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消费信用是指消费者因其自身的人格和财产要素而获得的、其偿债能力的社会评价。消费信用权是信用消费者相对于普通消费者而拥有的一项特殊权利,也是信用消费者的核心权利。对这一权利的保护,不仅有利于信用消费者本人,而且有利于增强信用消费者进行信用消费的积极性,加快信用消费的健康发展。在国外,消费信用已经作为一项法定权利规定于法律体系之中。在我国,消费信用虽已具备“应有权利”的基本特征,但法律保护却显滞后。  相似文献   

2.
《中国律师》2010,(4):22-23
信用评级,也称资信评级或信誉评级,是指在信用关系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企业、债券发行者、金融机构等市场参与主体,就其将来完全、按期偿还债务的能力及其偿债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金融市场的基础是信用 ,没有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 ,不可能建立完善的金融链条。评价信用应使用一种综合评价标准 ,而不是局限于某一具体的行为或财产清偿能力 ,必须综合考虑财产、客观行为、主观诚信以及法律条件等各种因素。我国目前金融信用状况比较糟糕 ,必须加强金融信用制度建设。金融信用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核心制度主要包括征信制度、信用评级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对金融信用的规制还需要外部调控、约束和管理制度 ,通常是政府和自律组织为了防止失信行为泛滥、信用市场的无序竞争和不正当竞争而进行的调控、监督和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证券信用交易风险控制的几个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信用交易是海外资本市场颇受投资者欢迎的一种交易制度,但因其保证金的杠杆作用,也容易产生风险倍增的效应。证券信用交易的风险控制,涉及资本市场及金融市场的安全与稳定,是全球证券信用交易制度建设的核心。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国证券信用交易风险控制制度的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如券商的风险控制问题、投资者的信用账户管理问题、证券信用交易的"让与担保"问题、保证金制度的完善问题等。探寻这些问题产生的制度根源,并寻求解决的思路与方法,是目前我国证券信用交易法律制度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论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制度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从主体的角度,可分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本文主要论述个人信用制度建构的相关法律对策。个人信用制度是指个人通过信用方式获得支付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消费、投资和经营的制度,它使个人不仅单纯根据劳动报酬所得进行支付,且也可通过信用方式获得支付能力。个人信用制度作为社会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已超出在传统上只把它作为道德问题看待的范围,它往往牵涉到复杂的经济、法律问题,它可以影响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经济秩序、政府秩序,最终关系到国家  相似文献   

6.
一、论题的界定民间融资是相对于正规融资而言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我国融资法律体系未加以肯定和保护,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也未直接正面监管的融资交易活动。以信用责任者划分,民间融资是以私人偿债能力为后盾,属私人信用,正规融资是以国家偿债能力为后盾,属国家信用。以  相似文献   

7.
姚辉 《政法论丛》2008,(2):47-52
法律上的“信用”是对社会信用体系这一社会现实的理论回应。信用在其法律意义上系由客观性的履约能力的评价以及主观性的履约品质的评价这两大要素构成,信用权兼具财产权和人格权属性,在定性和法律关系调整上更接近于财产权的性质,其与人格利益关联的部分则可由名誉权规范加以调整。对失信行为的救济和惩罚则分散地体现在民商法的各项具体制度当中。  相似文献   

8.
信用的权利化及其民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信用权利化的提出有着特定的立法背景。通过对信用法律调整历史沿革的考察可以发现,信用的内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最初关注主体在伦理道德方面信守承诺的情况,扩展到主体的综合经济能力。现代民法对信用的调整以社会对主体的信用评价为核心,信用作为社会对主体综合经济能力的评价,已非主体性要素,且已从“内在化的伦理价值”外化为“客体化的人格要素”,成为一种具有典型性、独立性的人格要素。因此,有必要也能够将信用权利化为具体的人格权,以确保民事主体获得客观公正的信用评价。  相似文献   

