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易瑞洁 《理论月刊》2005,(2):145-147
在新时期,大学毕业生如何才能准确认识自己,估价自己,选择一个满意且合理的就业机会,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的本质内容。大学毕业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应该考虑到职业价值观的发展趋向,遵循一定的择业原则,运用一定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今冬.随着征兵主体从农村和社会待业青年向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应届高中毕业生的重大转变.13万应届大学毕业生投笔从戎,为军营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当今大学生思想前卫崇尚时尚,追求自由,展现自我,加之部分大学生新兵家庭条件比较优越,长辈过于溺爱,遇事依赖心理较重,动手能力较弱,容易产生怕苦怕累、行为偏激等思想与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做好就业的六项准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新学期的来临,2002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作为初次就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每个人都会对未来的职业产生憧憬;但毕业在即,即将踏足社会时,也会有一种隔岸观火的感觉,对于就业往往不知从何处下手。笔者认为,大学应届毕业生对于就业问题,应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四年我国约有二十七万大学毕业生,从八月份开始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每年夏季毕业生的分配都成为大专院校的一项中心工作。下面我们请北京经济学院的负责人谈谈他们今年的毕业生是怎样进行分配的;同时请几位应届毕业生谈谈他们是怎样选择自己的职业的。  相似文献   

5.
择业观是毕业生走出学校寻找工作的先导。积极教育和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尽快走上工作岗位,对于充分发挥人才智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在择业观上存在的问题随着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政策实施,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逐步发  相似文献   

6.
高房价对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和择业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居高不下的房价使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偏高,希望到薪资较高的大城市就业、在工作稳定的国企和公务员系统就业.但面对大城市高房价的压力,在实际就业流向中,多数大学毕业生选择了逃离一线城市而在中小城市就业.高房价压力导致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得大学毕业生对薪资福利待遇表现出普遍性的不满,离职率偏高.  相似文献   

7.
反对"先就业后择业"的毕业生认为,一旦当你踏入某个领域工作后,真正想要跳出来肯定难如登天,转行不是轻易说转就能转的,没有经验积累,谁要一"门外汉"?眼下正是毕业生求职旺季,对即将跨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来说,不少人内心却异常"纠结"。某人才机构针对应届毕业生首次求职状况进行调查时发现,就业还是择业、如何谈薪资待遇、去哪里及选择公司等问题,最让毕业生犯愁,人力专家因此提醒,不做校园"必剩客",应届毕业生求职要跨"四道坎"。  相似文献   

8.
李冬 《时事报告》2004,(3):72-73
巴西:先就业后择业 随着巴西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劳动力市场收缩,超过12%的失业率使众多大学毕业生在寻找第一份职业时失去了选择余地。“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已逐渐为巴西大学毕业生所接受。大学生普遍认为,毕业后只能先就业后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纵深发展,高校以“自主择业”为主的分配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随之面临许多新的特点和问题。就宁夏而言,当前的就业市场亟需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宁夏几所地方综合性大学,肩负着为国家和自治区培养高科技人才,为宁夏经济发展服务的艰巨任务,因而,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和特点,如何借鉴国外就业指导工作的有益尝试,积极探讨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对于加强大学生择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靖 《公安教育》2004,(3):35-37
2000年2月18日,中央、国家机关招考公务员首次采用了“申论”的形式。2002年起,人事部将国家公务员考试分为AB两类,A类公共科目考试包括《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申论》。几年来,公务员考试已成为广大应届大学毕业生及各界青年择业的首选,2004年,全国就有14.4万名考生在全国5024个考点参加了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公安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从1997年(93届学生)开始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当时考试还叫“作文”,自2000年作文改为“申论”。这种公务员考试的重大改革,也直接影响了公安机关的招警工作,在各地招警考试中,也采用了申论形式。…  相似文献   

