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民财富的分配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初次分配重效率,应重视民商法的调整作用;再分配重公平,应突出经济法的调控功能。经济法与民商法在国民财富分配中功能互补,不可偏废。当前,我国出现了国民财富分配严重失衡的现象,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大收入调节力度,经济法在这个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民财富的分配是否合理,关系到整个和谐社会建立能否稳固。在国民财富的分配方面,经济法与民商法起着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本文试做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新的法律部门,经济法是国家调节的法律保障,而民商法是市场调节的法律保障,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拟就此展开探讨,以揭示其在国民财富分配中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强调自由竞争以及重视私法的调控,在一定时期调动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国民收入的不均衡,个人之间、地域之间拥有财富的巨大差异,已构成了中国式的贫富分化。由此而来,国家的有形之手不得不出面干预,国家与市场的协调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一突破口在法律上则表现为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协调上,基于此,本文尝试以国民财富的分配为考察重点,对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大背景下,经济资源的分配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形态,衍生出调节经济资源或者社会财富的不同法律。这决定了民、商法私法属性也决定了经济法作为社会法范畴的产生。民、商法与经济法分别承担着对平等主体私利和社会公益的公利调节的责任,担当着“自由竞争”与“国家干预”领域的法律调整,二者彼此独立又相互协调,共同推进着现代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本文将以国民财富分配为参照,对民商法和经济法在调整国民财富分配中的差别逐一比较。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强调自由竞争以及重视私法的调控,在一定时期发挥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国民收入的不均衡,个人之间、地域之间拥有财富的巨大差异,已构成了中国式的贫富分化。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了很大的障碍。由此而来,国家的有形之手不得不出面干预,国家与市场的协调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一突破口在法律上则表现为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协调上。基于此,本文尝试以国民财富的分配为考察重点,对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强调自由竞争以及重视私法的调控,在一定时期发挥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国民收入的不均衡,个人之间、地域之间拥有财富的巨大差异,已构成了中国式的贫富分化。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了很大的障碍。由此而来,国家的有形之手不得不出面干预,国家与市场的协调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一突破口在法律上则表现为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协调上。基于此,本文尝试以国民财富的分配为考察重点,对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8.
民商法所体现的是对社会个体权利的最大获得保护其自由,自治,进而体现社会主体平等地位和协商的自由,为个体充分的发挥其利用社会资源繁荣经济,进而实现人类财富不断累积创造条件。经济法所体现的对社会财富的调节立足于社会,重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所体现的是当社会经济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单单靠私法领域内民商法之手段不足以调节时,而作为一种外界力量介入,旨在建立和维护一种新的社会经济秩序。对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民财富的分配的法律调整主要依靠民商法调整和社会法领域的经济法调整。但两者进行调节的价值理念各有不同。总的来说,要建立社会主义新型的财富调配制度,二者不可或缺,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和民商法无论在产生背景、性质、调整对象、调整方式,还是在价值取向上,既存在着差异性,又存在着互补性,共同调整着一定范围的商品经济关系。两者在实现社会正义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国民财富的分配中,二者相互配合,既体现效率,又保障公平,共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民商法与经济法关系论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鉴于民商法与经济法关系研究框架过于简单的教训 ,设计出从基本理论和具体制度两个层次分析民商法与经济法关系的研究框架很有必要。在民商法与经济法之间 ,其表层区别是由其深层区别所致 ,其联系主要表现为调整范围交叉、职能互补、取向趋同和要素通用。  相似文献   

11.
周玲丽 《河北法学》2002,20(Z1):85-87
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公平正义是任何一个社会及其成员所追求的共同价值目标,这也是良法应有的价值取向。所以,在经济法和民商法中都体现了对公平价值的追求。从两者所追求的公平价值内涵的不同、侧重取向的不同以及实现公平价值的手段不同来说明它们各自追求的公平价值的特点。经济法注重实质公平,而民商法注重形式意义的公平;经济法是社会整体利益的公平,民商法是个体利益的公平;经济法追求分配正义,民商法倾向矫正正义;经济法有公共权力做保障,而民商法主要依赖私权的自我约束。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民商法与经济法产生的背景,着重突出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法律部门划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法理学的角度比较二者的调整范围和调整方法,通过论证他们在改革开放不同阶段调整经济关系中的不同作用,说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所依据的不同法律基础。强调现阶段应当以经济法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国民收入二次分配的调节以缩短收入分配存在的差距,进而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分配和国家再分配是两种共同作用的分配机制。实现理想的分配目标,有赖于两种分配机制的互动及相关法律保障制度的功能组合。民商法和经济法在分配问题上具有功能组合的内在前提,并表现出功能自主和功能依赖。民商法是基础,我国特殊国情和当前社会矛盾焦点决定了经济法是分配法制系统的重心。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问题的争论,本文以利益为视角分析两者的关系,从而说明民商法与经济法是互补关系,但也有区别,民法只是以个人权利保护为宗旨,侧重提高个体的经济效率,而经济法是以保护社会整体利益为重心的,是为解决民商法均无法解决的经济问题而产生的,侧重提高国家整体的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5.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带来民商法与经济法的繁荣,最终将建立几个部门和谐互补的关系。本文着重分析了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区别与联系,使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如今,国家不断地颁布各种法律,目的是让我们居住的这个社会环境变得有发展规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这些法律就是我们所说的规矩,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去遵守这些规矩。但是最近,民商法和经济法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些争论性的问题。今天,我们这篇文章就从利益的角度来浅论民商法与经济法之间的关系,目的是为了来证明经济法与民商法之间存在的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但是它们两者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区别。比如说:民商法的作用是用来保护个人的权利利益,重视对个体以及个人经济上的效率的提升;然而,经济法则是针对于一个企业或是一个集体,重点在于保护企业与集体的利益。经济法的产生是为了去解决那些在民商法中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对我国经济效益的提升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下面我们就针对以上作出分析,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参考,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和民商法是两部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法律,在调整对象、调整方法、主体、作用等传统角度国内学者已有很多探讨,本文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将经济法和民商法放在国民收入分配的新视野里进行比较,考察两者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杨芳 《法制与社会》2014,(15):20-21
法律的制定实施是为了更全面的规范社会行为,为了给人们以正确的权利保障和行为引导。经济法和民商法都对经济生活有着调整,二者之间在立法目的以及作用上有着一致性也有很多的差异性,本文主要基于功能互补角度对经济法与民商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尤其是在利益调整方面二者之间体现的功能互补性尤为明显,文章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旨在为理清经济法和民商法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上的一些支持。  相似文献   

19.
浅谈民商法与经济法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铎 《法制与社会》2010,(34):383-383
民商法和经济法的关系近几年来颇受争论,本文分析了二者的利益共同点,说明了二者的关系是互补的,但是仍有一些不同,民商法注重的是保护个人的权利,对个体的经济效率有所提高,而经济法注重的是社会整体的利益,从而解决了民商法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而对国家的经济效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张凯 《法制与社会》2014,(5):104-105
经济法价值相对于法的价值以及民商法价值而言具有特殊性,但并不意味着是经法法所独有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经济法价值具有普遍性,其理念贯穿于所有法律部门之中。环境法作为一门与经济法关系密切的法律部门,其对经济法价值理念的体现较为明显,对草案进行经济法价值分析,从经济法的角度审视草案的合理性,是一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