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1 毫秒
1.
行政约谈是具有协商性的行政执法行为,旨在通过执法机关与违法相对人之间的协商交流,达成理解,促使相对人自觉改正。学界关注于行政约谈与既有行政行为的相似性,缺乏对行政约谈的独特内涵与具体程序的探究。行政约谈作为一项独立的行政行为,以行政相对人违法违规为前提,以促使相对人自己改正为目的。行政约谈的面谈过程中,正式性与非正式性程序并存,协商性与非协商性内容交融。行政约谈的独特性质使得行政约谈有别于其他行政行为。行政约谈具有提高行政效率、降低执法矛盾的优势,但是当前行政约谈实践中存在以约谈代替处罚、协商程度低等问题,只有构建具体约谈行为规则,才能充分发挥行政约谈的优势,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消防行政处罚是指消防行政主体依据消防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消防管理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消防行政处罚应遵守法定原则和公开、公正原则。消防行政处罚在处罚种类、消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以及听证制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立法,是“权利制约权力”模式的一种表现,它对制约行政立法权的滥用,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有积极的意义。目前,我国关于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立法的法律制度仍存在不足,应从落实法案公告制度、选择适当的参与立法方式、监督行政立法机关对行政相对人意见的处理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治理有赖于适宜的治理工具。作为一种新的治理工具,行政约谈具有"刚性"与"柔性"两个不同方面的技术禀赋,在不同治理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挥了特殊的治理功能。本文以80份约谈案例的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ROST NAT和Nvivo软件,从多个维度呈现行政约谈在不同治理领域中的应用状况,分析行政约谈实践中的刚性与柔性话语,进而从主体、过程以及结果等维度剖析行政约谈的刚性和柔性及其体现,具体涉及主体的权威性和过程的协商性等,最后深入揭示了行政约谈所具有的治理优势及其效能转化逻辑,其中的核心是约谈刚柔相济的技术特性具有灵活应变的治理优势。这不仅有利于深入理解行政约谈的属性及其优劣利弊,也有利于根据具体的场景选择恰当的治理工具,还可以更好地反思和谋划行政约谈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行政赔偿制度存在归责原则单一、范围过窄、标准过低、程序不合理、追偿制度虚置等问题。为了更好地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必须适时地改革现行行政赔偿制度,建立以违法和明显不当为主、以无过错为辅的归责原则体系;适度扩大行政赔偿的范围;增设对精神损害和可得利益损失的赔偿,扩大财产实际损失赔偿的范围;设计更加便利、合理的行政赔偿程序和务实、精细的行政追偿制度。  相似文献   

6.
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是行政法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行政程序法的发展为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程序制度的构建提供了法律依据。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程序制度的构建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结果。应立足中国的实际,适当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为促进我国行政法特别是行政程序立法的进一步完善,以制度的形式充分保障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程序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行政处罚中一事不再罚原则的涵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行政相对人的一个违法行为违反一个行政法律、法规的情况 ;行政相对人的一个行为违反两个以上行政法律、法规的情况 ;行政相对人的一个行为既违反行政法律、法规又违反刑法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后,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其行政决定的时效为多久,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理解存在争议。现有法律出现多个时效结论时,应作不利于行政机关而有利于行政相对人的解释。驳回型行政裁判没有可供执行的内容,行政相对人的起诉被驳回后,行政机关申请执行的依据是行政决定而非行政裁判文书。从制度设计的初衷来看,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行政决定,虽然置入了行政相对人不服提起诉讼后被法院驳回诉讼请求这一司法过程,但其本质上仍属于行政非诉执行,时效应当确定为三个月。如果适用二年的执行时效,则违反了"申辩不应对行政相对人产生不利变更"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论行政指导的救济与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行政指导在实践中存在的合法性问题 ,论述了构建行政指导救济和责任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行政指导的性质、违法的行政指导与相对人损害之间的因果联系、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等角度论证了其理论依据。最后 ,提出了完善行政指导救济和责任制度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0.
行政往往具有单方、命令、强制、优先和刚性的特征,依法行政是其本色。行政若进行和解,则价值与风险共存。它除了具有降低行政成本和提高执法效率等正面功能外,但也可能放纵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以及损害公共利益。除此之外,行政和解与依法行政、职权法定原则以及行政权不得任意处分和让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紧张关系。2015年初,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证监会公布了《行政和解试点实施办法》(简称《行政和解办法》),并于同年3月29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制定法中规定行政和解制度。虽然行政和解在现代执法实践中运用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广,并且其品格鲜明、功用特殊、成效显著,但其不规范、少依据、多争议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行政和解的适用条件,行政和解金的监管和使用,行政和解中行政优先权的行使限度,行政和解协议的强制执行方式以及行政和解的诉讼审查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也较为明显,故须将其纳入法治轨道加以规范地运用。  相似文献   

