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观欧洲50年一体化发展历程,和解和合作构成了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前提.欧洲和解是欧洲国家超越历史的选择,是欧洲一体化的基石.本文从欧洲和解的基本历史条件出发,确定欧洲和解的历史动因,在此基础上阐述欧洲和解的诸层面.鉴于德国问题是欧洲问题这一历史认知,本文在阐述欧洲和解时将视角放在德国在西部面对法国、在东部面对波兰的和解.德法和解和德波和解构成了欧洲和解的核心层面,这也反映在欧洲国家外交指导思想及其外交行为上.解读欧洲和解和欧洲合作的互动关系和成因,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欧洲政治和经济一体化的软实力背景.  相似文献   

2.
近来 ,围绕伊拉克战争中的德美分歧 ,德国外交界进行了深刻反思 ,在其政策讨论中曾出现三种意见。一是新大西洋主义的“合作性对峙” ,有条件地调整对美政策 ,以“使美国修正其路线”。二是受戴高乐主义影响的“均衡对峙” ,包括建立法德俄轴心 ,限制美国的单边影响。三是紧密跟随美国的“老大西洋主义”路线 ,并伺机施加影响。经过权衡 ,德国政府认为应发展新的大西洋伙伴关系。 11月外长菲舍尔和总理施罗德相继访美 ,努力作出与美和解的姿态 ,德国外交“新大西洋主义”取向日趋明显。战后 ,德国外交政策长期奉行大西洋主义 ,与美国关系密…  相似文献   

3.
正在抵制和抗议的声浪中,美国和欧盟于日前再次启动"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我有信心我们会解决此事。"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期在访问德国时迫切希望在他的总统任期内完成TTIP谈判,他呼吁欧洲领导人支持这项协定。TTIP充分体现了美国自由贸易战略,即以TTIP和"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为两大支柱,在实现美国跨大西洋和跨  相似文献   

4.
利益集团的活动是西方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欧盟为观察对象,系统梳理利益集团影响超国家机构决策的基本理论,以代表性、游说途径和议题的多样性三个要素为基础建立了欧盟国内利益集团影响超国家机构决策机制的基本构架。本文认为国内利益集团影响超国家机构决策机制的本质,是利益集团将自身所掌控的基础资源转化为决策机构可接受的决策资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利益集团代表性、利益集团游说途径和议题多样性这三个关键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着资源转化的程度和效率。针对这个假设性框架,通过"欧盟对华光伏双反案"和"美欧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谈判"两个典型案例加以详细论证和解释,并归纳出此类利益集团在国际层面、组织层面和功能层面的三大特点,分析其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安倍上台后,大力推行"主张型外交"。从战略层面看,"主张型外交"的政策出发点是追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扩大国际影响,意在表明日本不甘居于二战后长期形成的国际政治地位,要让世界听到日本的声音和主张。从政策层面看,"主张型外交"旨在改变对美"一边倒"模式,增强日本外交政策的感召力,突出安倍外交特色,其中也有对华牵制成分。日本外交的新变化体现出一定的创新和改革思想,与日本对国际形势判断以及安倍本人的保守理念有关。但是,"主张型外交"过分突出价值观因素,与地区一体化的大趋势相悖,而且具有很大的政策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宗教在国际关系研究中从"放逐"到"回归"这一现象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关于宗教与外交关系研究的成果进行了评述,进而从外交理念、外交决策、外交运行机制三个视角分析了宗教对外交的影响。在外交理念层面,宗教构成了一个国家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深层次结构,宗教价值观作为文化价值观的内核,深刻影响了国家外交政策的价值基础和价值判断。在外交决策层面,宗教的作用由于各国外交决策机制各不相同而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政教合一国家,宗教对外交决策机制的影响具有主导性、直接性的特点;在政教分离国家,尤其是实行现代民主制度的国家,宗教对外交决策的影响则具有间接性、潜在性的特征。宗教对外交运行机制的影响更为复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宗教在外交议题和目标确定、社会动员、组织实施三个环节发挥其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7.
德国统一后的外交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末把欧共体建成欧洲联盟,使欧洲成为世界多极化中名符其实的“一极”,德国可以在这一极中称雄。与此同时,德国将积极利用国际形势变化给它带来的机遇,凭藉其经济实力,谋求成为世界政治大国,以便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与美国、日本并驾齐驱,担负起共同领导西方世界的责任。德国为实现上述外交总战略,正对西德的外交政策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德国外交政策重点已从美国转向欧洲。对美国仍不放弃结盟关系,但在新形势下,决定加以修补和完善,使其具有“新的质量”。对苏联的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以条约的形式与其建立了“特殊伙伴”关系。对东欧国家的政策则是在促其和平变革中承担“特殊责任”。对中国和第三世界将保持原有的关系。现将德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超 《国际资料信息》2012,(8):28-30,43
冷战后,德国逐渐抛却二战及两德统一的历史包袱,实施"正常国家"的对外政策,将本国定位为"位于欧洲中心的中等强国",积极强化和提高自身"软实力"。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德国的"欧洲领头羊"地位已不容动摇。基于此,德国致力于调整外交政策,力图以自身实力影响和构建世界。当前债务危机肆虐、全球经济下行、中东动荡不安、非传统威胁增大,为应对局势,德国外交政策转型步伐加快,新时期的新特征不断凸显。  相似文献   

