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具有复杂性、破坏性、危险性、持续性和不可预料性,处置时抢占舆论先机、化解负面影响和稳定群众心理情绪就显得非常关键。本文紧紧围绕温州"11·16"持枪劫持人质案,从破案前的舆情应对、破案后的宣传造势两个方面阐述了温州公安机关在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处置时公安宣传工作经验。同时认为,制定宣传和舆情引导预案是成功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重要一环;要实现宣传社会效果最大化,就应当重视"大宣传"格局的架构;加大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置中宣传纪律教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维稳处突是新时期公安机关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处置突发事件的主要力量,公安机关在开展处突工作的同时,能否科学有效地引导新闻舆论,对于突发事件最终的处置结果乃至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轰动全国的"重庆周克华案",就突发事件中公安机关的舆论引导策略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公安机关在突发事件中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必须做到现场新闻管理、主动披露信息、统一发布口径、及时反击谣言、充分告知公众等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曾强调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这种时度效的总体要求,既是新形势下检验新闻舆论工作的水平标尺,也是公安机关在突发事件中处置舆情的策略要求。2019年3月28日,辽宁省沈阳市发生一起纵火爆炸袭警案,  相似文献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情治理,事关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的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和国家安全体系的完善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当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呈现出新特征:舆情信息供给稳定,官方发布和移动端成为舆情走势主推力量与渠道;舆情演化模型与事件发展阶段、事物认识过程一致,舆情热点在多元主体之间互动以及网络与现实交互下有所分散;社会整体关注之余凸显“不对称”特征,以往同类事件被再度热议。相应的舆情治理要略包括:官方发布积极引导,正确处置化解危机;媒体报道保量增质,新媒体运用加强规制;秉持协同治理理念,掌握重点处置策略。  相似文献   

5.
公安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公安机关、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介,三者之间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合作关系。公安机关在网络舆情处置中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与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共同治理网络舆情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也是各级政府做好突发事件舆情回应的工作参照。做好新形势下的突发事件舆情回应,要树立快速回应理念,抢抓黄金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分寸火候,从最大社会公约数出发,及时发布真实信息,抓住关键时间节点,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不断提高信息发布与事件应对水平。  相似文献   

7.
当前,涉警公共舆论事件呈现出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交织、舆情动态与事件处置相互影响等特点,网络负面社会心态和传播效应对涉警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置工作具有极大影响。公安机关应对处置涉警公共危机事件,要健全公共危机事件处置机制,建立完善舆情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研判机制,总结完善涉警舆情引导处置策略,不断改进虚拟社会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关于做好涉警舆情应对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安舆论引导是党的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做好新形势下涉警舆情引导工作,对于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做好涉警舆情应对工作,要围绕“转变观念、及时应对、讲究策略、把握主动”的工作思路,做到转变观念,提高应对涉警舆情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及时应对,加快建立和完善涉警舆情应对工作机制;讲究策略,不断提升涉警舆情处置水平。  相似文献   

9.
刘伯贤  李星驰 《桂海论丛》2015,31(3):98-102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促使公众所处的话语环境发生了深刻嬗变。新媒体语境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有正面的影响,如高度便捷的传播渠道、日益透明的信息环境,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对突发事件的知情权、表达权;新媒体的诸多传播优势,有利于当事方主动设置议题,放大正面声音,把握舆论主导权等。但同时,也存在负面影响,如极易诱发突发事件舆情危机高频出现;极易导致传播失序、谣言盛行;舆论导控越来越难等。文章针对这种趋势就如何趋利避害、顺势而为提出了要树立正确的危机应对观,理性面对各类突发舆情;要注重提高舆论引导的时效性,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要讲究话语策略,增强舆论引导的说服力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黄洪 《公安教育》2010,(8):8-13
<正>互联网是现实社会的晴雨表,是现实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放大器。网上舆情是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网络突发事件的舆情处置能力和水平,既是公安机关在信息网络领域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又是一个不容  相似文献   

