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工作者在宣传和报道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过程中依法享有进行采访、提出批评建议和获得人身安全保障等权利。2005年1月19日上午,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和“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等问题首次写入法规条文的《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广东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获得一致通过。此前的2004年12月30日上午,该《条例》在深圳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上获得高票通过。  相似文献   

2.
舆论监督在民主政治生活和市场经济中具有巨大的作用,但由于有关舆论监督的立法薄弱,新闻媒体合法正当的舆论监督权得不到法律的应有保障,记者被推上被告席的现象逐年增多.因此,对舆论监督必须立法予以保护,并在司法实践中为舆论监督留下足够的法律空间,以疏畅舆论监督的渠道.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作者是工人日报群工部主任,从1994年就参与深圳汽车贸易总公司总经理刘兴中状告《工人日报》一案的代理工作,此案历时四年多至今尚未结案。在代理过程中,他根据自已在新闻传媒工作的实践和对法律的思考,撰写成此文。虽为一家之言,但仍不乏真知灼见。中国的新闻媒体叫了几十年“舆论监督权”,实际上,无论宪法或任何具体法律、法规,都没有”舆论监督权”这个字眼,当然也就没有保护“舆论监督权”的条款。这可能是传媒被诉之于法庭,败诉者居多的主要原因之一。舆论监督权是由公民的两项权利,即表达自由权和批评建议权派生出…  相似文献   

4.
一、舆论监督权的法理解析正当舆论监督受法律保护,可以成为新闻侵权的抗辩事由,这不仅为我国理论界多数人所接受,并已被写入王利明教授主持的《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同时在司法实务中也被反复提及,已成为新闻媒体胜诉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到底何为舆论监督?我国现行法律中并未明确。《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41条规  相似文献   

5.
日前 ,新疆第一部廉政建设地方性法规《乌鲁木齐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获得通过 ,报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该条例对新闻媒体监督职务犯罪作了明确规定。《条例》规定 :新闻媒体、司法行政等部门应当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活动。新闻媒体对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行为进行舆论监督。(《光明日报》 2 0 0 3 . 2 . 4)新疆:新闻监督首获立法授权  相似文献   

6.
“干扰、阻碍新闻媒体依法开展舆论监督者,将被问责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即将提交云南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昆明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征求意见稿)》中的这一条款,近日引发社会关注,、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认为,昆明市将保障新闻舆论监督列入地方法规,将“文件支持”转为“立法支持”的舆论监督,有利于新闻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浅论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与被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有效手段。如何进一步使新闻媒体"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社会和谐,其意义深远。本文旨在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正确认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依法监督、监督与被监督的体系建设等方面论述其要义。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继无锡市、邯郸市之后,国内第三个预防职务犯罪的地方性法规--《乌鲁木齐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日前出台。《条例》第3章第19条规定:新闻媒体、司法行政等部门应当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活动,新闻媒体对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该报道说,这是国内地方性法规第一次给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立法授权。报道以《乌鲁木齐通过廉政法规 新闻监督首获立法授权》为题,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对此我有疑问:一、新闻监督须获地方立法授权吗?二、新闻监督可否被地方法规规定为一种义务?  相似文献   

9.
近日,深圳市办公厅转发该市市委宣传部《关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强调公务活动除涉及国家安全、机要和保密工作外,有关单位必须主动接受采访,如实介绍情况。对于干扰新闻媒体履行舆论监督职责的行为,违反党纪、政纪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党的十五大“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司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加强,但是随之而来的司法腐败问题也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新闻媒体更是以“舆论监督司法”为指导,义不容辞的担负着对司法进行监督的任务。 但是客观的讲新闻媒体也不是都是正确的。因为一旦媒体取得舆论监督权,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制约,也会最终导致新闻监督权的滥用。即使是“铁肩担道义”的记者也有可能由于立场上的偏颇或者法律认识上的欠缺而犯错,因为媒体在本质上只是报道案件、传播信息,它不可能比司法更公正、更正确。媒体掌握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而相对…  相似文献   

