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无罪推定原则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一项刑事诉讼法原则乃至宪法原则,具有深厚的社会哲学基础和重要的政治法律意义。无罪推定原则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成为当代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和时代课题。刑诉法修改在即,进一步贯彻落实无罪推定原则必定是此次刑诉法修改的重头戏。文章从无罪推定原则的内涵和要求入手,结合我国无罪推定原则的法律实践,对无罪推定原则如何在新刑诉法中的进一步贯彻和落实提出几点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无罪推定原则之立法探讨卢永红*无罪推定是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指刑事诉讼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未被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判定有罪之前,应假定其无罪。在现代西方国家,与其“法治”和“权利本位”相适应,普通确认了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由...  相似文献   

3.
无罪推定作为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原则 ,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其原因就是其本身的科学性。无罪推定体现了一个国家法制民主文明化的程度。我国虽在 1996年刑诉讼中规定了无罪推定的一些精神 ,但并不到位 ,是相对的无罪推定。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与世界法制接轨的角度出发 ,我国在刑事诉讼立法中应大胆推行西方的无罪推定原则 ,以使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4.
无罪推定是刑事诉讼最重大的原则,坚持这一原则,对于从根本上否定有罪推定,实现控辩平等,调动控辩双方的积极性,均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的一个重大改革是确认了法院判决前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和疑罪从无原则,但这一改革是否意味着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理论界尚有较多争议,笔者认为,问题的症结还在于对无罪推定涵义的理解。“无罪推定”作为刑事诉讼法学的一个专门术语,我国最早是从日文翻译过来的,该词的法文为“presomptionInnocnte,英文为“pre-sumptionofInnocence”。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无罪推定是一个学术用语,…  相似文献   

5.
法治社会是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刑事司法更文明、人道、民主是我国法制建设的目的,尤其是无罪推定原则因其为国际刑事司法最低标准之一而成为诸多国际公约与法律文件所规定的原则,而这些公约与国际法律文件中,有不少是我国已加入或即将加入的,根据国际条约必须信守的原则,我国没有理由拒绝无罪推定原则。我们应当在《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中确立完整的无罪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6.
无罪推定原则映照下的我国审前羁押制度之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遵循的一项公理性原则 ,应当贯穿刑事诉讼的始终。目前 ,学界对该原则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审判阶段 ;对审前阶段 ,尤其是审前羁押中该原则的价值和意义的研究则较少涉及。本文通过论述无罪推定原则之于审前羁押制度的意义、要求 ,以及在审前羁押制度中 ,无罪推定原则的保障机制 ,映照出了我国审前羁押制度存在的缺憾 ,并对“运动式”的解决不当羁押的效果持谨慎的乐观态度 ,提出了应当以无罪推定原则为指导重构审前羁押制度。  相似文献   

