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幽默艺术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1.引起注意,激发兴趣。英国学者M·鲍门在《幽默教学:一门表演的艺术》一文中指出:“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他引用海特的话说:“幽默是一个好教师最优秀的品质之一。幽默有多种功用,最明显的功用刺是它能使学生富有生气和积极注意。在教学中,幽默的真正目的要更为深入,更有价怕得多。”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运用幽默,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例…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对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实效有很好的效果。但在具体运用幽默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幽默的“五适”。一适时。幽默要选准时机。或为了激发兴趣,或为了引发思考,或为了引起注意,成为了易于理解,或为了强化记忆,总之都要因事因时,因情而生,都是为了教学服务,而不能为了幽默而幽默,这样就有哗众取宠之嫌了。二适合。幽默要有三适合:一曰适合学生,要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程度来确定幽默的方式和内容。二日适合教材,幽默要为教材服务而不能离题万里。三日适合教师的身份,不能为了片面追求…  相似文献   

3.
幽默生趣     
幽默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一种轻松、诙谐、欢乐的情调来表达深刻的内容。政治课教学恰当地运用幽默,是启迪学生思维、增强吸引力的重要手段。法国一位著名演讲专家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所接受。”大凡教育行家都十分重视语言的幽默,主张“要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教师语言的幽默可以打破课堂的沉闷,融洽师生感情,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如在讲“唯利是图、贪得无厌是资本家的本性”时,我引用厂日本一家电影公司为一部专门介绍自…  相似文献   

4.
引趣三题     
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求规律,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把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为了使学生的兴趣得到理想的发展,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三条途径,收效较好;一、以疑引趣。①于平淡无奇处引趣。通俗性、可读性是新编政治教材一大显著特点,不少内容,乍一看来,明白如话,一目了然,平淡无奇,学生学习容易滑过。这就需要教师于平淡无奇处引疑激趣。如,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教材上为什么要使用“一套”一词?从这“一套”可说明什么?这样于…  相似文献   

5.
多年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教书有路“趣”为径,学习无忧“乐”作舟。一、转换角色引起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为了便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十分注意自己角色的转换:常常以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教学过程始终体现出是一种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二、语言技巧激发兴趣思想政治课的感召力、说服力与教师的语言技巧、语言风采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在教学中,适时地运用一些风趣幽默、耐人寻味、内容深刻、饱含哲理的语言,能使学生…  相似文献   

6.
复杂的社会环境,变化的青少年学生,给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努力克服困难,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做到“六多六少”。“六多”是指:多激情、多幽默、多自学、多讨论、多结合、多反馈。多激情。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不会有对真理的追求。政治教师要以饱满的激情,坚定的信心,犹如一盆炽热的火,去点燃学生追求真理的火花,引起学生的共鸣。倘若政治教师对教材的内容缺乏感情,兴趣索然,讲课有气无力,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淡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可信度,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多幽默。幽默是教育…  相似文献   

7.
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是教育改革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人们所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一、关于“教材”向“学材”转换的定位思考我们已无法考证也无需考证,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把课本称为“教材”的。什么是教材?能不能说课本加教法等于教材呢?我看不好反对。我们当教师的就是依据课本进行教学,课本就是我们教学的材料,因此,把课本称之为教材我们已经习惯了。今天,当我们强调确立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时候,这种习惯要改变,要转变思维定式。课本既然可以成为教师的“教材”,为什么不可以成为学生的“学材”呢?既然学生是主…  相似文献   

8.
笔者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探讨出让学生通过独立自学让学生“吃得饱”、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吃得好”、通过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吃得了”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一、教师吊胃口,学生“吃得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也通常称“吊学生胃口”。教师上课吊了学生的“胃口”后,就要不失时机地把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为了能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保证每个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学,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让小组成员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有些同学不知道发现问题的方法可适当…  相似文献   

9.
时光飞逝,我们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如何让初中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生物的入门知识呢?这是每一位初中生物教师面临的严峻课题。是继承“填鸭式”教学法呢?还是独辟蹊径,寻找适合初中生实际情况的新教学法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经过几年的思考和探索,我归纳出一种新的教法,它就是“自学——导学”生物教学法。初中生物学科的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自身和生活实践,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普遍有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等特点,常会自发产生许多有关生命现象的疑惑和问题。但是,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与落实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幽默被公认为是21世纪现代人的重要素质之一。但本人在教学生涯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政治老师在学生面前总爱板着面孔,一本正经,惟恐失去教师的尊严。以这种心态走进课堂,少不了语言严厉生硬,讲课干巴巴毫无趣味,满堂枯燥的大道理,这怎能不让学生昏昏欲睡、厌学呢。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要学会巧用幽默。何谓“幽默”?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有人认为幽默是一种素养,一种智慧,一种能量;有人则认为幽默是一种技巧,一种方式。我这里所讲的幽默,是一种教学幽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种轻松、诙谐、欢乐的方式讲出严肃的真理…  相似文献   

