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2 毫秒
1.
本文摆脱用观点论证观点的传统模式,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案件的发生、证据的形成以及用证据重建案件事实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抛开非本质属性,抽象出证据的特有属性后,作出“证据是负荷案件信息的载体”这一反映证据本质特有属性、内部联系的全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证据是蕴涵了案件信息的物质载体。证据分为两类,即人证和物证。证据是证据形式和证据内容的统一。证据的形式是稳定的。可以作为识别标志:证据的内容是变化的。不宜作为识别的标志.故证据种类应以证据形式来划分。经过法庭审查采信的案件信息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绝大部分物证都需要通过司法鉴定来提炼出证据中的案件信息。  相似文献   

3.
王梦琪 《法制与社会》2010,(26):273-273
网络证据的运用是指以网络证据为客观基础,对其中所蕴含的事实信息进行识别,进而形成证据事实最终实现待证事实证明的过程。网络证据载体审查及信息识别是网络证据运用的第一步,其中网络证据载体审查是信息识别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4.
网络证据附属信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证据的审查判断对认定案件事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网络证据附属信息是审查判断网络证据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网络证据的附属信息是指在对网络证据进行审查判断时,网络证据本身所包含的证据信息之外的,能够影响网络证据本身可采性的信息.网络证据的附属信息具有合法性、关联性和综合性三个基本特征.加强对网络证据附属信息的研究对于认定网络证据的真实性、可采性以及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等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思  张婧媛 《法制与社会》2012,(33):276-277
随着手机功能的多元化,利用手机从事违法犯罪的案件频繁的发生,手机短信、手机通话清单、手机录音、手机照片、手机网页、手机即时通讯等手机信息已被运用于各种刑事、民事案件中,其作用是不可以忽视的。本文运用事实信息理论对手机信息证据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手机信息证据的审查方法,使手机信息证据合法有效地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权威观点认为我国划分证据种类的标准是依证据表现形式之不同,而这一划分标准并不具有科学合理性。其实如何科学地划分证据种类与如何正确地理解证据本质直接相关。笔者认为从证据本质的认识基点出发,才可能科学合理地确定证据种类划分标准。而证据的本质是信息,信息又通过载体表现出来,为此证据种类划分只能以证据载体为基准。  相似文献   

7.
证据由信息依附于存储载体而形成,是内容(信息)和形式(载体)的结合体,即信息发生转移与留存所得的产物。证据的生成是待证事实留下的事实信息被固定、承载到一定载体之上,从而得到证据的过程。从信息与载体的关系来看,证据的生成方式或信息的固定方式决定证据的存在形式。以信息的存储载体为标准,证据的生成方式可分为以人为信宿的生成方式和以物为信宿的生成方式。相应地,便形成了人证和物证两种证据形式。  相似文献   

8.
电子证据的收集对传统证据的收集规则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用更好的证据收集规则来规范电子证据的收集,使得所收集到的电子证据更合法真实,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事实信息理论并结合电子证据的自身特点,要重视电子证据在收集时附属信息的获取,本文以电子证据所应包含的两部分即电子证据正文信息及电子证据附属信息的不同获取方式为切入点,探讨了电子证据的收集、存储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电磁信息痕迹的概念和特征:特异性、精确性、非直观性。电磁信息痕迹的种类,视听资料、电信信息痕迹、金融商务财税电磁信息痕迹,计算机网络、其它。电磁信息痕迹在刑事侦查中的运用:发现犯罪线索和犯罪人、证实犯罪、破获刑案;不断创新发展刑事侦查措施手段,补充和完善犯罪侦查对策体系内容,是侦查、审理具备有关条件必须收集的重要证据,发现,制止计算机网络犯罪活动,侦破“网络犯罪”案件,惩处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0.
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认知活动,就其性质而言,证明首先属于人们主观对客观发生的社会事件的一种认识,因此必须遵循认识论的普遍规律。证据其实是承载案件事实信息的载体,证据的本质属性也只能是关联性,具体指关联性中体现出案件事实的信息性。证据的概念过于强调证据的客观真实。应将证据重新定义。证据的证明力在于其能形成相互关联的证明链条。证据可以承载事实的真实信息,也可以承载事实的虚假信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各国立法实践的考察,结合信息法学理论对于证据的全新界定,本文提出证据保全是一种依附于诉讼程序的证据调查程序。其实质是对证据中所舍事实信息的一种提前获取。  相似文献   