11.
新闻记者和新闻单位作为舆论监督主体,频繁活跃在现代社会,在社会发展中功不可没,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我国法律没有对舆论监督主体行为、权利义务等提供专门保护的《新闻法》,使得新闻监督主体的行为性质介于“公务行为”与“个人行为”之间,这种行为不确定性,使得舆论监督行为与普通民众个人行为毫无区别,其结果:新闻记者的人身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权得不到落实,新闻侵权案件中,舆论监督者败诉容易胜诉难……,这种现实与现代社会新闻产业发展的态势,格格不入。言论自由:记者的尚方宝剑言论自由,是一个社…  相似文献   

12.
孙瑞灼 《江淮法治》2009,(21):42-42
《昆明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征求意见稿)》即将提交云南省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干扰、阻碍新闻媒体依法开展舆论监督者,将被问责直至追究法律责任”的条款,引发了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3.
作为传统主流媒体,舆论监督是地市党报的特有优势和应尽职责.面对新的市场竞争态势,地市党报要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把舆论监督作为提升自身公信力、增强影响力的有力手段,在自身综合素质建设、健全运行机制、经营管理等方面下功夫,从而更加有力有效地开展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4.
顾正 《法制与社会》2010,(31):275-275
本文就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隐私权的保护与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行使之间的冲突,从法律视角提出了相关破解方法。  相似文献   

15.
媒体在新闻侵权诉讼中应有适当的免责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莉  韩向东 《行政与法》2003,(12):76-77
随着新闻舆论监督的加强,新闻诉讼也日益增多,而在新闻侵权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法官往往倾向于保护当事人的人格权。但在新闻侵权诉讼中,新闻媒体的法律主体与民事诉讼中的法律主体是不同的,况且我国尚无新闻法,这就造成了在新闻侵权诉讼实际操作中,使媒体的舆论监督权与公民的人格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失衡。为了公平起见,新闻侵权诉讼中媒体应有适当的免责权。  相似文献   

16.
日前,由深圳市法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公益普法平台"民断是非",就正在征求意见的《深圳经济特区院前医疗急救条例(征求意见稿)》开展辩论.律师、法学专家、市民代表、"南航急救门"事件当事人等对条例中的善意无偿紧急救护造成损害免责等内容予以称赞同时,也建言应提高重点单位持救护员证人员比例.既鼓励全社会敢救,也保障会救.(1月12日《深圳特区报》).  相似文献   

17.
花蕾 《中国审判》2021,(3):28-29
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推动个人破产立法”的要求,这意味着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已经势在必行。2020年8月26日,广东省深圳市率先通过《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标志着深圳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完整的破产法规体系和科学的办理破产体系。  相似文献   

18.
张驰 《法人》2004,(9):32-35
即将出台的首部有关民间商会管理的地方行政法规,对民间商会主体资格给予了法律上的确认,这对全国性的《商会法》出台也会有借鉴作用近日,从深圳传出消息,新中国第一部有关民间商会管理的地方行政法规——《深圳市民间商会条例草案》(简称《条例草案》)已经起草完毕,将在年内提交深圳市人大审议。这个被天则经济研究所公用事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余晖誉为“深圳一小步,历史一大步”的法规将是怎样的面目,而深圳又何以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与生活》2014,(12):7-7
正在对尚未出台的《不动产登记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热议中,被写进《条例》第6章第72条的"依法以人查房"成为焦点。毋庸多言,舆论的兴奋点在于官员的不动产将无处藏身,即《条例》将对反腐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事实上,这可能仅仅是舆论的一厢情愿。其原因,首先在于目前《条例》还只是上报至国务院,作为一部法律出台恐怕要延至今年年底。其次,登记是一步,但  相似文献   

20.
<正> 2009年新修改的《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已于10月21日颁布实施,相对于原2004年《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主要做了以下修改:一、第二条第一款修改为: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员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