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夏顺忠  杨贵针  周婵 《前沿》2005,(8):24-26
劳动者参与剩余分享是现代企业治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地位的上升和劳动力产权得以确认的必然逻辑,有助于激励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投资和劳动力产权的能动运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人力资本”革命,强调了经济成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人的知识、技能、资历、经验和熟练程度、健康等的总和,代表人的能力和素质。人力资本的显著标志是,它既是人自身的一部分,同时又是一种资本,是未来收入的源泉。既然劳动力是一种资本,那么劳动者就拥有人力资本的产权。  相似文献   

3.
郭丹  杨若邻 《求索》2015,(2):86-90
企业经营绩效不仅取决于静态人力资本存量,更取决于人力资本使用效率,即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的效果。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既是人力资本配置、使用和价值补偿的过程,又是人力资本产权交易和分享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过程。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的基本假设包括人力资本稀缺性、人力资本多样性和理性复杂人。分享制是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的理论指导,信息充分度、配置适合度、收益合理度和保障完善度是衡量人力资本产权激励实现程度的重要指标,其中,信息充分度和配置适合度是人力资本产权激励实现的前提及起点,收益合理度是人力资本产权激励实现的核心,保障完善度是人力资本产权激励实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产权与非人力资本产权研究视角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的两重属性决定了人力资本产权和非人力资本产权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之处。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具有“物”的属性,决定了我们可从经济效率的角度,用类似研究非人力资本产权的方法和框架来研究人力资本产权中各项权能的界定、分割和实现;而人力资本与其载体的不可分离性具有的“人”的属性,决定了我们可从人的基本权利的享有、扩张和实现来研究人力资本产权在现代社会里的天然性、不可交易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5.
汤勇 《求索》2012,(6):43-45
传统研究一般通过雇佣方或政府部门等间接视角研究迁徙劳动者人力资本,本文提出其人力资本应作主动性资本,视角应集中于迁徙劳动者本身。通过考察劳动者主动经营其人力资本的状况,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人力资本经营多维度概念模型,并通过探索性分析和验证性分析实证该模型。基本结论是:迁徙劳动者存在人力资本经营多维度模型,包括人力资本获取、人力资本交换、人力资本控制及人力资本增值四维度,来源地区经济水平对人力资本获取和人力资本交换维度划分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由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组成的一个特别合约。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结合的过程就是创造实现价值(利润)的过程,创造实现的利润理应由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分享。问题在于人力资本产权的价值应如何计量?本文对人力资本产权价值计量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提出了“产权收益法”,并构建了一套基于当期收益的人力资本产权价值计量模型。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产权的激励功能源于产权所带来的收益.产权收益由两部分组成,即成本性补偿收益(如工资)和资本性补偿收益(如对企业剩余的索取).已有的关于公务员激励研究,回避了公务员人力资本的资本属性,导致公务员资本性补偿收益不足,其结果是公务员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效果难尽人意.公务员人力资本所有者产权激励的本质是要克服所有者产权残缺的现象,并尽可能实现理应由公务员个人所有的产权收益,从而形成强大的激励力.产权收益的实现程度,直接由产权交易情况以及交易后对公务员人力资本的使用情况所决定,良好的产权制度以及组织管理制度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以及人力资本产权价值的前提,也是实现公务员产权激励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股份化:现实中激励约束机制的次优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育琴 《桂海论丛》2003,19(2):42-45
人力资本在公司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提升使现代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承认经理人的人力资本产权、人力资本股份化势在必行。现有的股票期权制度虽然对激励约束经理人行为有一定的作用 ,但它也不是完全承认了人力资本 ,所以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性 ,需要对其进一步改革创新 ,使其真正成为承认人力资本产权、人力资本股份化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肖晖 《岭南学刊》2005,3(2):60-63
思考马克思所提出的"重建个人所有制"命题的理论内涵,笔者认为可以得出三个结论一是产权民有化,即让劳动者以其自身的劳动力财产享有对资本的剩余索取权,使其成为财产的所有者;二是民有基础化,即让享有劳动和资本产权的所有者以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方式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三是富裕共同化,即让广大劳动者建立以劳动者自有资本和其劳动相联合为基础的股份制经济,从无产者向有产者的转变,真正地实现藏富于民,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目的.  相似文献   

