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朱兆良委员:关于加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建议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首要战略问题。加强粮食安全保护能力建设的建议:1.藏粮于土,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及粮食生产的可恢复性。也就是说,在粮食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部分土地种植经济作物或从事其它经营,一旦出现粮食紧缺,就可很快恢复粮食的生产能力。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破坏耕地或永久性占用耕地。2.采取扶持措施,提高种粮农民收益。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尽量减少对农民的税收,甚至免除农业税…  相似文献   

2.
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当前我国粮食依赖国外进口态势上升,农民种粮积极性在下降,城镇化对耕地挤占、污染和粮食产储基础设施滞后等都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挑战。粮食供给长期处于紧平衡,粮食安全基础并不牢固,因此,保障粮食安全时刻不能放松,必须从政治高度、中央的责任和国际的视野掌控粮食安全问题,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着重做好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维护好粮农根本利益,严格保护好耕地、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和夯实涉粮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非农化、农村劳动力流失、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等因素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日益突出。通过法律手段保障粮食安全具有独特的优势,也是国际通行的保障粮食安全的方法。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法律体系已初步建立但尚不完善,为完成新时期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任务,应制定和完善粮食安全立法,优化粮食安全保障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4.
郑楚光 《世纪行》2011,(3):16-16
影响粮食供给关系主要凶素:第一是粮食的生产。这方面主要受到粮食播种面积、农民种粮积极性、科技进步、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温家宝总理总结说:“我国有13亿人口要吃饭.土地资源有限,粮食安全始终是最大的隐忧。解决这个问题别无他途,必须依靠高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第二是粮食的消费。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的消费需求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惊人的浪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1000亿斤。  相似文献   

5.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资源。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壤资源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有耕地18.27亿亩,相对于13亿的人口基数,耕地资源匮乏,且总体质量不高,要用占世界9%的耕地满足占世界22%人口的食物需求,土壤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耕地资源现状 我国耕地资源的基本现状,可概括为“一多三少”,即耕地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人地矛盾突出。如何在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我国耕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生产而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粮食安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和挑战.我国政府对此极为重视,把粮食安全提到保证经济社会发展、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推进。但是.由于种粮效益低下.所以在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指标的农村工作实际中。粮食安全又很难摆上应有的位置。如何认识和解决好这一难题?笔者认为,必须从效益机制入手,确立种粮增效目标,加快农民增收.从而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与郑州隔河相望、位于黄河左岸的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土壤肥沃,水、光、热资源充沛,地域代表性强,适宜种植水稻区域广,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域。为进一步促进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9.
据报载,1993年初步统计我国粮食种植面积比1992年减少4000万亩左右,下降到16.2亿亩。而就目前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来看,粮食种植面积必须保持在16.5亿亩以上,否则粮食产需形势将会发生逆转。这就是说,我国目前粮食种植面积已跌至警戒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耕地减少过多外,主要是农民种粮收入低,依靠种粮收入为主的农户,实际收入下降,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至  相似文献   

10.
从当前频繁发生的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到供需平衡压力过大,到比较效益低下,一些种粮农民弃田进城、种粮地区重商轻农,再到外资企业入侵农业产业尤其是粮食领域,均暴露了我国粮食安全存在较大威胁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程衍方  潘益杰 《小康》2005,(2):56-56
根据本刊设计的饮食小康的问卷调查中,对温饱问题的答复是一个较令人鼓舞的结果。世界粮食安全标准是人均400公斤,2002年,我国人均粮食达到406公斤。我国以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但真正的实际问题是如果二十年后,中国耕地照目前这样被商业化或工业化的继续占用,而人口在进一步增长,到时我国本土生产的粮食是不是够吃?是不是能够正常地满足战略储备?要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和保障人民食物安全,必须保证人均1亩常用耕地必不可少。1996年的第一次农业普查显示,全国耕地总资源为19.5亿亩,其中常用耕地15.83亿亩,人均1.29亩。到200…  相似文献   

12.
王伟 《淮海论坛》2007,(4):14-16
未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基本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供给提供科技支撑。从长远分析.我国粮食安全供给形势严峻。如果按现在人口增长率计算.到2030年我国总人口将突破16亿。那时耕地还将比现在减少约5亿亩.如果要保证人均400公斤的粮食需要.粮食生产必须超过6400亿公斤。这仅靠提高单产难以解决.根本的出路在于农业科技创新:②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供科技支撑。要想彻底改变我国农产品总体质量不高.附加值低.国际竞争力差的局面,必须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对传统农业实行革命性改造.从而适应农业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③为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加快研制开发综合性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及时准确的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  相似文献   

13.
农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的核心问题,减轻农民负担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前提。 具体来说,中国有9亿农民,5亿农村劳动力,如此之多的农村人口,相对于不足20亿亩耕地来  相似文献   

14.
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粮食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近两年,我国由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局部地区自然灾害,以及价格低速,农业增产不增收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等原因,粮食减产幅度较大,因而粮食安全问题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就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略作浅析:  相似文献   

15.
国家粮食核心产区的保护与建设——黑龙江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对东北地区的调研,提出了建设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构想。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业基础雄厚,拥有大量的耕地后备资源以及现代农业基础,具备了高标准增加粮食产量的潜力。在世界粮价日趋增长的阶段,加大对黑龙江地区的农业扶持,建立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对中国保障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以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黑龙江省目前土地整理标准低、种粮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制约了黑龙江省成为中国粮食核心产区的进程。作者提出了黑龙江粮食核心产区保护与建设工程,以及加快农民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大建设》2005,(7):55-55
王东京在近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说,确保粮食安全,说到底要靠两条:一是严格地保护耕地:二是要让农民有种粮食的积极性。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农村改革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实行土地的规模经营。为何要规模经营?这里面的道理,说起来并不复杂。比如,如果让农民一人种20亩地,按每亩地种粮收入500元计算,20亩就有1万元。这样,农民的年收入就基本赶上城镇居民了。所以,耕地适当集中实行规模经营,是21世纪农民奔小康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协商论坛》2013,(4):30
河南作为粮食大省、人口大省,要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走好"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必须立足省情,抓住粮食深加工这个牛鼻子,着力通过扶持发展粮食深加工科技产业,以提高粮食附加值为突破口,大幅增加单位面积产出效益,进而收到推动形成"三农"优势产业、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加快农民向三产转移等一举多得的成效。这是因为:其一,中原经济区要大建设,必须靠富有竞争力的产业支撑。就"三农"而言,加快发展粮食深加工科  相似文献   

18.
羊维达 《群众》2023,(6):8-9
<正>“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参加十四届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盐城是农业大市,粮食产量连续8年超140亿斤,约占全省1/5、全国1%,可满足全省一半人口粮食需求;202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415.2亿元,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盐城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以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契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粮食产量不稳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1978年以后村庄扩大占用耕地过多,农产品价格过低而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生产经营规模太小太碎,技术进步因规模和成本限制而缓慢推进。解决的途径是加快农业剩余人口和劳动力  相似文献   

20.
<正>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主任陈洲其:大规模造地是出路到2010年,中国人口可能增加到近14亿人,要保障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年自产粮食绝不能低于5亿吨。耕地保有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中国的粮食产量也必须相应增加,这就对耕地面积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发新的耕地已经成为必然选择。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等地区的盐碱荒地是中国耕地的重要后备资源,如果能够成功改造,预计可增加耕地面积约3000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