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国毒品形势的悄然质变与禁毒行为变革动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出现的新一轮的毒品问题发展至今,正在发生悄然质变。由以境外渗透,以鸦片、海洛因占绝对主导的毒品贩运和滥用状况发展为以新型毒品为主导的多元毒品制造、贩运和滥用状况。对现行禁毒行为的“修补”性调整难以见效,应进行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2.
阿片类毒品鸦片、海洛因是被滥用的三大传统毒品之一。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阿片类毒品产生奖赏效应的神经解剖学基础。本文总结了多巴胺、中脑一边缘多巴胺系统、多巴胺受体、多巴胺转运体在阿片类毒品成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其论著中所提出了"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论断.该论断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础,被用来指导中国的宗教工作和宗教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此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主要表现在关于"鸦片"说的起源,"鸦片"说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的地位,"鸦片"说的内容如何理解,"鸦片"说的当代价值等方面.学者对这些观点进行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争论.在此对其进行归纳与梳理,希望有助于增进人们对该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所谓毒品,特指需要由国家职能管理部门管制的对人体有特殊刺激和危害作用的药品,它包括鸦片及其衍生物——吗啡和海洛因、大麻及其衍生物——大麻脂和大麻油、兴奋剂、可卡因、抑制剂和致幻剂及其他精神药品。 毒品犯罪包括个人或唆使他人进行毒品的自我滥用及以盈利为目的加工、制作,贩毒的活动。毒品犯罪是一种危害人类自身健康  相似文献   

5.
鸦片问题是中国近代以来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又对中国社会实行了鸦片毒化政策,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宣传发动,政府推进,群众参与,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禁毒运动,禁烟戒毒成效显著,经验可鉴。  相似文献   

6.
关于毒品犯罪中毒品定量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17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禁毒的决定》(下称《决定》),我国开展了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的活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毒品定量问题没有引起司法部门应有的关注,本文就此谈一点看法。 《决定》第一条明确地把毒品划分为六类: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和国务院管制的其它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决定》这种对毒品种类的划分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对毒品量所作的分析。 我们知道,鸦片(Opium)是一种取自罂粟未成熟塑果的麻醉性镇痛药,这种未成熟的塑果被人们用刀划破,白色的乳汁从割口流出,经干燥凝结,即氧化变成褐色鸦片(黑色生鸦片),每一个未成熟的塑果大约只能割出半粒米般大的鸦片。而吗啡(Morphine)是从生鸦片中提取的易溶于水和醇的白色粉末,吗啡只占鸦片中的10%,就是说每10克生鸦片中只能提取1克吗啡。反过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解释未含9.5%以上的吗啡的鸦片,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鸦片。海洛因(Heroin)则是吗啡的衍生物,是从吗啡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既轻又细的白色粉末,这种由英国化学家C·R·赖特于1874年首次合成的毒品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毒品。  相似文献   

7.
新型毒品氯胺酮(K粉)的毒理作用、滥用趋势及危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氯胺酮在我国青少年中的滥用势头劲升,使毒品滥用问题出现了更加严重的多元化和多药滥用现象。因此,在青少年中加强新型毒品危害的预防教育,加大对娱乐场所的管理力度和加强对麻醉、精神药品的管理,对预防和减少新生吸毒人员,防止新型毒品的滥用和涉毒犯罪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保障民众知情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滥用信息公开申请权的问题也逐渐突出。南通市港闸区法院首次以滥用申请权与滥诉为由驳回了原告的诉求,引发广泛关注。梳理滥用申请权行为的现状、特点及成因,参鉴国外对申请权滥用行为的三种规制路径,从而提出以主观有无恶意为标准判定是否构成滥用申请权、完善信息公开申请程序、加大主动公开力度、完善配套收费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推动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当前,新型毒品问题正在快速发展蔓延,特别是新型毒品滥用群体、滥用场所的特殊性,带来了更加严重的社会危害,成为我国毒品问题的突出方面。正确认识新型毒品的危害和滥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打击,是解决新型毒品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0.
论滥用诉权     
诉权是一种程序性权利,它建立的基础是平等主体之间因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所发生的纠纷,当事人行使诉权得到了法律的保护,基于宪法对人权的保障和尊重.诉权的行使一旦超出了合法界限,就会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诉讼随着纠纷而启动,从而出现了滥用诉权的问题.如何界定滥用诉权及滥用诉权的表现形式,都是当前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理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大环境逐步进入法制化的时候,应当明确“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理管”。“理”在企业不同管理层次包含不同内容,只有实行“理管”,并辅之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将人治与法治相结合,才能较好地达到“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的"此在"的观念不同于传统的古希腊和基督教关于"人"的概念。虽然古希腊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基督教强调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但这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西方传统的关于人的普遍观念的基础。而海德格尔则要解构这种基础,为显现"此在"的意义扫清障碍。一旦做了这项工作后,对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实际性"的分析便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而这种分析必然会涉及到时间上的"今日"。  相似文献   

13.
免与官当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两种适用于官吏犯罪的规定,它们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然而,两者在性质、适用范围、具体操作、法律后果上均有共同点和差异之处,笔者在此予以浅析。  相似文献   

14.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学术话语中,理性和理性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笛卡尔主义的代名词,哈耶克不满"理性"和"理性主义"长期以来被其独享和滥用的局面,尝试和寻求对理性和理性主义的正名。通过对理性的重新表述和在理性主义之前加修饰语的办法,从逻辑层面上将这两个术语加以提升,区分出滥用理性的"建构理性(主义)"和有效利用理性的"进化理性(主义)",为自发生成的进化理性的社会制度进行辩护,提防个体自由遭受源于建构理性的计划和极权主义的侵蚀。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存在着"电子"与"政务"定位不合理的问题,这必将导致电子政务的职能和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正确理解电子政务的本质,摆正"电子"与"政务"的关系,改革政府机构的管理模式,将是现阶段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把世界理解为“存在”而不是“不存在”,并通过“存在”概念探求并界定世界的本质,是西方哲学传统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同时,“无”与“不存在”的问题几乎与“存在”问题同时产生,而且在对本质和终极问题的探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存在”与“无”的辩证法应该是哲学和宗教哲学最深奥、最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