11.
导答十法     
课堂上常有这种情形,教师发问后,学生无动于衷,或者答者寥寥。面对这种情况,如果善于导答,学生就会排除障碍,提问效果就好。我们把善于引导学生答问归纳成以下十法。1.激将法。常言道:请将不如激将。有时教师苦口婆心地劝导,学生可能无动于衷,而一句激将,就会激起一些争强好胜心较强的学生发言。如一位教师在发问冷场后这样说:“我们全班50多位同学,平时个个聪明伶俐,思维敏捷,今天这样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还能难得住吗!谁站起来打第一炮?XXX,你敢不敢?”通过“激将”,把学生推向答问的前台。2.鼓励法。在答问出现冷场…  相似文献   

12.
要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阅读兴趣,需要发挥政治教师的主导作用,方能产生兴趣并形成习惯。我在两年来的教学中,尝试着采用了一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1.导入新课,弓l人入胜。兴趣是形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种“想知道”的心情,在课始的导语中,就要精心设计出能吊起学生“胃口’地悬念来,以激发其阅读欲望,这样去阅读兴趣就是显得较为浓厚了。如在学习初二教材中“资本家是怎样发财致富的”这一内容时.在导语中我先引用了一个故事,讲的是英国大作家萧伯纳身体瘦弱,宴会上,一个胖富翁讥笑他:“…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课在中小学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但也给计算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才能进一步搞好计算机课的教学?”这是教师始终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何搞好计算机课的入门教学?学生如何有一个好的开端?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工作: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和保护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学生的积极性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而学习兴趣则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古…  相似文献   

14.
幽默非捣乱     
教师的幽默是教学的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兴奋剂。那么学生的幽默呢?我认为学生的幽默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如能引导有方,便能为我所用,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学生的幽默与捣乱不是一回事,幽默来源于智慧,捣乱来源于逆反;幽默是一种健康,捣乱是一种病态。虽然有  相似文献   

15.
一、沉默法。当教师发现学生“走神”时,可以稍稍停下讲课,保持短暂的沉默同时用眼神注视着那个方向,通过短暂宁静的时空和教师明晰的目光,学生意识到老师的目光是“送”给自己的,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二、旁敲侧击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应变,把教学内容与学生“走神”行为联系起来,用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感到老师“话里有话”。三、幽默引趣法。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用些幽默风趣的语言或事例,往往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听课兴趣。教师的课讲得越生动、诱导力越大,越会引起学生注意。“走神”的学生也会因此而“…  相似文献   

16.
投石激浪———引发学习兴趣英国学者罗素说:“一切学科本质上应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所以,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首先得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牢牢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创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己就要在勤于积累资料素材的基础上,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趣味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省人的漫画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7.
设置问题情景是一种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一、设置的问题要含蓄而有启发性设置的问题含意要深,藏而不露,可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讲授“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时,我讲述了周恩来妙语惊中外的故事:一次,周总理接见美国记者,对方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呢?”周总理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对方又问:“总理阁下,在美国,人们都员着头走…  相似文献   

18.
著名哲学家奋卡地曾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学活动中最有价值的是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材的质量、教师的学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教师的全部职能的有效实现,将取决于“方法”问题的解决。教学方法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师不仅要懂得教法,更要通晓学法。在某种意义上学生不会学是教师不会教的一种反映。陶行知在《教学合一》中写道:“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巴班斯基强调“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教会学生学习是教…  相似文献   

19.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讲究提问的艺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课堂的提问艺术谈点浅见。投石击水──启发性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像石头投入平静的水面,使之顿然注入活力,生起波澜,从而使学生的思泉随之喷涌,智慧之花灿然开放。比如我在讲“物质决定意识”时,为了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既然物质决定意识,那么鬼神观念从何而来?如…  相似文献   

20.
所谓课堂提问的“贵族化”倾向,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不是面向全体学生,而是局限于少数“尖子生”。我们认为,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这种倾向危害多多。 危害一: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和原则。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所有学生创造平等的学业成功机会,给学生以普遍的人文关怀。既然受教育权不是某些人的专利,我们的教师就没有理由不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上课总是提问几个“特殊”的学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形成教育过程中的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