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练结合     
(一)“读练结合”。就是读中有练,边读边练。例如讲“阶级出现”这一基本理论,我采用“概读、问读、标读”的方法,加强练习。即在预习课文时指导学生概读,初步了解“阶级”这一概念的含义;在分析课文时采用问读的方法,按课文顺序和内在联系,分层次提问题,弄  相似文献   

2.
我对思想政治课的课堂练习,试行“读练结合”、“讲练结合”、“精巧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体做法如下。(一)“读练结合”。就是读中有练,边读边练。例如讲“阶级出现”这一内容时,采用“概读、问读、标读”等练习方法,加强读书练习。在预习课文时指导学生“概读”,初步了解阶级出现的过程和阶级的定义;在分析课文时,采用“问读”的方法,按课文顺序分层次提问,弄清阶级产生的条件及原因;在巩固课文内容时,指导学生“标读”,围绕私有制与阶级的联系、生产力发展与阶级出现的关系等主要问题,一边看书一边划重点。…  相似文献   

3.
写预习笔记     
有些学生认为,预习就是先看一遍。当然,看比不看好。但不动脑筋地浏览一遍,收效甚微。要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必须有正确的预习方法。因此,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提出预习要求,还要根据各科特点,指导学生预习。我认为比较好的预习方法是,边看书、边思考、边写出预习笔记。比如政治课,教师可根据将要学的新课內容,拟出若干思考题交给学生,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预习,并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对哪些地方能看懂,能理解;哪些地方看不懂,不能理解;哪些地方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可提供教与学两方面的信息。我采取的反馈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填写质疑卡片。在组织学生预习教材时,发放事先印制好的质疑卡片,让学生把疑难问题写在上面,然后交给老师。这样做不仅能较好地解决预习不落实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真阅读教材的积极性,激发起强烈的求知  相似文献   

5.
预习与讲授     
第一,印发“课前预习表”。表上印有“阅读课题”“阅读内容”‘预习提纲”‘领习指导”“提出不懂问题”“找出重点、难点”等项目,要求学生有目的的预习。第二,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做到眼、脑、手并用,读、思、记结合,精读和细读结合。阅读课文要积极思考问题,做好预习笔记,把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求得解决。预习中的粗读,就是初步了解课本所讲的主要内容:细读,就是要根据“预习表”上的预习提纲和预习  相似文献   

6.
最近边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边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很多自以为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竟然是错误的,甚至是荒谬的。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暗下决心给学生减轻负担——从我做起,从不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我想尽一切办法让课本上深奥的理论变得通俗化,努力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能  相似文献   

7.
我在近两年的政治课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进行了多次实验,根据我的体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预习: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好方法。预习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讲课前,预先把某一段课文准备一下,使学生在知识上和心理上做好准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读书能力。但是,教师布置以后一定要检查,对做得好的学生要给以表扬。并且,预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素质教育中,我们究竟给学生什么东西?我主张给学生三个层次的东西:给学生知识,这是最低层次。第二层次,给学生方法。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给学生方法等于给学生一把钥匙,学生有了这把钥匙就可以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了。“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引路人。第三个层次是最高层次,给学生视野,一个广阔的知识视野。因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挖得深。既然学生的发展在于后劲,视野就必须开阔。我们认识问题、观察社会不仅需要用显微镜,更需要有一个望远镜。有…  相似文献   

9.
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已成为当前政治课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预习、共学、练习”三段教学法,就是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达到逐步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结合《社会发展简史》教学,谈谈我对“三段法”教学设计的点滴体会。一、预习思考题的设计预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教材,初步了解其中的基本概念、观点、  相似文献   

10.
预习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组织好学生预习?预习有哪些好处?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教师要精心设计,出好预习思考题要求学生预习不是让学生自发地预习,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预习思考题进行预习。因此,出不出预习思考题,预习思考题出得好不好,是学生能否提高预习效果的关键、目前,不少学生存在着轻视政治课学习的偏见,只是迫于考试和升学的需要,在考试前搞  相似文献   

11.
《今日广西》2010,(5):58-59
住在悬崖峭壁上,怎么“住”呢?黄山、庐山、泰山……或许你都去过,都住过,但是你是住在悬崖峭壁上吗,显然不是。但在大明山,真的就是住在悬崖峭壁上,因为那里的奇绝之处,就是宾馆山庄建在悬崖边,宾馆的外形就是一座山,窗边屋边就是峭壁。  相似文献   