7.
试论无罪推定原则与刑事证据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罪推定原则的核心在于证据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 ,刑事证据制度与无罪推定原则息息相关 ,要将无罪推定确立为我国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无罪推定原则对于程序的公正性和人权保障具有重要意义,警察讯问规则应该在无罪推定原则下进行合理建构。但无罪推定原则和警察讯问的价值存在相互矛盾的一面。结合我国的现状,针对我国警察讯问规则存在的弊端和缺陷,处理好无罪推定原则和警察讯问规则的关系,在无罪推定原则下建构我国的警察讯问规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无罪推定是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它是指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无罪推定原则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且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无罪推定虽然已经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上得到体现,但我国目前离无罪推定的实现和完善距离尚远。本文论述了无罪推定的由来、含义,及我国无罪推定的确定意义和特点,且从其立法及实践等方面存在的欠缺着手,就我国如何全面贯彻无罪推定原则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诉法第 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 ,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为有罪”之规定 ,是吸收无罪推定原则的合理内核 ,确立的我国的无罪推定制度。我国的这一原则与世界上通认的原则的含义不尽相同 ,尚需完善 ,但对重构我国刑事诉讼的运行机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也使我国的刑诉立法上对人权的保护方面日臻完善 ,符合我国刑诉立法的初衷。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收养核心的转变,养子女最佳利益原则逐渐成为诸多国家收养制度中的基本原则。养子女最佳利益发展自子女最佳利益,但却不尽相同。我国《收养法》未明确规定该原则,导致在收养实践当中极易造成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不当。作为《儿童权利公约》的签约国,我国应当将养子女最佳利益原则作为收养制度的原则之一,并进一步完善我国收养法的具体规定,使该项原则作为整个收养法在立法、司法、执法中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行政合法性原则与行政合理性原则一直占据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统治地位.现行行政法中并未明确确认信赖利益保护原则作为一项基本原则,也没有制定关于侵害信赖利益的赔偿法规.行政信赖利益损失补偿作为一种利益平衡机制,在协调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保护公民个人权益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构建诚信政府的角度看,尽早把这种理念落实到行政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在引入大陆法系关于信赖利益保护理论的同时,可以借鉴合法预期理论的长处,使得信赖利益保护原则具有更宽泛的适用性和周延性,使其成为一个现代行政法上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产权的转型与转型中的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有产权是非市场型产权,传统公有产权的转型就是由非市场型产权向市场型产权的转变。产权分化是现代产权运动的基本趋势,现代企业制度是产权分化的产物,它既是对私有制的扬弃,又是向公有产权过渡的条件。法人财产权是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多重内涵和属性,通常指的是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一般特征。现代企业制度并不直接等于公有制,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还需要把公有制的内涵与股份制这种形式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现代侦查权力本质上是一种宪法权力,宪政的基本原理决定了宪法权力是一种受宪法和权利规制的权力。因此,现代法治国家均要求侦查权力依循宪法权力的内在理路而具有规范化、程序化、可救济性等特点。规范化要求强制侦查措施贯彻法定主义和令状主义;程序化追求控辩平等与独立的程序价值,体现为比例原则和辩护原则;可救济性要求侦查权力的程序性违法行为得到相应的实体性和程序性制裁。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中的诚信原则新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诚信原则在民事诉讼中已经发展为体现在民诉法之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它是在民事诉讼中用以指导和评价各诉讼主体正当行使权利、立法、法律解释和法律补充的总的理念和指导原则,同时它也是赋予法官司法自由裁量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刑事诉讼中,一事不再理指的是法院对于任何已经生效裁判加以处理的案件不得再行审判;对于所有已被生效裁判确定为有罪式无罪的被告人,法院不得再予审判或科刑.是刑事诉讼法遵循人道主义原则,刑事诉讼程序人性化的体现,其本着维护法律的稳定性和权威性,避免司法资源的浪费,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已成为现代刑事诉讼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7.
尊重和保障人权,对权力进行规制是现代行政法发展的基本趋向。《治安管理处罚法》反映了新形势的要求,贯彻了“人权保障”、“权力约束”、“合比例执行”等现代行政法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8.
侦查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侦查活动的技术原则和侦查程序与行为的法治原则,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将侦查活动视为目的理性的活动,理论上和实践中只重视侦查活动的技术性原则的研究与使用,以最大限度地达到侦查的目的。然而,在现代法治社会,经过长期的论争与选择,侦查程序不仅要符合目的理性,更要符合价值理性,侦查程序与行为的法治化是其价值理性的必然要求,确立侦查程序的法治原则,目的在于从法治的角度确保侦查行为的有效性、正当性、合法性,它应当是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实体真实与程序公正、正义与效率等各种价值高度协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当前,人权保护已被普遍地接受为一项国际法原则。探究人权国际保护的合理内涵,分析人权国际保护的必要性,试以人权的国际保护界限为视角,从基础理论和基本结构两个层面,分别介绍人权国际保护的原则和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20.
监听是一种秘密侦查手段,在实践中已为侦查机关广泛采用,但迄今为止我国没有任何一部法律对之做出规制,导致司法实践中侵犯公民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迫切需要立法予以完善.比例原则在西方许多国家和地区是其公法领域的一项基本原则,其基本价值所在就是保障人权、防止权力的滥用.因此,比例原则与监听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她可以作为设计监听立法的指导原则和操作标准,以此防止国家侦查权的滥用和保护公民的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