11.
舆情危机下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提升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播媒介的变革时代,新的传播生态逐步形成,引发的涉警舆情危机具有爆发的突然性、波及的负面性、处置的被动性等特点。传播媒介变革既可能破坏公安机关形象,加剧涉警信息的失真程度,影响公安机关为民服务的满意度和执法公信力,又给丰富宣传公安形象、拓宽警民沟通联系渠道、创新公安工作社会管理模式、提高公安机关服务质量和效率提供了契机。公安机关应更新执法思想观念,健全完善舆情预警、危机公关、舆论引导、警媒关系常态化建设等机制,提高舆情危机治理效能,准确研判舆情发展态势,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突发事件在发生的频率和重要程度上都在不断加大。水警部门如何更好地处置突发事件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在深入分析了"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舆论发展出现的新特点后,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水警部门处置网络舆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洪霞 《公安研究》2014,(3):69-72
当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舆情日趋纷繁复杂,公安机关正面临"空前开放、高度透明、全时监督"的舆论环境;若应对不当,对公安工作和社会稳定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做到妥善应对,公安机关要高度重视,提升网络素养,切实提升新媒体时代公安机关应对舆情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公安视角为切入点,探索微博环境下以新技术应对新技术引导舆情面临的挑战以及迅速发展的"官博"在规模与作用、个例与整体间矛盾突出,后继发展乏力的困境。就当前处置网络突发事件和涉警舆论实践中暴露出的引导语言缺位、引导话语无力、引导力量单薄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突破困境的具体对策:在方针原则层面,坚持群众路线、实事求是和理性包容;在引导策略层面,要及时应对、反客为主,理性平和、坦诚沟通,把控风向,引领舆论,密切协同、合力发声;在方法手段层面,要加强微博平台建设、完善微博舆情监测、创新舆情引导手段、培养引导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5.
微博具有操作简单、互动性强、传播迅捷的特点,目前微博正逐步抢占新闻报道的制高点,影响公共舆论甚至左右公共舆论。微博中存在的大量虚假失真言论和信息,使微博无序化、暴力化倾向明显,影响网民对现实世界的理性判断,对正常社会秩序带来冲击。微博中"无直接利益冲突"渐成泛化趋势,无限制的微博网络言论导致"网络暴民"和"网络群氓",极易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应建立网上舆情实时监控机制、负面舆情风险评估机制、负面舆情引导处置机制和网络舆情长效管理机制,理性处置微博负面舆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打破了传统新闻媒体对舆论的控制以及对信息的垄断,往往推动突发事件快速形成并使事态发展难以预测,继而引发公关危机,给公安机关应对和有效处置涉警危机带来难度。本文以大连市公安局处置2013年"刘巍巍下跪维权"事件为例,就公安机关应对自媒体时代突发事件引发的公关危机策略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突发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时有发生,需要制定好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应对总体预案,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和快速响应机制、网评引导机制及问责机制,有效预防及化解突发事件网络危机。  相似文献   

18.
赵黎 《公安教育》2012,(4):60-62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但与此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恶性突发事件频发,造成的社会危害后果十分严重。尤其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在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中,媒体舆论聚焦公安机关已经成为当下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突发事件的发生现场是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第一现场,同时也是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汇集地。作为处置突发事件的主要政府部门之一,公安机关如何在现场对媒体记者进行有效的新闻管理,对于突发事件最终的处置结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轰动全国的"重庆周克华案",对公安机关在突发事件现场的新闻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孙随根 《传承》2011,(18):50-52
我国网络舆论引导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存在着管理主体多元、机制不健全、理念滞后、队伍素质低等问题,需进一步完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设立专门的网络宣传与网络舆论的管理引导机构,建立健全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网上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机制等,形成网络舆论引导的合力。要健全网络舆论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主体的道德法制教育和网络舆论引导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