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杨默 《政府法制》2010,(1):21-21
河南省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专家论证会,就五年立法规划草案进行“立项论证”,包括省市立法机关有关立法专家以及律师、法学教授等在内的法律咨询委员会成员对拟定的立法规划建议项目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英国那些重视改进成文法起草质量、追求立法完美的法律专家极力主张,一部法律最好在一开始就用专条明确阐述该法的立法目的与立法原则。事实上,这些专家的主张得到了立法和法律解释实践的鼓励。在英国的立法文件中,越来越多的法律中含有“为……目的而制定本法”之类的条款,在正文中则更遇到“为了本条(或本法)的目的,某某词应当如何如何理解”的限制。不过,对“目的条款”的顾虑也确实为人们敲起了警钟。 立法目的与立法原则条款的作用何在?如果在法律文件的前一、两条中对立法目的和立法原则有一个概括表述,它便可以…  相似文献   

3.
专家参与立法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家参与立法,在我国中央和地方立法中,特别是北京市立法中得到了广泛认同,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它是在立法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一项制度,学界迄今对此尚缺乏全面和系统的研究。为进一步丰富对专家参与立法的讨论,本文首先梳理了实践中专家参与立法的若干种形式,其次对专家参与立法进行类型划分,最后分析了专家参与立法中的固有矛盾及其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某些疑难复杂具体案件或者在法庭上辩论时,往往能听到这样一种声音:“对于这种危害社会的行为,以某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是符合立法本意的。”或“对于这种行为如果以犯罪论处,有违立法本意。”等等。这种话听起来似乎很有说服力,但是,细细想来,却发现这种以“立法本意”分析案件的方式用在理论探讨上无可非议,然而将其用于分析具体案件却是不可取的。何为“立法本意”?顾名思义,“立法本意”就是立法者立法时为打击某行为或保护某客体的一种本来意愿。那么这种意愿怎样体现,如何能被大众所掌握?试问,作为执法者中的一员在分…  相似文献   

5.
建立和完善我国失业保险法律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以迅猛的速度向纵深发展。失业问题作为市场经济的普遍现象,正日益变得突出起来,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急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唯有以立法形式确立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才能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铺平道路。失业保险立法的严重滞后已经...  相似文献   

6.
地方立法的地方特色及其实现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琼雯 《行政与法》2008,(6):115-117
地方特色是地方立法的生命,是衡量地方立法质量的主要标志。“有特色”的地方立法就是在不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前提下,能充分体现地方的个性、差异性和特殊性,从而反映地方需求,解决地方的实际问题。当前,地方立法存在着无特色或特色不够鲜明等诸多问题,而要实现地方立法,反映地方特色,必须更新立法理念,将立法的民主性、科学性和程序性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法治与社会》2006,(2):10-10
对于“听了白听”,流于形式的听证会,民众又能有多高的参与热情?因此,甘肃省和珠海市的两次立法听证会“流产”事件实际上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要发挥立法听证会的实效,当务之急就是要制定程序和规则,确立其法律地位,加速民主立法,开门立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北方法学》2022,(3):149-160
我国当前行政组织立法构造包括行政组织的形式法制以及实质法制两部分。在该立法构造之下,我国应急管理工作普遍面临着“良性违法”以及实践需求缺乏回应的困局,化解困局的关键是立法追赶实践。通过将行政任务与行政组织关系导入应急管理领域,我们可以获得调整行政组织立法的立法视角、立法理念、立法分工的启示,在此基础上,应拓宽行政组织合法性原则,确立应急管理“双立法模式”,制定应急管理组织的“弹性”法规条款,加强横向组织关系立法以及建立行政组织法对社会力量的地位认同,进而构建与应急管理任务适配的行政组织立法。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实施五周年之际,本刊于9月18日邀请了法学界、司法鉴定界20位著名专家、学者相聚北京,畅谈《决定》的成就,分析《决定》在实施过程中的某些不足。在此基础上,本刊特约请部分专家撰写笔谈,提出亟需完善的某些管理机制,探索进行深化司法鉴定体制改革和立法完善的理论创新。本期特设“专家笔谈”栏目,旨在进一步推动司法鉴定立法。  相似文献   

10.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新《公司法》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修改好该法,上海市国际商务法律研究会和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和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李飞很想听听德国公司法专家对我国《公司在(修订草案)》意见的要求,社科院在外事处的积极配合下,与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和上海市工商局于去年2月22日联合举办了“中德完善公司立法研讨会”。李飞副主任等四位负责修改公司法的全国人民大法工委立法专家与三位德国公司法专家和上海有关研究人员,面对面对《公司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逐条进行了深透的研讨,效果甚好。  相似文献   

