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干事者呼     
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去看望他。温总理饶有兴趣地和季老探讨起“和谐”这个话题。季老说:“有个问题我考虑了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温总理点头称是,并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  相似文献   

2.
《思考与运用》2006,(11):1-1
今年8月6日,在国学大师季羡林95岁生日之际,总理温家宝走进解放等总医院病房看望季老。季老饶有兴趣地和总理探讨了“和谐”话题。季老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这毫一位世纪老人一生所悟,也是对世人的至理名言。季老“内心和谐”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和合故能谐     
《学习导报》2012,(21):32-32
2006年8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医院看望季羡林老先生时,和季先生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当时,温总理引用《管子·兵法》中的“和合故能谐”一语在于说明: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一致都实现了,  相似文献   

4.
和合故能谐     
《新湘评论》2012,(21):32-32
2006年8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医院看望季羡林老先生时,和季先生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当时,温总理引用《管子·兵法》中的“和合故能谐”一语在于说明: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一致都实现了,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幸福人?“幸福人”就是一个内心和谐的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说过:“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的内心和谐。”惟有内心真正达到和谐的人,才是一个认知健全、品质完美、明白事理、知荣明辱、不欺人、不自欺的人;只有内心和谐的人,才会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人,从而自然地与身边的人与自然保持和谐。如果一个人能在一生中不断地追求“真善美”之高尚的人生境界的话,那他就是一个内心和谐的人,也是一个幸福人。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个体的内心和谐,内心和谐追求人的心灵的圆满与统一,它是一种良好心态、调节能力和人生境界,建设社会民众的内心和谐需要各种社会物质条件和文化精神资源的供应和支撑。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因此,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和谐状态。从而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伦理学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内心和谐”的思想,是在温家宝总理与季羡林的亲切交谈中,季羡林提出的内涵深邃、意义重大的新思想。为了深入学习领“会人内心和谐”的新思想,特把三位对话中精彩部分摘录于此。“季老,我看你来了。”2006年8月6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一走进解放军总医院病房,就紧紧握住季羡林先生的手说:“今天是您95岁生日,我向您表示祝贺。”温家宝送来一盆枝繁叶茂的君子兰,向这位学贯中西、笔耘一生、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表示敬意。季羡林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东方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精通英语、德语、梵语、吠陀…  相似文献   

8.
和谐,古人解释:“和”是“以他平他”,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和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常说的“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等,这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述。其实,对我们周围的世界和所处的社会而言,无一不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矛盾的存在,离开矛盾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不可能进步。和谐就是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而出现的状态。它标志着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因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共同发展。和谐勃发生机力量,人类社会呼唤和谐。但也毋庸讳言,时下一些人把人与人和谐相处曲解为不讲党性原则,不分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的一团和气,甚至容忍腐败,任其发展。其表现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自我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 《辞海》上说:和谐,即协调之意。《老子·四十二章》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的“和”是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而提出的,有和谐、平衡之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就作出了关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论断。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这个整体是由各个部分“和谐”而集成的。这里的部分可以理解为:个人和谐、家庭和谐、单位和谐、  相似文献   

10.
中和之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即认为每一个事物都应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自然地发展。这其中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就会促使社会稳定,家庭和睦;个人身心的和谐就能使人做到遇事宠辱不惊,进退有据;人与自然的和谐就能互得其利,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孙文泱 《学习月刊》2009,(15):56-56
《资治通鉴》贞观元年(627)说,李世民“神采英毅”.群臣进见时.经常因为过分紧张举止失措.李世民知道这个情况.为了让大臣能够畅所欲言,及时了解情况.讨论意见.他尽量保持心态平和.态度平和,言辞平和。他说:“人要想看到自己的样子.一定要靠明镜:君主要想了解自己的政治有何不足.就得靠忠臣。如果君主刚愎自用.臣下阿谀奉承,君主失去他的国家.做臣子的岂能独善其身?隋朝的虞世基等人谄事隋炀帝.隋炀帝被杀.他们这些人也都被杀了。你们应该以此为借鉴.对政务得失尽量发表意见!”这个态度确实很好。历史上对李世民和贞观之治评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君臣论治的和谐政治。  相似文献   