11.
行政黑名单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手段,在我国行政执法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现行法律中缺乏对于行政黑名单制度的具体规定,导致行政黑名单制度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具体的法律依据、法律属性不明晰、缺乏程序规则以及救济等问题。应当完善行政黑名单制度立法,明确行政黑名单的适用范围,在程序设置上遵循程序正当原则,引入必要的救济手段,以更好地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作为彰显民主、择优取仕的现代重要政治制度,却存在五大违法(宪)问题,即歧视性限制、不正当行政、不合理行政、非录用行政行为违法以及救济缺失。针对这五大问题须以五大对策应对,即废止歧视性限制,创设"可录用的假定"原则;公开相关信息,确保相对人查阅权;以专业素养和法律素养为录用考试之核心内容;规范非录用行政行为;保障相对人救济权。如此,方可使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违法(宪)性问题得以修正。  相似文献   

13.
行政相对人是传统行政法学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范畴,它和行政主体共同构成了行政法律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可以说其与行政主体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但是,我国行政法学界主要局限在对行政主体方面的研究,而对行政相对人的研究不但十分欠缺,而且基本定位不恰当,忽视了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在行政法中的主体地位。本文试图对行政相对人的概念进行反思,确立其行政参与人地位,以便明确行政法主体这一行政法律关系基本要素以及对行政法律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行政给付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给付是落实宪法规定的公民物质帮助权的制度,行政给付行为的实施应遵守国家责任原则、基本生活保障原则、公平公开原则、补充性原则、补足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刚柔相济、柔性优先是柔性行政方式的一般运用原理,也是现代行政法治发展的应然趋势。但作为行政行为理论中的"新生儿",柔性行政方式面临着理论研究滞后、制度保障缺乏、行为易被异化等问题,亟须被纳入法制化轨道。按照行政法治原则的要求,从重构行政法学体系、革新行政服务观念、坚持法治底线原则、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等方面提出建议,有利于提高柔性行政方式的法治化水平,形成以人为本、刚柔相济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法治模式,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和行政法治原则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6.
现代行政法治不只是简单的规则之治,而且还应是彰显公民主体性的善治。针对当前的实践诘难,我国行政信访制度应积极回应现代行政法治的善治品性,通过法治化改革来促进行政主体与公民间的良性协商、互动,从而发挥其制度理性。为此,有必要以凸显公民主体性,弘扬行政主体与公民间协商理性为核心将我国行政信访制度建构为彰显并强化行政协商的制度平台,并以之为目标导向,推进我国行政信访组织制度与处理制度之法治化改革。  相似文献   

17.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行政处罚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对行政相对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再罚 ,既是为了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更是为了体现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8.
行政不作为在现实中普遍存在,给行政相对人权利和公共利益造成的危害不亚于违法的行政作为.由于受案范围和原告资格等方面的限制,我国的行政不作为司法救济制度在督促政府积极行政、维护相对人权利和公共利益方面,没有能够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从扩大受案范围和调整原告资格两方面入手对行政不作为的司法救济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我国行政赔偿归责原则是违法原则。违法原则存在三方面缺陷:限制行政赔偿范围;不能解决公有公共设施致害引起的行政赔偿问题;难以解决共同侵权、混合过错等情况下的责任分担问题。为了更好地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我国行政赔偿应主要采用客观过错原则,并把无过错责任原则作为辅助原则。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公共行政的发展,行政过程中行政相对人的利益表达逐渐引起社会的重视,行政相对人的利益表达要体现于整个行政程序的全过程,当前行政过程利益表达的现实问题及其背后的深刻原因,其基本的逻辑指向是要形成相关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