11.
2002年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回首业已流逝的1998年高校首次大扩招,令众多莘莘学子欣喜若狂,更使社会暂时释放了当代中国就业难的大问题。然而,今年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全国各地的大学毕业生(含硕士、博士生)便踏上了艰难的求职之路。现在,2002年大学生择业已尘埃落定,而其中的酸甜苦辣,却久久地在人们的心田里回味……高学历、名校效应与就业形势严峻从历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签约率看,学生学历愈高、就读的学校牌子愈响,其签约率愈高。比如2001年上海市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总签约率为79%,其中毕业研究…  相似文献   

12.
广东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郑敏燕  曾锦华 《青年探索》2006,(5):50-52,55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话题。接受调查的广东大学毕业生呈现的状况是:职业取向不够明朗,普遍认为公务员最为吃香,择业的区域比较单一,择业的途径较多样化,缺乏经验成为了择业的瓶颈。本文从高校、政府的角度提出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同时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要符合实际地确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理念;要敢于经受锻炼,接受考验,到基层去寻找就业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3.
香港大学生的择业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模式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双选竞争,即单位择优用人,毕业生自主择业。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操作能力、应试技巧等在就业时显得极为重要。二是市场疏导。香港地区信息发达,整个社会建有现代化的人才市场管理情报网络,能够对毕业生就业进行宏观引导和控制人才流向。  相似文献   

14.
试析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对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政策的实施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就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原因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5.
<正>一、引言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应届毕业生承担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择业的巨大压力。作为培养预备警官的警察院校,随着招警对象的日益社会化,学在警院只是入警的一个资历,并非入警的充分条件。在这种强大的就业压力引发下,择业焦虑在警察院校应届毕业生中广泛存在。大学生的择业焦虑是一种状态性焦虑,主要来自对就业前景的担忧、自信心不足、缺乏就业支持和就业竞争压力,种种压力,会增加其心理负担,使其就业受阻,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与青年就业观念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的择业特点的变化发展是与社会发展和当地社会状况息息相关的,青年价值观、职业动机和职业理想,受到社会的变革、职业结构的改变、社会所提供的职业范围及自由度的变化的影响.青年的择业特点既决定于社会,又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美日英三国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及早准备重视实践美国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制度,没有专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政府部门中也没有专门主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机构。政府只是把毕业生作为整个社会就业市场的一部分看待,对就业不直接干预和限制。美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由劳工部、学校、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协同进行。劳工部只负责制定宏观政策和做好就业调查等基础性工作,是毕业生就业的“总管”。劳工部设有劳工统计局,其主要职能是收集不同时期的美国就业市场的职业需求状况、不同的职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等数据,并将有关信息提供给政府相关部门、其他机构和个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青年研究》2003,(10):21-25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自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求职中正确选择的七个步骤2003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216万人,比2002年净增67万人,而2004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280万人,2005年达到340万人,这是近几年来高校不断“扩招”的结果。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但实际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加大,很多单位苦于“招人难”。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招人难”,问题出在哪里呢?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和人才市场尚不完善的矛盾。在取消了分配制度以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一直没有建立、健全起来…  相似文献   

19.
从"高级家政员"再看大学生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女大学生就业更难也是公开的秘密。笔者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状况,有一个致命的硬伤,那就是对工作岗位的观念问题。大学毕业生希望找到一个工资比较高、又与所学专业对口、工作性质比较稳定、有发展前途、工作地点又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工作,即收入、稳定、地点、前途是大学生们择业考虑的首要因素,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笔者以为,有些工作岗位其实是能满足大学生们以上的首要因素的,只是由于受社会的观念限制,一方面供求之间矛盾尖锐,市场紧缺,另一方面大学生却找不到“就业难”的出口——…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求职择业的不良心态和误区透视及其调适校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中 ,由于社会和个体等原因 ,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种种不良心态 ,陷入就业误区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择业观 ,调适就业心理 ,克服和避免不良心态的干扰 ,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帮助大学生择好业、就好业是高校每个就业指导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