9.
"结伴外交"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呈现出多层、多样、多元性的特征,体现了中国接触世界、融入世界、塑造世界的努力,有助于避免体系性对抗冲突,推动国际体系变革朝着健康稳定、良性互动的发展方向。选择"结伴外交"有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它深刻反映了国际环境变化、中国发展需求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表明中国采用更加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以适应更为复杂和不确定的国际体系,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展望未来,中国要推动"结伴外交"继续深入发展,持续打造发展更高层次、更富内涵的伙伴关系,突出支点国家作用,运筹大国竞争合作,构建遍及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锻造出中国特色的大国新外交。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中东波"以来,土耳其突破"零问题外交"政策,积极介入阿拉伯国家内部事务,推行更加"有所作为"的外交政策。土耳其外交政策这一系列调整是由中东格局结构性变化的外部动力、土耳其推销"土耳其模式"的内在冲动,以及土耳其政治家对时局的独特解读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长远看,这种外交调整收益与风险并存。  相似文献   

11.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外交政策由上一时代以意识形态为轴心变为以内政为轴心,且由于国际关系总体体系的变动和可动用外交政策资源的约束,俄罗斯外交政策呈现出平行主义和机会主义的特点。基于这一外交原则,这期间俄罗斯对中东的外交政策形成了5种类型,即改变政权性质型;战略盟友型;外交筹码型;角色不确定型;普通经贸型。这些政策类型对于我们预测较短时期内俄罗斯与中东各国的关系有所帮助。但从长远角度看,未来国际关系的发展必将以某种稳定的新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为标志而结束后冷战时代,中东地区在俄罗斯试图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中的地位还充满变数,值得我们适时观察。  相似文献   