12.
陈鲁民 《奋斗》2007,(11):61-61
我们正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从大处讲,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从小处说.有家庭的和谐,邻里的和谐,团体的和谐等等,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对于个人来说,这些都是外部的和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和谐,即人的心理和谐.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说其他和谐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相互协助,心理和谐则主要靠“自力更生”。  相似文献   

13.
梁衡 《新湘评论》2007,(12):57-57
最近我去拜访96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我知道他是研究佛教的,便问先生:“你信不信佛?”他说“不信。”我又问:“宗教为什么还会存在?”他说:“因为科学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剩下的只好求助宗教。”又问“宗教到底何时能消亡?”他说:“恐怕到共产主义社会也消亡不了。人的心理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4.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去世后,不少的人认为“中国再无国学大师”。但季老生前却不承认自己是“大师”,而称赞饶宗颐为“大师”。他说:“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是饶宗颐。”季老与饶宗颐相识数十年,两人在语言学、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研究颇有交集,惺惺相惜,“北季南饶”成为学界佳话。  相似文献   

15.
1922年9月,安源路矿罢工胜利后,工人们提出要给刘少奇每月200元银洋的薪金,但他只要了每月15元的生活费。他说:“共产党人不是为了金钱,而是要让天下受苦的人得到解放;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生活不能高于人民,贪图享受。”周恩来:“不能搞特殊化”1963年1月,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专程来到苏州,看望养病的陈云。总理当天就要离开苏州,接待人员准备了一些“苏式糖果”送给他。邓颖超立即要随行人员付钱。当知道这些糖果是仅按成本收价时,总理就一定要按市场价把钱补上,并且严肃地对接待人员说:“我们是人民的勤务…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和谐的领导班子,要构建和谐领导班子就必须克服影响领导班子和谐的因素,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理论素养,打牢和谐的理论基础,增强班子成员的“五种能力”: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倡导“四种风气,增强班子的亲和力;领导班子成员要开诫布公,增加透明度,形成彼此相容的氛围;要优化领导班子群体结构,实现成员问优势互补,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实现领导班子间的和谐:把领导班子和谐纳入民主监督机制,以监督保和谐。  相似文献   

17.
德国古典哲学奠基人康德在他的《实践理性批判》中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哲学家从大自然的高度智慧和人类精神的至高无上中给我们找到了理性的灵光:人要心存敬畏。敬畏神秘莫测的自然万物、敬畏完美和谐的宇宙规律、敬畏神圣伟大的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18.
学界泰斗季羡林去世后.杂文家邵燕祥在一篇追忆文章中说:“晚年他参与了很多社会活动,一些人对他有微辞。我觉得.这说明他有时对于一些要求不善于说‘不’”。  相似文献   

19.
构建国民内心和谐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欣华 《新长征》2006,(8):28-29
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的终极意义就是要提高国民幸福总值。国民幸福总值的增加,一方面,要靠政府的善治来提供外在的条件、环境和空间,让和谐社会作为国民幸福的根基;另一方面,更要靠我们国民个体构建内心的和谐来获得。所谓内心的和谐(主观幸福感),就是指人的主观感受对于外在世界的反映达到一种协调,表现为满意,进而产生和谐、愉悦的感觉。内心的和谐往往是物质与精神的协调统一,是国民个体主观感到的内在与外在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1958年的一天下午,周总理率领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领导人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完动。出发前,有人建设总理用一个医生去,总理拒绝了。他说:“到了工地,一点也不能特殊,参加水库建设的,有工人,有农民,有解放军,有干部,他们就不生病?我即使有点毛病,应该和大家一样,请工地的医生看看就是了!”一到工地,周总理就打听工地的作息的同和纪律制度,嘱咐随身的警卫说:“到了这里,一切都要按这里的规矩办事,一点也不能特殊。”工地指挥部的同志在分配劳动任务前,说了回;“我们欢迎首长们……”话没说完,周总理赶紧纠正说:“这里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