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绵羊多头蚴脊髓寄生一例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是犬等兽类小肠内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多寄生在羊的脑内,其它部位很少见。1992年元月,笔者在盐池滩羊场发现一例从延脑沿至脊髓极长形状的多头寄生病例,实属罕见。临床症状病羊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行动缓慢,...  相似文献   

2.
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绵羊脑多头蚴病抗体的试验剡根强(石河子大学动物科学系832003)吴元昌包亚芳(新疆兵团一二一团兽医站)马文戈(新疆畜牧兽医研究所)绵羊脑多头蚴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但羔羊感染后,在六钩蚴移行至脑部发育为多头蚴的2~3个月内,...  相似文献   

3.
用羊脑多头蚴囊液和囊壁粗抗原以12mg/只的免疫剂量与等体积的白油-司班佐剂乳化,分3次免疫羊。于第3次免疫后14d,经口攻击感染多头绦虫虫卵2500枚,攻击后225d,剖杀检查免疫效果。结果囊壁粗抗原免疫组羊只全获保护,囊液粗抗原免疫组羊只(3/4)获保护,另1只羊脑中有直径0.6cm钙化的多头蚴病灶,其间为干酪样物质。而感染对照组羊脑中均有多头蚴寄生,其中1只羊脑中有3个多头蚴包囊,致使羊的脑组织极度萎缩,呈一层薄膜包围在包囊周围。免疫羊血清抗体滴度与免疫保护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免疫羊体重略高于对照羊  相似文献   

4.
脑多头蚴(Coenurus cerebralis)是多头绦虫(Multiceps multiceps)的幼虫阶段,可引起牛羊等动物和人的脑多头蚴病。1988年,笔者对锡林浩特郊区8个养羊户进行了羊脑多头蚴病调查,在1072只羊中检查出39只病羊,发病率为3.6%。1985年以来,笔者用穿颅抽液注药的方法,治疗脑多头蚴病患羊49只,另有本校兽医院王建军同志也应用本法治疗患羊10只,共治愈51只。  相似文献   

5.
羊脑多头蚴(Coenurus cerebralis)系多头绦虫(Multiceps multiceps)的幼虫。它寄生于羊的脑内能引起羊多头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此病2岁以内的幼龄羊最为易感,就宁夏区部分乡调查:绵羊平均感染率为3.5%,4月龄羔羊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脑头蚴的染色体测定玛丽亚木·玛和木提,王光雷,谭蓉芳,郭中敏,努素甫,谭立新,郭固(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0)我们对脑多头蚴原代培养细胞染色体组型进行了测定。结果:典型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为2N=14。1材料与方法1.1动物及处理方...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羊脑多头蚴的超微结构,寻找自然感染羊脑多头蚴的病羊,采集多头带绦虫续绦期幼虫,固定于25mL/L戊二醛中,分别取其头节、囊壁、颈部区,超薄切片后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羊脑多头蚴的囊壁结构具有微毛,远离头节的囊壁微毛与头节附近颈部区囊壁的微毛分布情况不同;囊壁可明显分为皮层、间质层、实质区;在实质区可观察到皮层细胞、实质细胞、成石灰小体细胞、焰细胞、成肌细胞以及排泄系统结构;头节中可观察到很发达的肌纤维结构,头节内部有类似于囊壁的皮层结构,并可见粗大微毛,细胞种类明显少于囊壁实质区,含颗粒的囊泡结构明显增多。证明羊脑多头蚴囊壁的结构和细胞种类与其他绦虫相似,但有比较发达的排泄系统;头节外表面无皮层结构,仅有呈环状围绕的纤维和囊泡结构。  相似文献   

8.
(十一)多头多头绦虫病多头多头绦虫病是由寄生在赤狐、北极狐、狼、豺、貂小肠的多头多头绦虫(Multicepsmulticeps)引起的一种绦虫病。该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Coenurus cerebralis)寄生在马、牛、羊、骆驼、羚羊、獐、野牛及人的脑内。本病是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9.
羊、牛多头蚴病(脑包虫、转圈风、偏头风)在我县经常发现,1969年以来我们详细记载了77个治疗病例(山羊47例、绵羊15例、牛15例)。经采用圆锯术或刀切术开颅取蚴,结果痊愈66例,死亡6例,不明5例,治愈率85.7%,在诊疗中先后发现5个罕见病例,其中1例为山羊羔先天性脑多头蚴病,4例为山羊皮下、肌肉多头蚴病,均经手术治愈。  相似文献   

