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条理式板书。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板书形式。就是将所讲问题提纲率领,言简意赅,有条理地第一、第二……,A、B、C写出来,让学生明了所讲问题。二、提问式板书。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相关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引导学生自学,尔后课堂检测,及时区馈,纠正不足。这种形式可以引发学生好奇心,启发思维?促进思考,激发求知欲望,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三、表格式板书。就是将易混的知识、概念、原理、现象以表格的形式写在黑板上。这种形式对比性强,通过表格体现出知识点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2.
一、比较性提问法。比较是进行科学分析,认识事物本质特点的手段,是复习中常用的方法。采用比较式提问,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或求同思维,也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聚合性提问法。聚合式提问是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解答,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总结、归纳出某一结论的方法。这种方式具有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训练学生思维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概括能力的作用。 三、引进性提问法。引进式提问就是暂时回避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名…  相似文献   

3.
课堂提问首先要难易适度。提问过易或过难,都不能引起和促进学生的思维。难易适度的提问,应当是使学生“跳一跳搞到果子”,即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经过积极的思考之后,能回答上来。据心理学家研究,问题的难度是当全班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学生经过思考能回答上来为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第一,要认真备课。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研究学生。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的需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所要提问的问题。一节课中,提问什么,怎样提问,先提问什么.后提问什么,都要认真考虑…  相似文献   

4.
一次,我到一校听课,发现这所学校的学生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全都用“我认为”、“根据我的思考”、“我的结论是”等作为发言开头,随后才说出自己的见解,口气之坚决,表情之自信,好像不是在回答老师的提问,而是在开“大专辩论会”。这一独特的回答问题的形式,令听课者耳目一新。事后才知,该校老师为了培养学生自信心和独创能力,要求学生务必用“我认为”等出自真心、而不雷同他人的发言开头,而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互相争辩。我不禁为该校教师的这一做法拍案叫好。是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是教育部早已三令五申的,而…  相似文献   

5.
一忌以问代讲、一问到底。提问应适量、适度。频繁、持续的提问,易引起学生思维素孔,让学生疲于奔命,降低提问效果。二忌过白过露、简单肤浅。提问过白过露,学生不假思索、唾手可得,会降低学生对问题的兴趣与探究的欲望。而对重点、难点、疑惑点作简单化的提问,又会使学生的认识停留在表层,难以引向深入。三忌重拳猛炮、连番攻击。提问切忌走极端,失之肤浅有弊,偏于深难也会使学生望而生畏,驻足不前。因此,教师应对其重新加工、编码,分解成台阶式问题,由浅入深,逐层推进。既减轻了学生的认识负荷,又形成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  相似文献   

6.
启发学生提问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构建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鼓励、激发、引导学生提问是当前改进课堂教学,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那么,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提问之“路”究竟在何方呢?笔者认为: 一、发扬民主,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敢问 教学中,学生有问题而不敢问的现象非常普遍。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研究显示:在课堂上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占13.8%,初中生占5.7%,高中生仅占2.9%!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与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不民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重点理解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这条基本原理,并能通过举例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实践意识,积极投身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教学难点: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漫画(漫画略)。 师:这幅漫画反映的是一堂普通语文作文课的场景,然而不同之处在于当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我第一次学做饭”的题目后,同学们不是像往常一样动笔去写,而是纷…  相似文献   

8.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激素”,是老师手中的“指挥棒”怎样进行提问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选择新颖奇特的角度。提问“切入”的角度不同,效果迥然有別。如“什么是商品?”这种提问,只能引导学生机械地啃书本、背定义;“农民在责任田里种的西瓜是商品吗?”回答这个问题,不仅要对概念深刻理解,还必须学会灵活运用。二是选准突破口,即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进行提问。如在讲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的源头就是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对课题进行提问。每学习一个新的课题时,自己就试着提出问题,如这个知识与已学过的内容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对教材中的事例进行提问。如事例说明了什么?事例给我们哪些启示?对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进行提问。在学习新知识时可设问,今天的新知识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用其他的方法能不能得出新知识?对概念、原理进行提问。思想政治课有许多概念、原理,学习中就概念的内涵或者外延及原理的来龙去脉进行提问,或对疑难问题进行提问。同学…  相似文献   

