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规范的实施程序和高度的可靠性,其测试结论具备了证据价值的三个基本特征——客观性、关联性与合法性,完全能够作为证据在诉讼中采纳。因此,明确犯罪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价值并对之加以法律规范已成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理论亟需研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分析了证据的关联性与证据客观性和合法性的关系 ,认为合法性与客观性不是证据的基本特征 ,并提出了证据的关联性是证据唯一的特征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电子证据的证据资格是研究诉讼主体在诉讼活动中提出的电子证据能否被采纳以及采纳的标准问题。证据必须具有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刑事电子证据亦不例外,必须经过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的检验,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相似文献   

4.
在侦查实践中 ,言词证据因具有生动形象、具体、获取效率高、办案成本低等优点 ,深受侦查人员重视。然而 ,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 ,言词证据也存在虚假或失真等不足。因此 ,在侦查过程中 ,需要对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刑事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供述、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等言词证据依据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标准进行审查判断 ,确定其真伪 ,以保证办案质量  相似文献   

5.
关于证据的基本属性,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颇有争议。有观点认为,证据的基本属性有三,即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有观点认为,证据的基本属性有二,即客观性和关联性。证据的客观性体现了证据的哲学存在性,为人们认识和把握证据的关联性提供了认识论;证据的合法性为人们收集、固定和保全证据提出了程序上的要求。在特殊情形下,某些不具备合法性或不具备客观性的材料仍可作为证据使用。证据的关联性才是证据的唯一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6.
证据关联性的再认识——兼评证据的客观性和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证据的基本属性,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颇有争议。有观点认为,证据的基本属性有三,即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有观点认为,证据的基本属性有二,即客观性和关联性。证据的客观性体现了证据的哲学存在性,为人们认识和把握证据的关联性提供了认识论;证据的合法性为人们收集、固定和保全证据提出了程序上的要求。在特殊情形下,某些不具备合法性或不具备客观性的材料仍可作为证据使用,所以,笔者认为,证据的关联性才是证据的唯一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理论学界一般认为证据具有"三属性",即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治安案件的证据也不例外,也应具有"三属性"。当前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中,少部分民警对证据的收集和固定上还存在认识误区,收集的证据不符合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要求,导致办案有失公正,甚至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因此,必须从以下方面加强证据审查判断:减少主观因素对取证的影响,综合分析单个证据与案件事实的联系,确保取证活动符合实体和程序规定等,以提高治安案件的办案质量。  相似文献   

8.
证据属性之判断——比较法与法学方法论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证据属性的“三性(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是中国证据法的话语中心之一。但是,从程序制度的建构和法学方法论上分析,证据认定的客观化要求证据的关联性构成证据的基本属性。程序的目标之一就是扫清这些真假证据造成的迷雾而达致认识案件真实,所以,进入程序中的诉讼证据可以不是客观的;合法性要求也无法成为证据普适性的属性,它只是表明成文法之方法论意义上间接地与证据属性问题建立意义上的连接。  相似文献   

9.
犯罪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价值之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心理测试结论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已在实践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具有科学性,犯罪心理测试结论具备证据的本质属性.从刑事诉讼的角度,应该在法律上赋予犯罪心理测试结论证据资格,并作为一个独立的证据形式.  相似文献   

10.
判断初查所获证据材料是否具有证据效力,关键在于看其是否符合证据材料成为定案依据的条件。除了客观性和关联性之外,证据材料成为定案依据还要具备合法性。初查作为检察机关自侦部门办理自侦案件时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有着合法的依据,严格依照规定进行初查所获取的证据材料理应具有合法性,具备了证据材料成为定案依据条件的初查所获证据材料也理应具有证据效力。  相似文献   

11.
国外关于心理测试(测谎)结论的证据资格已得到确认,目前我国对心理测试机构、测试人员、测试对象、测试仪器、测试方法、测试环境、测试过程和测试结论等都做了程序性规定,标志着心理测试技术在国内正式进入了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序列,是对国内心理测试技术的一个全新定位。测试结论在证据的"有限采用规则"和补强证据的框架下,鉴于我国心理测试结论在证据价值方面存在诸多争议,"有限采用规则"对我国测试结论的规范使用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把测谎结论定位于补强证据可能会比较实用,可以辅助验证其他证据,尤其是验证证词的真伪,在我国司法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鉴定结论是法定的诉讼证据种类之一,在司法实践中,鉴定结论往往发挥着关键性的证明作用。然而,鉴定结论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并影响了该类证据的可靠性。因此,对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在对证据的认证上,证据资格问题应制定详细证据规则;对证据的可采性问题实行法定主义;证明效力问题应给予法官充分的自由裁量权;因鉴定结论本身固有的特殊性,在认证规则上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先进司法应用技术。此项技术主要运用心理学中有关记忆的原理,通过检测犯罪嫌疑人有无涉案的犯罪心理痕迹,达到区分作案者与无辜者的目的。目前,此项技术主要运用于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尤其在侦查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此项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原理的科学性与结论的可靠性已得到实践的证实。在肯定犯罪心理测试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测试结论的证据属性。当前我国犯罪心理测试制度存在不科学、不完善等问题,应从立法与司法角度规范此制度,从而促进其得到正确运用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俗称测谎技术。有人称其为是对“精神的刑讯逼供”,对其全盘否定;另外一种言论又称其为“测谎仪横空出世,警方办案如虎添翼”,对其全盘肯定。它具有雄厚的理论基础,而且形成了自己的规范操作规程,当然也有其局限性,但可以通过立法加以限制,目前我国急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心理测试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15.
在毒品案件的缉查中 ,我们一方面要注意通过侦查渠道获取直接证据 ,另一方面我们一定要重视运用刑事技术手段 ,收集同案件有关的各类物证、书证、视听资料、鉴定结论等其他间接证据 ,并使之相互印证 ,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证据体系 ,切实做到案件实事清楚 ,证据确凿充分 ,为毒品查缉工作发挥刑事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犯罪现场重建在我国刑事侦查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犯罪现场重建是构建犯罪证据体系的一项法庭科学技术活动,具有科学性、唯一性、局限性、证据性的特性,它不等同于犯罪现场分析,在掌握充分的现场犯罪信息资料的基础上,犯罪现场重建的科学结论具有证明能力,可以以专家证言成为诉讼证据。  相似文献   

17.
非法证据与刑事错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中国媒体频频报道一些震惊全国的刑事冤案,使得在这些刑事案件中存在的侦查取证等诉讼程序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象忽视物证鉴定结论、刑讯逼供等非法获取证据的行为,几乎出现在每一宗错案中。从世界范围看,各国都已经越来越重视对人权的保护,非法获取证据的行为势必侵害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人权,有损司法公正。笔者拟从寻觅非法证据导致刑事错案的源头出发,探索如何坚持科学的态度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8.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非法获取的刑事鉴定结论是否应当排除没有明确规定。从鉴定结论的性质,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以及人权保障等三个方面来看,非法获取的刑事鉴定结论应当排除,但应适当限制排除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鉴定结论作为我国法定证据之一,在刑事诉讼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法律对鉴定结论的规定比较粗糙,司法实践中对鉴定结论的使用缺乏有效的规制。大陆法系、英美法系通过对鉴定人与鉴定结论的限制,保证鉴定结论的证据效力。事实证明,鉴定结论并不天然地具有证据能力,运用证据能力理论构建合理的规则体系能够保证合法有效地运用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