10.
采用剖检法检查西藏五县147只山羊、118只绵羊、114头牦牛、88头黄牛内脏器官、网膜、肠系膜、脑等组织器官,采集寄生虫幼虫,调查西藏家畜主要带科中绦期幼虫(细颈囊尾蚴、棘球蚴、脑多头蚴)的感染情况和危害程度。结果显示,山羊细颈囊尾蚴、棘球蚴、脑多头蚴的总体感染率分别为46.94%、4.08%、0,绵羊分别为62.77%、13.83%、4.26%;牦牛棘球蚴、脑多头蚴的感染率分别为15.79%、2.63%,黄牛的感染率分别为4.55%、0,说明绵羊更易感脑多头蚴;截至目前暂未在西藏发现山羊感染脑多头蚴;牦牛感染率幼畜与成年畜间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幼畜更易感。结果表明,西藏家畜这三种绦虫蚴病感染强度仍很高,需开展深入研究,加强寄生虫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来自自然感染绵羊脑多头蚴的头节、囊壁可溶性抗原及囊液抗原用垂直平板电泳、连续凝胶系统进行了分析。电泳后以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结果:头节抗原共26条多肽带,其分子量范围17.5~148kD,其中主带5条,分别为72、69、46、37和33kD;囊壁抗原共20条多肽带,分子量范围18~126kD,其中主带4条,分别为69、46、29和19kD;囊液抗原共20条多肽带,分子量范围18~162kD,其中主带4条,分别为97、72、57和38kD。初步阐明了羊脑多头蚴三种不同抗原的部分生化特性,为对该抗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多头绦虫为双宿主寄生虫,成虫寄生于狗和其它肉食兽的小肠,其中绦期(Metacestoda)幼虫,称多头蚴(Coenurus Cerabralis),寄生于反刍动物和其它草食兽,也偶然寄生于人引起严重的脑脊髓疾患,俗称脑包虫病。为牛和羊的常见病。近十几年来,本兽医院经手术治疗南阳黄牛脑包虫病共计379例,治愈率为89%。 (一)灶性症状与术位相关性 多头蚴囊体寄生于脑组织固有部位所呈显的临床表现,称之为脑的灶性症状。将379例囊体寄生于脑组织病历进行分位统计见表1。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多头带绦虫TmAdh3重组蛋白作为脑多头蚴病诊断抗原的潜力,根据多头带绦虫TmAdh3基因组序列,人工优化合成TmAdh3基因ORF序列并连接至表达载体pGEX-4T-1,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利用Western-blot分析纯化的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优化检测条件,建立脑多头蚴病间接ELISA诊断方法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成功表达了分子质量大小为39.0 ku的重组蛋白rTmAdh3。间接ELISA检测的最适反应条件为:5.00μg/m L重组蛋白rTmAdh3在4℃包被过夜;1∶100稀释血清在37℃孵育30min;1∶10 000稀释的HRP标记的酶标二抗在37℃孵育45 min,底物避光显色10 min。应用建立的方法可检测到人工感染脑多头蚴后第3~8周的绵羊血清;对40份自然感染脑多头蚴的绵羊(剖检确认脑部有包囊)血清的阳性检出率为22.5%(9/40)。与细粒棘球蚴感染绵羊血清和细粒棘球蚴Eg95免疫绵羊血清交叉反应率为5%(4/80)。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以TmAdh3重组蛋白作为检测抗原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可用于绵羊脑多头蚴感染早期的筛选。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治疗黄牛脑腔多头蚴(脑包虫)的过程中,创制了取虫工具——倒钩刺针,五年来共用以摘除  相似文献   

15.
用脑多头蚴细胞系制备细胞苗,对1.5~2月龄试验犬进行免疫保护试验。试验犬共进行了两次,其间隔为2周。第二次免疫后14~19天进行攻虫。攻虫后80天进行剖检;剖检结果表明,用脑多头蚴细胞苗对犬进行免疫是可行的;经免疫的大体内仅见少量不成熟的虫体或无虫,而未免疫大体内见有大量虫体。  相似文献   

16.
绵羊绦虫蚴病是由带科绦虫的中绦期所引起的一类疾病。在青海省常见多发的有细粒棘球蚴病、脑多头蚴病和细颈囊尾蚴病,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危胁着人的身体健康。为了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我们于1988~1991年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活体诊断、病羊治疗、牧犬驱虫、科普宣传、患病器官处理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较明显的效益。  相似文献   

17.
犏牛脑包虫及施术方法饶家荣,都几柒力(云南农业大学昆明650201)(中甸县兽医站)脑包虫病是由多头多头绦虫(Multicepsm-ulticeps)的幼虫脑多头锄(脑包虫CoenurusCerebralis)寄生在绵羊、山羊、黄牛、牦牛和骆驼等偶蹄...  相似文献   

18.
应用多头蚴原头节可溶性抗原和将原头节进行体外短期培养后获得的排泄分泌(ES)抗原,以4g/L抗原量与等体积的白油-司班佐剂乳化后,按每次2mL剂量对试验羔羊进行3次免疫。于最后一次免疫后2周,攻击感染2500个多头绦虫虫卵,攻击后225d剖杀各组羔羊。结果感染对照组羔羊全部感染了多头蚴,所含原头节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0.390~0.410mm×0.395~0.415mm。原头节可溶性抗原及其ES抗原免疫组有2/3羔羊获全保护;1/3羔羊未能获保护,但其多头蚴包囊的大小、原头节数目及大小均小于感染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由于绵羊棘球蚴囊液(EgCF)取材相对方便具有较强的抗原活性,是诊断棘球蚴病抗体的较好抗原,但因EgCF成分复杂,在免疫诊断中有时与其它绦虫蝴病抗体发生免疫交叉反应。为查明绵羊棘球蚴和其它绦虫蚴抗原组分的异同,本文在分子水平上比较了细粒棘球蚴囊液细颈囊尾蚴囊液(CtCF)和多头蚴囊液(CcCF)可溶性蛋白多肽的异同。(一)材料与方法1.样品的制备:(1)EgCF:无菌抽取自然感染绵羊肝脏棘球蚴包囊液,5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PEG浓缩至1/10,蒸馏水透析除盐,经紫外吸收法测定其蛋白含量为2.4mg/ml,分装,-20°…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多头带绦虫Tm16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利用RT-PCR技术从激活的多头带绦虫六钩蚴中扩增Tm16基因,将扩增产物亚克隆入pET32a(+)载体中,构建pET32a-Tm16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后,将纯化的Tm16重组蛋白免疫小鼠,用ELISA检测其血清抗体。结果显示,多头带绦虫Tm16基因序列长569bp,包括1个399bp的开放阅读框,与已报道的Tm16基因(序列号:EF672036)的序列同源性为99.8%。表达的重组蛋白大小约为30.69ku,与脑多头蚴病羊血清的免疫印迹分析呈阳性反应;小鼠免疫1周后血清中即可检测到抗Tm16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并于免疫后第5周达到高峰。结果表明Tm16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脑多头蚴病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