9.
信用是行为期待可能性的外在公共性评价信息,起到社会交往理性化的功能。它与法治的结合,走出了传统剩余物偶然交换的自然经济,成为现代经济增长与市场发展的制度基础。回溯西欧商业革命兴起的历史,商人法的统一规则与执行保证了交易本身的信用,而以信用机制为基础的商业技术创新,创设了新的法律关系,最终带来了行为模式和生产关系的根本转变。二者的结合稳定了交易预期、扩大了市场范围、提升了融资能力、降低了交易成本,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信用法律关系和市场机制是现代经济秩序的基础,其也有利于走出中国传统的关系信任,建构普遍信任。它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现代性的"非人格化"治理方式,逐步塑造平等而非差序的现代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0.
高小珺 《经济与法》2003,(10):62-63
一、我国信用担保的政策和法律环境。与国外发达国家信用担保的历史及水平相比,信用担保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近年来,信用担保在我国已引起政府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对信用担保的指导原则、担保体系、银行选择、资金来源、业务范围、评审制度、风险控制及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和促进了担保业的发展。对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和发达国家法律制度相比较。我国信用担保法律制度还很不完善,现有的信用担保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1.
论法律信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树立法律信用。法律信用是指法律严格遵守其所明示的、确定的规则和内容 ,以它对公平和正义的理性追求和坚定实践所赢得的社会主体对它的信任。法律信用是法律作为制度规范整体所具有的信用 ,具体包括法律创制信用、法律运行信用、法律监督信用等。当前法律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现为立法滞后、执法不严、司法腐败和法律监督失效。要拯救、树立法律信用 ,必须 :进一步强化立法 ,力求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均有法可依 ,这是树立法律信用的前提基础 ;进一步严肃执法 ,力求依法行政 ,这是树立法律信用的关键环节 ;进一步改革司法 ,力求司法独立、公正、高效 ,这是树立法律信用的重要保证 ;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 ,力求各项执法、司法活动都得到有效的监控和制约 ,这是树立法律信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与国外社会信用体系局限于经济领域与交易信用不同,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功能拓展面临较大争议。无论是对社会诚信概念与资源配置风险的广义解释,还是突破社会诚信内涵提出的“强化法律实施论”,都不能澄清为何要将既往的违法行为界定为失信并施加额外的信用惩戒。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功能应当定位于支持市场化的信用机制、优化法律实施与强化法律实施,排除道德强制,并明确各自功能发挥的边界。借助公共信用来支持市场化的信用机制,应当发挥信息共享机制,防止通过信用评价、惩戒强制干预私人自治。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法律实施,既要避免僭越法定的行政自主空间,又要维护信用机制的有效性。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法律实施,应当遵循违法责任优先原则与必要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金融衍生工具是近十年来逐步为世界金融界所接受的交易手段。由于它操作难度大、交易透明度不高,带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隐患,对金融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已引起各国中央银行和国际金融监管当局的高度重视。金融衍生工具除面临涉及市场、信用、流动性、操作结算等诸方面风险,还有因合约无法履行或草拟不当而导致损.失的法律风险存在,产生这种法律风险的原因大致是:1、法律的滞后性。由于立法者认识能力的限制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法律无法预见的情况层出不穷,不可能达到包揽无遗的境地。金融衍生工具自出现以来,不断翻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企业信用法律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企业信用法律保障的法理分析 1.信用、企业信用的含义 信用(Credit),是指一种建立在授信人对受信人偿付承诺的信任的基础上,使后者无须付现金即可获取商品、服务或货币的能力。企业信用,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企业履行其所作出的或应有的承诺的能力,是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践约能力,是企业之间在进行交易时.以契约(合同)作为预期的货币资金支付保证的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15.
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从银行信贷起步。逐步发展到商务诚信、行业诚信、社会诚信、政务诚信和司法公信。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一个缺失诚信、不守信诺的社会不可能建立起健康的市场经济秩序。诚信从将道德范畴逐渐发展到法律范畴之中。法律的干预应该在诚信建设中发挥作用。基于诚信订立契约。是各种市场行为的基础。市场经济本就是一种信用经济,诚信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建立在市场逻辑上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刘燕 《政法论丛》2010,(3):34-39
金融衍生交易的市场风险与法律风险通常被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但对于中国企业,特别是具有国资背景的海外上市公司来说,最大的损失源自金融衍生交易的市场风险向法律风险的转化。它显示了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与现代金融衍生交易的市场规则、法律规则之间的碰撞。中航油事件与中信泰富事件所揭示出的这一风险转化过程,为观察金融衍生交易的法律风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一、刑事品格证据排除规则及原理 品格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一个人的名誉。是社会对个人在道德领域的一种评价。在证据法中.品格一词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含义:第一,它可以指一个人在其生存的社区里所享有的声誉;第二,它可以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某种行为方式的倾向性;第三。它还可以指一个人历史中的特定事件,如先前曾由于刑事犯罪而被判刑等。品格证据则是指证明参与诉讼的主体品德、品行好坏的证据。对于品格证据是否能够产生法律意义上的效力。以及最终是否可以作为法律意义上的证据使用等问题,英美法系国家通常认为,品格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和或然的。并且带有很大的偏见性影响,会对客观认定案件事实产生障碍.  相似文献   

18.
一、政府倍用及其社会意义 政府,是指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政府信用就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信用,是社会组织、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它是政府行政行为所产生的信誉和形象在社会组织和民众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既包括民众对政府整体形象的认识、情感、态度、情绪、必趣、期望和信念等,也体现为民众自愿地配合政府行政,减少政府的公共管理成本,以提高公共行政效率。政府信用具有以下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吴凤友 《中国司法》2002,2(6):42-44
公证活动是法律适用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对具有确定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范容易理解、把握和适用,而对于诚实信用这样的法律原则,却缺乏研究。之所以称为原则,说明它不是可有可无。作为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作为合同的“帝王条款”,公证活动必须遵守。●诚实信用原则的形成与发展(一)从道德规范到法律规范。所谓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规则。它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童叟无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诚实信用原则为一切市场经济参加者树立了一个诚实商人的…  相似文献   

20.
一、国际融资中的主权风险在国际融资活动中 ,信用评级理论认为 :国家是最高的信用主体 ,以国家主权为信用作担保的融资 ,风险也最低。1随着近年来国际融资活动的日益频繁 ,特别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中南美洲国家为开端、发展中国家一度发生偿债危机 ,主权风险分外受国际关注 ,国家豁免成为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简而言之 ,国际融资风险中的主权风险( Sovereign Risk)与国家资信和外债清偿能力相关 ,是因借方的主权者特殊地位或因借方所在国政府行使主权而引起的。它包括 :(一 )国家行为 ( Act of State)而致的风险。其主要是由于在融资协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