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作为信仰至少有四重意蕴,并且表现出自在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信仰因其自身科学性,进入信仰者视野作为信仰选择,并通过知、情、意三个因素映射出信仰心态,但是作为一种世俗信仰,在党员和公民不同主体之间有规范性与个人伦理选择的区别,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其党性的根本要求和体现.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作为信仰至少有四重意蕴,并且表现出自在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信仰因其自身科学性,进入信仰者视野作为信仰选择,并通过知、情、意三个因素映射出信仰心态,但是作为一种世俗信仰,在党员和公民不同主体之间有规范性与个人伦理选择的区别,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其党性的根本要求和体现.  相似文献   

3.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立足时代方位、洞察时代潮流的基础上向全党提出的新期盼,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深层动因。从理论出场的内在规律而言,“三个务必”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呼应和价值关切,“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身份和使命角色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坐标体现;“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总结“三大规律”中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牵引彰显;“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推进“两大革命”和发挥人民主体作用中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在规约推进。因此,科学把握和系统考辨“三个务必”与马克思主义信仰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加强历史自觉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及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定力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4.
冯毅 《传承》2011,(8):32-34,57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政治的转型期,社会信仰呈现出信仰的物化、信仰的冲突、信仰的缺失等现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马克思主义信仰困境的主要原因有信仰的知、情、意、行内在的不统一和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以及人们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思想观念的嬗变。剖析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困境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信仰重新建构的富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问题领域。  相似文献   

5.
冯毅 《传承》2011,(22):32-34,57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政治的转型期,社会信仰呈现出信仰的物化、信仰的冲突、信仰的缺失等现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马克思主义信仰困境的主要原因有信仰的知、情、意、行内在的不统一和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以及人们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思想观念的嬗变。剖析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困境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信仰重新建构的富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问题领域。  相似文献   

6.
南希·哈索克立足于女权主义重返马克思主义的探索,以内在关系辩证法为分析工具,建构了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女权主义,其理论探索包括:基于真理与实践、真理与权力辩证关系的女权主义真理观;基于主体从属性与能动性、集体主体与个人主体辩证关系的女权主义主体观;基于社会结构客观性与主体能动性辩证关系的女权主义社会历史观。这些辩证女权主义理论探索,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为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化开拓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论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信仰的涵义以及信仰、理想和信念的关系;其二,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简要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其三,从比较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不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唯一正确的信仰;最后,在新的历史时期,信仰呈多元化态势,马克思主义信仰面临挑战,重新正确认识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刻不容缓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8.
唐文艳 《传承》2015,(3):64-65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之话语权陷入时代困境。从"话语"的语辞分析入手,运用传播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话语困境进行原因分析,分别从教育传播主体、受众和吸引力三个维度进行考察,对推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接受效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环节。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接受效果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向传播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传播者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公正性和公信力,能够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平等真诚地进行对话和交流;二是把内在需要和外部动力结合起来调动接受对象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三是利用人际传播、大众传媒、网络平台等途径传播马克思主义;四是创设接受环境,扩大传播范围。  相似文献   

10.
肖铁肩  刘真金 《求索》2011,(9):104-106
从主体角度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人民群众不断学习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并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互动过程。人民群众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条件有: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共产党的领袖对国情的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符合人民群众利益需要以及人民群众自身应具备一定的思想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1.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视角来看,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三维,即空间维度、时间维度、主体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体,即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主体,三维一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基本架构。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维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相对独立、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要求中实现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信仰客体包括理论客体、实践客体和模范客体。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客体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理论客体的时空界限,引起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困惑;实践客体的局部偏离,消解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模范客体的部分腐败,消解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实践的榜样力量。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客体应着重从理论客体的创新、实践客体的扬弃和模范客体的重塑三个方面来构建。  相似文献   

13.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的产物。群众路线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和价值观;践行群众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内在统一,鲜明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以及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理想信念与信仰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民主革命时期我军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主要历史经验有:确立和完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提供组织保证;对广大官兵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培育官兵的信仰自觉;坚持义利结合,以义导利的原则;以革命纪律培育官兵的规范养成;党员干部和革命领袖以身作则;努力推进根据地建设,为官.兵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提供现实动力;以革命的人道主义,展示我军的正义性与高尚性。  相似文献   

15.
对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条件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被接受是从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开始的.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广泛传播,理论的科学性是内在依据、中国社会变革的需要是动力源泉、大众传媒是主要载体、先进知识分子队伍是推动传播的主体力量.认真回顾和总结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原因和条件,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深刻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6.
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基层党政干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目前,基层党政干部几乎全部接受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训练。大多数干部认为自己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比较熟悉,表示自己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但大多数干部也认为马克思主义需要发展,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教育有效,但具体方法需完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根本方法是要提高理论对现实的解释能力和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文斌 《湖湘论坛》2023,(4):63-71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形象的生成过程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形象塑造理论的内在规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体系发展使然、彰显全面从严治党决心意志的逻辑必然。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自我革命形象的定位和塑造经历了艰难发展的历史过程。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系统思维一体推进,提升自我革命形象的思想内涵;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凸显自我革命形象的价值指向;提升治党管党建党绩效,强化自我革命的广泛认同,抓好党员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彰显自我革命形象的主体力量,创新传播载体机制,拓展自我革命形象的空间场域。  相似文献   

18.
张秀勤  刘佳宏 《前沿》2013,(7):29-32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基于唯物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认同基础上的主观确信,其内蕴着社会终极关怀和个体终极关怀,二者辩证统一。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实践过程中,出现以社会价值取向为主的信仰需求凸显时期和以个体价值取向为主的信仰诉求多元时期。新时期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关键在于: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终极关怀和个体终极关怀之魅力,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平民化、生活化,使之贴近个体的信仰需求,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的大众话语平台;推动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互动融合,借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浓厚的大众情怀、民本精神、修身养性等特质,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主体的理论自觉与自信。  相似文献   

19.
傅林奇 《前沿》2013,(17):33-3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针对现有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概念、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源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性等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德祥 《人民论坛》2013,(2):166-167
信仰是信仰主体对世界及人生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个体或群体奋斗、团结的精神基础和动力。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大学生信仰问题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在当前多元化时代,准确掌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科学分析总结不同年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变化规律,是帮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