11.
近期,地方两会陆续闭幕,清点过去一年各地人大的行权履职亮点,广东省的“专家立法”现象颇为引人注目.去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完成了“立法智库”的布局,先是向社会公开选聘了66名立法咨询专家,后与9所高校合作成立了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 专家学者、高等院校等介入立法并非新鲜事,但如广东这般构筑起制度化的参与平台,在立法论证、起草、征询等各环节全方位、大规模地引入专业人才和社会资源,在全国史无前例,由此也预示了“专家立法”由个案探索转向常态机制的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初夏,甘肃省卫生厅厅长“打通任督二脉”的事件引爆舆论.中医药真伪的命题再次呈现在公众视野当中。有专家说。中医药的存废之争,已然成为一个关乎文化、思想的论争.立法保护迫在眉睫。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早在1983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有人大代表首次提出中医药立法一事.近30年时间。中医药法为何干呼万唤“没出来?”  相似文献   

13.
翟峰 《江淮法治》2008,(22):16-16
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年立法工作计划明确提出,“要组织开展对现行法律的清理工作,抓紧研究提出对现行法律进行清理的方案并组织实施”。我们从中即可知,标志着“一个社会法律制度比较完善和成熟的法律领域可以法典化”的“立法新生态”将在我国形成。  相似文献   

14.
法治是我们国家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执法规范化是目前我国司法实践的重要内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在刑事案件诉讼过程中,随着执法理念的转变,执法规范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无罪判决的案例越来越多,充分体现了“疑罪从无”的立法理念。但是在具体执法过程中,我们发现原有的司法实践与新的法律法规会出现一些矛盾,使司法活动变得复杂混乱,迫切需要合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仅就尸检报告中是否应该列明尸体上提取的有关物证这件小事提出一个法律问题:“尸体检验活动”属于现场勘验还是检验鉴定?对此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陈志军 《法商研究》2005,22(6):103-111
许多国家(地区)的刑法都规定了相对刑事责任。关于相对刑事责任的立法模式通常可以分为立法规定模式和司法认定模式两种,其中立法规定模式又分为“列举式”、“概括式”、“列举+概括”式三种不同的规定方式。我国刑法在相对刑事责任的立法模式上采取的是立法规定模式,但在具体规定方式上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演进过程。1997年《刑法》第17条第2款采取“列举式”的规定方式曾被誉为我国刑法立法的重大进步之一,但晚近的一些刑法解释性文件又使我国关于相对刑事责任的规定变得非常混乱。检讨有关立法和刑法解释,对完善我国相对刑事责任立法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社会》2011,(4):7-8
古人说,“小智治事、中智用人、大智立法”。立法中的大智当属“科学立法、民主立法”。2010年,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已经融入立法规程,公民参与立法和立法机关检视立法成为熔炼立法质量的“两极”。国家权力机关提供最具民意特质的“公共产品”,当属法律法规。从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项目常态化,  相似文献   

17.
谢宇 《法学评论》2023,(1):85-96
2008年以来,我国一直将宪法实施寄希望于立法实施模式,意图依靠立法机关制定具体法律来实现宪法全面实施。然而,由立法怠惰与立法本身局限性导致的立法缺失问题,构成了立法实施模式的“阿喀琉斯之踵”,单一的立法实施模式始终难以克服立法缺失问题。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改变传统将立法实施与司法实施对立的思路,转而将两者相结合,从而有效解决单一立法实施模式面临的困难,推进宪法全面实施。结合现行宪法体制,我国应当建立起“立法实施为主,司法实施为辅”的宪法实施模式,允许司法机关在有限的情形下直接适用宪法,并加强对司法机关实施宪法的监督。  相似文献   

18.
当央视的街头采访问题从“你幸福吗”转变成“你的梦想是什么”时,我发现,网络上,大众的揶揄和调侃明显变得友善起来了。面对两个善意的问题,前者属于封闭式问题,答案在“是”与“不是”间选择,看似温暖却觉武断,后者是开放式话题,冷不丁触及到了心中那块柔软处。  相似文献   

19.
吴斌  李庆国 《江淮法治》2010,(15):49-51
在地方立法实践中,立法后评估有诸多不同的称谓,如:“立法评估”、“立法评价”、“立法测评”、“跟踪问效”、“立法质量评估”、“立法效果评估”、“二次立法”、“立法回头看”等等,但实质却很明了,从人大角度讲,就是通过选择对现行地方性法规的质量和实施效果进行考察、分析、评价、估量,对地方性法规的基本价值作出判断,为地方性法规的立、改、  相似文献   

20.
依法行政与行政立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依法行政包含两个原则 :法律优越和法律保留。“法律优越”要求行政不得超越于法律之上 ,行政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基本含义是“不抵触” ;“法律保留”意味着某些立法事项由法律规定 ,行政机关不得染指 ,或非经授权不得就其立法。在法律保留的情况下 ,行政立法只能根据法律制定 ;在非法律保留的领域 ,以法律优越为原则。行政与法律的关系据此而变得轮廓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