12.
张剑 《法制与社会》2012,(9):116-117
证据材料要成为定案依据,须经司法认证环节。传统证据材料的认证在我国现有司法制度也得到明确的规定,而网络信息材料作为新型证据材料的认证尚未得到相关部门准确的认证方式。由于网络信息的证据形成与运行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的。网络信息的证据认证应采取证据标准或规则为辅,从电子证据合法性、真实可靠性、关联性和完整性四个方面对其可采性和证明力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诉证据种类是在借鉴前苏联有关理论基础上建构的,其现有划分民诉证据种类的标准并不具有科学合理性。而只有从证据本质的认识基点出发,方可建构科学合理的民诉证据种类划分标准。鉴于证据的本质是信息,而信息又需借助于载体表现出来.为此中国民诉证据种类之划分应以证据载体为基准。  相似文献   

14.
数字证据是我国证据法学研究中一个较新的课题。一直以来,理论界对数字证据概念以及法律地位都颇具争议。本文将数字证据定义为是以数字形式所储存的信息和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在证据类型上,数字证据与视听资料、书证等传统证据类型并不相同,是一种独立的证据类型。  相似文献   

15.
谭正江 《政法学刊》2006,23(5):97-100
信息就是证据,传统意义上的证据和证据材料仅是其载体,所以证据的收集和确认就是特定案件信息的收集和确认,可以遵循信息论中的相关规律。在特定行政案件中,行政调查就是能证明特定案件客观真实性或证明特定案件事实具有法律真实性的信息从信源出发,被信宿所感知这一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博弈终了,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在行政调查中的均衡解就是特定案件法律事实的成立。  相似文献   

16.
证据事实论     
陈闻高 《政法学刊》2005,22(3):35-37
事实需要具备"三性"条件,具有证明案件真相的能力,才能形成证据事实.证据事实、要件事实和程序事实等都是法律事实而非案件的客观事实.证据范围及其体系要素的关联性,体现于认知的经验性中.证据事实的认知性,表现了案件事实中的法律主观性和经验性.证据材料是证据信息的物质载体,也是认识证据事实的凭借物.  相似文献   

17.
一、电子证据的概念及特点。电子证据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定论,笔者认为电子证据是指在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以及网络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以数字形式保存在计算机存储器或外部存储介质中、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电子数据或信息。需要指出的是.电子证据必须是在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电子证据较其他类型的证据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8.
证据和证据法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证据一般是指在裁决过程中能以理性方式影响最终判决结果的那些输入信息。理性方式是这里引入的第三个概念。在美国,证据还有一个专业性法律意义,特指在审判中提出的证言和展示件,但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定义。在美国,事实认定者(陪  相似文献   

19.
证据作为我国诉讼法中所定义的一种材料,在诉讼证明过程中不可或缺。本文指出在对证据的运用过程中,人们大都关注于证据的法律特性、证据能力、证明力,以及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系等,较少从证据自身的角度分析证据的证明方式。文中认为从命题与事实的角度,通过信息论的分析方式,使证据自身所承载的信息能够被解读出来,以证明相关案件事实,同时对证据以信息承载体为标准分类,可使证据的相关特性突出,便于对证据规则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证据"和"证据法"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证据"一般是指在裁决过程中能以理性方式影响最终判决结果的那些"输入"信息。理性方式是这里引入的第三个概念。在美国,"证据"还有一个专业性法律意义,特指在审判中提出的证言和展示件,但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