12.
在《青少年修养》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我们在实践中,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学教材,理解教材,练习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四个方面进行的。一、通过预习教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通过预习教材,了解其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为教师分析课文创造有利条件。如讲《青少年修养》第二课第二框题,人民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定力量时,我们提出四个问题让学生在预习时思考:①为什么说人民是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笔者近年来注重学法研究,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上下了一番功夫,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上课前先预习。教师在授课之前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对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作出标记一做到自觉主动地带着问题去听课,有助于集中精力攻克难关,消除疑点,消除拦路虎。二、择要领做笔记。学习活动,是一个由肤浅到深入的渐进过程。当堂听懂了的问题不等于彻底学会了。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边听课、边择其要领作好听课笔记的习惯。为课后进行系统的复习和进一步的消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一得     
出好课前预习题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课前预习益处甚多,而老师出好课前预习题,对指导学生预习又极为必要。出好预习题有哪些要求呢?我的体会是: 1.应富有启发性,能开拓学生思路。预习题应提纲挈领,使学生用它来指导预习,能概括地了解教材内容,切忌呆板,以免引起学生厌烦,影响预习的兴趣和效果。 2.应紧扣教材。出预习题应以教材为基础,因为学生预习的材料主要是教材。 3.应层次分明,眉目清楚。预习题的顺序要与讲课内容一致,以便学生预习和听课。  相似文献   

15.
一是教学生会理书。所谓理书,就是梳理课本内容、结构层次。首先从内容上讲,学生要理出哪些基础知识,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这些基础知识,不仅要找得出来,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它、记住它。找出来是前提,理解是关键,记住是目的。其次,从结构层次上理书,是指学生读后能理出教材共讲了几个问题、为什么先讲这个问题,后讲那个问题?理清这些法理上的因果、对应、承接等关系,老师在每课之前作预习提示,供学生读书时有目的地定向思考,明确脉络,加深理解。二是教学生会扩书。扩书指教学中把与教材知识相关的鲜活的理论新观念、新材料补充进教材。政治…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学长期处于"微观"理论现状之中,这种现状与时代变革不相适应,这就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主体为标准,重新界划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层次,界划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个平面层次的框架,构成面向实践的、理论与实践互相支持发展的丰富层次,形成宏观层次与微观层次.  相似文献   

17.
“知识就是力量”是培根的名言。最近有人提出知识加能力才是力量。我认为前者虽已包含了后者强调的意思,但后者比前者则表达得更确切。要使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必须培养他们的能力。教育家叶圣陶同志说得好:“教为了不教”。若把学生当成算盘珠,让教师拨一拨才动一动,不如把学生变成计算器,只要教师巧妙地点拨,自己就会独立地完成运算。为此,我在教学中着重抓了自学能力的从小培养。 1.课堂预习由“填充笔记”到“整理提纲”,再到“读、思、划、编”。刚开始,板书时故意省略关键词语,让学生填写,此法看上去不难做到,但不认真看教材却“寸步难行”。后来进  相似文献   

18.
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在思想政治课课前是不预习的,这是我们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一大障碍。个别谈心,询问不预习的原因,他们说是没有兴趣,也不知道怎么预习。看来学生预习,是需要“向导”的。下面介绍指导预习“八字”法。一、疑疑是学习的开始。陆九渊说:  相似文献   

19.
安睡·港湾     
张潮海 《创造》2013,(1):33
2012年,所谓的"世界末日"并没有到来,人们的生活依旧如常.但这一年却仍是颇不平静的一年. 小江边牧羊的孩子,无尽的粉尘,刺激了我们的眼球;抗拆的孩子,让我们感觉到了意识的苏醒;飞行的交警白帽子,为我们定格了新闻发生的瞬间;炼油的工人,让我们感受生活的不容易;哭泣的父亲,再次提醒我们,生命,真的脆弱;看到于忠乾兄弟的变化,好似,冷漠世界里,划燃了一根火柴,照亮了那一点点光亮……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02,(6)
有一首脸炙人口的歌中唱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新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2000年,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又在中华大地划了一个硕大无比的圈,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覆盖了中国的“半壁江山”。人们预言:西部大开发告捷之日,就是中华民族全面腾飞之时。也是一个春天,本刊记者赴云南考察、学习、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