10.
梁宁娜 《人民论坛》2012,(2):158-159
基于企业人力资本产权保护滞后的原因,得出保护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的迫切性。在企业遵循理性经济人假设追求利润最大化,淡化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社会属性背景下,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本产权保护方面的具体措施,如创建关系型的员工心理契约,加强监管等等,从而防止企业亵渎人力资本产权。  相似文献   

11.
在私人资本主义阶段,只有少数劳动力转化为资本的劳动者是人力资本的载体,大多数劳动者不是人力资本的载体,不能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按要素分配还只是以按资分配为特征。当大多数劳动者成为人力资本载体的时候,市场经济就进入了社会资本主义阶段。西方国家习惯于把人  相似文献   

12.
卢亮  黎天宇 《桂海论丛》2001,17(5):38-39
文章从人力资本产权的角度 ,分析了国企经营者职位消费泛滥所形成的深层次的原因。在评价现有解决方法的基础上 ,指出治本途径在于承认经营者的人力资本产权和完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与交流》2001,(6):39-40
以舒尔茨的人力资本为出发点。舒尔茨认为,和体现于物质产品上的物质资本一样,人力资本是体现于劳动者身上,通过投资形式并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所构成的资本。同时,人力资本作为资本的一种形式,能够对经济起着生产性的作用。按照他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即以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劳动熟练程度来表示的一种资本类型。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而人力资本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第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既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又是人力资本“原料“  相似文献   

15.
对人力资本价值评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文 《理论月刊》2004,(3):138-139
人力资本是唯一能动的、活的资本。随着人力资本频繁流动、人力资本入股等问题的大量涌现,对判断人力资本价值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对人力资本这种特殊资本的评估是一个新课题。很多企业在产权变动时,由于人力资本的价值得不到体现而造成人才流失。本文针对人力资本价值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张杰  马斌 《岭南学刊》2005,(2):81-84
人力资本贬值可划分为不可逆转性贬值和可逆转性贬值两种方式。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与其载体的不可分离性、异质性和外部性是导致人力资本贬值的重要原因。人力资本贬值的有效防范措施是,加大健康投资,建立疾病预警机制;优化投资结构,改进投资方式;明晰人力资本产权;改善制度环境,强化市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竞技型人力资本是拥有竞技知识、竞技体能和竞技水平等一切具有经济价值的职业体育资源的总称。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看,竞技型人力资本的价值是可以计量的。本文从竞技型人力资本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考察了竞技型人力资本价值的计量模型,从而为竞技型人力资本的收入分配和运动员转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纠正资本主义偏差而产生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继承、调和了古典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产权理论,认为劳动者一般应该获得利润共享、政治民主、经济管理民主等权利。在实践中,承认和落实劳动产权有利于解决劳资矛盾,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深入研究市场社会主义劳动产权理论,对于我国充分落实劳动者权利,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理顺企业内部分配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提出军事人力资本这一概念。军事人力资本相对于一般人力资本,在产权、栽体、流动等诸多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特殊性给军事人力资本的“引入”、“留岗”、“使用”和“配置”等都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世界军事实力的新角逐,我们必须开拓军事人力资本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马焱 《中国妇运》2004,(10):45-46
从经济学角度看,人才是生产要素。在早期的经济学教科书中,劳动、物质资本和土地是生产的三要素。这里,劳动是指非熟练劳动,劳动者只有最简单的知识和技能。在经济学最新的教科书中,生产要素被归结为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正如货币的所有者是物质资本的人格化代表一样,人才就是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或人格化。这里需要区分几个概念: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和人才。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各自又有其不同的内涵。人力资源,是指总人口在经济上可供利用的最高人口数量,或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