12.
施罗德政府上台后,非常重视欧盟政策,在三年的实践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欧盟政策体系.这一体系主要表现在理论纲领和政策实践两大方面.施罗德政府的欧盟政策在其外交政策中占有优先的地位,核心是强化德国对欧盟的领导权.这一政策在维护德国国家利益和推进欧盟一体化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初期日本经济外交随着日本国家战略与日本国内、国际局势的变化出现了急剧转变。2005年以前,是以"入常"为核心、由"大国战略"支配下的经济外交政策。当时日本经济外交十分重视政府开发援助(ODA)这一政策手段,目的是推动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实现。到2005年以后,走向尚不完全明确,但追求双边、多边和地区经济合作,服务于日本国家新的政治战略和经济利益的政策宗旨没有改变。其中,以参加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合作协定(TPP)等地区合作成为重点,也包括同东盟、大湄公河、印度、中韩等国家和地区经济紧密合作、自由贸易区合作等。同时,遏制中国色彩的政策成分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4.
在欧盟深陷多重危机背景下,德国在维护其全球经济竞争力与推动欧洲一体化之间进行"再平衡",对外政策加速"欧洲化"。地区安全、价值观、市场准入、公平贸易等欧盟层面的关切在德国对外政策中的权重将越来越大,德国传统上以经济利益为主轴的务实对华政策出现调整。中德关系虽面临挑战,但对中国而言亦存机遇。中国可以此为契机突破和拓宽中德关系的固有边界,以德国为杠杆,对欧盟整体施加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走向新千年的拉美对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世界政治、经济局势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拉美国家正在全面调整其对外关系, 以重新确立自己在新格局中的地位。主动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减少和避免同美国的对抗和摩擦。美国与拉美国家由主从关系向伙伴关系过渡; 由不平等往来转向对等合作;从对抗多于合作变为合作多于对抗。与欧盟关系取得进展。提出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主张。通过建立与欧盟、美国平行发展的大三角经济关系, 改变单纯依赖美国、受美国束缚的经济形势。重视发展同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积极加强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国家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拉美各国之间团结合作加强, 拉美一体化取得进展。由于拉美国家充分利用多极化和全球化的有利因素, 积极开展多元外交和经济外交, 加强了内部团结, 拓宽了国际活动空间和扩大了外交回旋余地, 对外关系出现较为有利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美国外交政策军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奥巴马政府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扭转这一趋势,具体做法是:增加国务院预算、外交官和对外援助官员数量;宣称"不与伊斯兰开战",以改善与穆斯林世界的关系;用软实力方式替代军事援助;用新反恐战略取代"全球反恐战略",并不再使用"反恐战争"一词.但是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军事化、军民关系的失衡,以及军工复合体对美外交政策的巨大影响,导致美国外交政策军事化趋势难以改变,更何况奥巴马的"巧实力"外交实际上并不排除外交政策的军事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古巴外交取得了诸多进展,包括恢复与美国关系、成功斡旋哥伦比亚和平谈判等多项外交进展,在内外诸多变量下实现"逆境外交",使其备受世人关注。在面临诸多外部因素的变革进程中,古巴抓住了美国、欧洲、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对古外交战略调整机遇。中国进一步延续与深化同古巴的关系,更为古巴外交迎来了利好的外部环境。在古巴抓住外部机遇发展对外关系的同时,国内"更新"进程也提出了全面、多元外交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诉求。自劳尔主政以来,古巴在延续卡斯特罗等老一辈革命家独立外交思想的基础上,坚持外交理念与经济社会"更新"并举的政策。国家经济的发展与民生的不断改善助推了古巴国际地位的提升,积极、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更使其实现了保持国家独立和保护国家主权的双重目标。古巴医疗、宗教、文化外交特色日渐明显,外交政策调整成果斐然。但是,转型中的古巴外交仍将面临诸多内部和外部挑战。  相似文献   

18.
评析默克尔的“价值观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总理默克尔上任以来推行注重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外交",把维护"人权"和推广西式民主、自由等所谓"普世价值"作为德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对施罗德时期的外交政策进行调整.默克尔以回归保守主义为主要特点的外交政策对德国的对外关系乃至整个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奥巴马第二任期外交政策走势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其第一任期外交政策特点及其面临的新形势,奥巴马第二任期外交政策如何变化将取决于其推动国内经济复苏而获取的政治资本、外交团队组成及个人政治遗产目标,调整内容则表现为中东与亚太并举,并试图兼顾跨大西洋联盟关系;加强并借重盟友、重视多边外交平台,既为复苏经济创造条件,又把有限力量集中于对付最主要挑战.奥巴马第二任期外交走势不仅关系到美国全球战略,而且影响国际政治格局,势将对中国战略环境以及中美关系产生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20.
德国新政府自2005年11月成立以来, 其外交政策已初显端倪。德国新领导人默克尔 曾于2005年11月30日在德国议会发表她就任后的首次正式演讲。演讲包含内政、外交诸多方 面, 是研究德国新政府内外政策的重要文件。通过对演讲中外交政策部分以及德国新政府成立半 年来默克尔频繁出访的分析, 可以看出德国外交正进行深层次的结构性调整, 将对德国今后的对外 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