中 国际法的作用、地位的强化将是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8.
国际法在过去四十年中有很大的发展。当前的国际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比较已有很大不同。为了适应国际社会的需要,国际法发展了一些新的原则和新的制度,而这些变化主要是在联合国赞助下宴现的。特别在六十年代大批新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以后,联合国发展和编纂国际法的过程迅速加快。首先是国际法中维护和平促进人民自决权的原则有了发展。现在国际法不仅一般地禁止侵略,要求和平解决争端,而且还规定侵略是一项国际罪行,有关的个人须负刑事责任。现在国际法不仅一般承认人民和民族自决权,而且要求结束殖民统治,给殖民地人民以独立,认为殖民主义是非法的。  相似文献   

19.
1986年11月25日是亚非法律协商委员会(以下简称法协)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日。三十年来,法协作为亚非地区在国际法方面唯一的政府间组织,对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特别是在国际法的编纂和国际立法的进程中,它不仅为亚非国家政府提供了一个发表各种法律意见、了解相互立场的讲坛,而且帮助广大亚非国家准备各种国际法律会议的背景材料、协调各国政府的立场,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立法活动中采取协调一致的步骤.  相似文献   

20.
非正式性与G20机制未来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G20 本质上是一种非正式国际机制,判定的主要依据是: G20 机制的建立没有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或宪章作为基础,机制建立后达成的国际协议和国际承诺也不具有国际法意义上的约束力。一方面,从国内 - 国际政治互动的角度看,非正式性使得 G20 机制具有协调国内 - 国际两种政治需求的优势; 另一方面,从功能主义的角度看,非正式性使得 G20 机制在全球治理中的灵活性大大增加,因而,在 G20 机制未来发展中,非正式性应继续予以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