10.
导答,就是启发诱导学生回答。我在教学中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定向点拨。就是引导学生的思路朝着教师要求的目标发展,教师要求的目标是提问前设计好的答案,或者说是最佳答案。教师在事先应准备好一个明确的答案,并预测学生可能有几种答案,怎样给以引导。当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出现离题现象时,如东拉西扯、节外生枝、答非所问等,教师要定向引导,及时点拨,诱发学生的思路步步触及问题的实质,得到正确答案。 发散点拨。有些问题不能满足于获得一个正确答案,要点拨学生发散思维,能举一反三,从一个问题中联想到更多的内容,从一种分析…  相似文献   

11.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功能。科学有效的课堂问题,能够及时交流师生信息,了解学生学习状态,评价即时教学效果,调整课堂教学进程;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课堂效率;能够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发现  相似文献   

12.
所谓课堂提问的“贵族化”倾向,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不是面向全体学生,而是局限于少数“尖子生”。我们认为,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这种倾向危害多多。 危害一: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和原则。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所有学生创造平等的学业成功机会,给学生以普遍的人文关怀。既然受教育权不是某些人的专利,我们的教师就没有理由不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上课总是提问几个“特殊”的学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形成教育过程中的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取山楂核的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这个难点。2.通过《小马过河》的情景剧表演,体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性认识过程中的作用。3.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感悟实践的重要性,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观念,提高自己投身实践的自觉性。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从内容上看,本框共有两个目题第一目从实践的含义入手,引出实践的三大  相似文献   

14.
政治课教学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讨论——犬〕I。讨论问题之前要“引”。学生在正式讨论问题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讨论的问题是什么,从哪些方面讨论。教师先不直接拿出讨论的“问题”,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讨论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使学才思维容易向纵深发展,避免了教师提出问题而难住学生的现象发生。讨论之中要‘另卜。也就是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导演,要引导学生有步骤、有节奏地去分析问题。讨论不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更不是学生“乱论一通”。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应帮助…  相似文献   

15.
王晓岗 《前沿》2009,(2):170-172
对文学本质的探讨不是徒劳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这个过程具有明显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特征。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研究者们取得的重要的理论成果,它也具有以上特征。目前,在文学理论教学中,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最有代表性的认识,但绝不是第一或唯一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形态的变化,人们对文学本质问题的研究也将继续深入,但是,只能无限接近它,却不能穷尽它。  相似文献   

16.
一、提问式:教师在精心讲课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一系列的有关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回答这些问题,把教学引向深入。二、情境式:教师围绕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在课堂上先造成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良好氛围。在学生情绪达到高潮的时刻,再转入教学内容正题。三、提示式:教师在讲解难度较大的概念、原理等问题时,应该在充分诱导的基础上,画龙点睛地作一些提示,可以启动学生的思维,收到积极的教学效果。四、比喻式:在教学中借助于各种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说明抽象、深奥的政治概念和理论观点。五、故事式:在讲解枯燥无味的理论性问题时…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数学探究式教学是让学生以探究式学习的方法为要素构成的认知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探究式学习的背景下对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进行培养,能激发起学生的数学学习乐趣,引导其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通过操作感知获得感性材料,通过自主探索发现问题的价值,从而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最常见、最基本的教学手段。课堂提问运用得好,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思维和活跃课堂气氛能起促进作用;若运用不当,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材分析“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是统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的综合探究课,是对第一单元内容的总结和升华。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本单元综合探究是让学生在学习了各课内容之后,对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形成一个更系统、更全面的整体性认识。本课内容具有高度的理论综合性和鲜明的思想教育性,  相似文献   

20.
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离不开提问。然而,根据本人的调查发现,许多学生特别是中等以下的学生,由于担心老师提问的问题自己不懂,因此总怕被老师提问,导致整节课都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中。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借助了《开心辞典》的求助方式,即当学生对老师所提的问题回答不上来时,允许学生向周围的学生进行求助。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效果是良好的。  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古人说过:“成功是自信心的动力源泉。”因此,学生成功的机会越多,信心就越大,创造力就越强。允许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