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政法学刊》2019,(2):123-128
水上救生工作是公安民警在日常警务活动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必备技能之一。当前广东公安的水上救生工作在队伍建设、社会力量参与、激励和应急机制方面存在一定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广东水域纵横交织、四通八达等特点,应该完善广东省水上救生管理机制,建立水上救生分级处置机制;加强专业水上救生队伍建设,完善救生器材的装备;构建互动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水上救援。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处于公共安全事故多发的时期,城市公共安全已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总结了我国政府应急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以我国政府应急系统的边界条件为视角,完善公共安全应急体系,通过构建基于隐患监管的区级政府应急系统、建设更新及时的信息库及运行机制、隐患事件闭环处置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事件预防和应急科技水平,提高城市防范和抗御公共安全事件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胡新祥 《政法学刊》2013,30(1):25-29
为保障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构建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各地根据公安部提出的要求,各地公安机关正大力开展以民意引领警务机制创新的活动,应以就民意引领现代警务在创新理念、公安科学决策、执勤执法、治安行政管理、公共安全危机应急处置、社会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和网络警务机制的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曾音支  苏堃 《法制与社会》2013,(11):204-205
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给我国带来了重大的损失。政府作为应对自然灾害的主体,应以提高应急能力为目标。自然灾害的善后机制是应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政府善后管理存在的问题,政府需要从建立应急管理反馈与改进机制、完善立法体系和评估机制、健全资金监管机制和完善问责制以及健全灾后社会参与机制和加强心理援助工作等方面完善我国善后机制。  相似文献   

5.
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应急管理,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与行为,直接关系到政府在公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甚至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存亡。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是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应急机制建设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和薄弱环节,影响了人民的生命安全,甚至危及到社会稳定。因此,政府应增强应对复杂局面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全面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完善我国传染病疫情防控法律规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系统分析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在本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一些短板和不足,从法律定位、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充实地方政府疫情应对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的特定情形、完善疫情防控的保障和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群体性事件之公法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公法角度考察,错位的"官民"关系、梗阻的利益表达机制、封闭的权力运行机制、缺损的权利救济渠道、非法治化的应急处置机制、缺位的善后处理制度是当下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要实现对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防治,就必须建立平权型的"官民"关系、疏通利益表达机制、建设透明政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广开权利救济渠道、健全应急机制、实现行政应急权力的法治化、完善群体性事件的善后处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非政府组织是防范、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支撑力量。环境应急管理体制的不足和政府的不当应急规制行为,极大地限制了非政府组织对环境应急管理的参与度。美国有完善的应急法律体系,较好地保障了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应急管理的基本权益。借鉴域外有益经验,改革和创新现行环境应急行政管理机制,增进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协作机制,是完善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应急管理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王健 《刑警与科技》2014,(5):144-146
建设公安三级监控网络集成系统,是当前我国城市公安机关处置各类社会突发事件、打击各种恐怖暴力犯罪、预防可防性案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也是完善现有城市治安防控体系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0.
应急法治是考验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试金石之一,应急法治调整对象的宽泛化要求运用类型化方法,由全民反恐入手,重点治理社会安全事件。"总体国家安全观"高屋建瓴、应运而生,蕴含着以民为本、良法善治和公私相济三大价值,成为引领我国应急法治建设的新航标。良法善治的安全观首先要求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着力塑造整体联动的应急治理机制,逐步完善行政应急法律体系,提高公安警察的执法水平;同时,以民为本、公私相济的安全观契合"政府与公民关系平等化"的法治追求,鼓励广泛的公众参与,提倡治安承包的再推广。  相似文献   

11.
行政指导与公共卫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现状进行深入思考,围绕行政指导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尤其是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指导行为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原则展开论述,以求对行政指导在构建我国完善的公共卫生安全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紧急状态下行政给付立法的缺失和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突发事件的频发引起了学界对紧急状态下行政行为法律规制的关注,但其重在紧急状态下侵益性行政行为的法律规制。事实上,在紧急状态下存在的大量行政给付行为,而给付行为失范不容忽视。为了更好地体现紧急状态行政给付法本应有的关注弱者的人文精神,以构建一个完整的和协社会,论文在对紧急状态下行政给付行为失范所导致的严重后果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紧急状态行政给付立法上的不足,并对其予以建构。  相似文献   

13.
聂晴 《行政与法》2007,(1):17-19
本文结合公共危机管理的实践,探讨了行政指导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运用的必要性,阐述了在公共危机管理中采用行政指导措施的法理基础是行政应急性原则,并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凌 《政法学刊》2011,28(2):107-111
公安调解是我国一种重要形式的行政调解,然而,它并非是对民事争议的调解,而是以调解为形式的行政行为。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公安机关对民事纠纷并无调解权,其主持下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也无强制执行力,这种状况造成了实践中的诸多难题。公安机关应拥有对民事纠纷的法定调解权,并通过调解协议公证或法院备案的方式将其主持下产生调解协议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并在此基础上确认公安调解的人员、编制、经费、程序等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5.
行政应急管理体制的内涵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应急管理体制的科学内涵的基本构造应由应急性行政机关、应急性行政权力和应急性运行机制所组成。在与战争、动员和戒严等紧急状态体制以及政府常态管理体制的比较中,它体现出这样一些特点:(1)行政机关为主导;(2)旨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3)应急性行政权力的强度将增强;(4)应急性行政权力所需要遵循的程序则简化;(5)公民权利将适度克减;(6)存续时间具有暂时性。  相似文献   

16.
行政法视野中的金融危机及其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昕  向敏 《行政与法》2009,(7):21-23
行政法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主要通过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体现出来.行政法能够及时通过立法确认和保障政府宏观调控经济、整顿市场秩序的职权;能够督促政府积极转换职能,提高危机管理水平;能够有效稳定市场秩序,确保交易公平,规范权力运作.因此,在行政法学研究中应积极引入现代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健全行政法制,提高政府应对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陈军 《政法学刊》2010,27(3):97-102
现代行政国家行政任务不断增加,行政机关为完成行政任务,不得不同私人部门合作,公私合作兴起。公私合作行为是弥补公私合作背景下传统行政行为形式的不足而孕育产生一种新型的行政行为,主要体现为行政契约和私法上的契约。通过“治安承包”这种典型的公私合作行为形式的行政法实证分析,以期达到考察公私合作行为的法律形式。  相似文献   

18.
李磊 《行政与法》2008,(3):75-77
行政公益诉讼是纳税人对侵害公共利益的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其不要求原告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因而同传统的诉讼相冲突。尽管如此,公益诉讼在维护纳税人利益、控制行政权力方面有着独特的制度价值。参考国外立法例,我国应打破对原告适格范围的限制,引入行政公益诉讼。为防止滥诉,法律既要明确规定行政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又要对其受案范围作出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及其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共危机管理就是公共管理机构通过建立危机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防范、化解危机,恢复社会秩序,保障人们正常生产和生活的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公共危机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种特殊状态和特殊形式。它在价值目标、控制手段、外部环境以及社会约束等方面与企业危机管理不同。与常规公共管理相比,它具有决策风险大、管理难度大和人员素质要求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行政法视野下参与型公共行政模式的构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洋  朱云 《行政与法》2006,(5):80-82
本文从宪政与政府再造两个层面阐述了公民行政参与的价值,分析了传统体制下中国公民行政参与的匮乏,认为现阶段我国仍存在着有效的社会参与机制不足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参与型公共行政模式的构建问题,认为以人文主义为精神核心的现代行政法,可以为参与型公共行政模式的建立提供理论与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