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德波 《青年论坛》2005,23(6):35-37
中国目前既存在效率问题,也存在公平问题。人民群众反应更为强烈的公平问题即收入分化、贫富差距问题,不仅成为制约效率进一步提高的直接因素,也成为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的重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追求社会公平,从而达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朱金  王微 《人民论坛》2012,(36):234-235
公平效率观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毛泽东在革命时期坚持将公平和效率做到高度统一;邓小平则吸取了毛泽东的精华思想,在改革开放建设中更强调效率的作用。学术界应对毛泽东、邓小平的公平效率观进行比较分析,重新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姚鸿雁 《前沿》2009,(13):116-120
公平、效率与发展是邓小平教育公平思想的核心理念,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政治家的深邃眼光。通过对邓小平教育公平思想的回顾与整理,有助于对影响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教育不公平问题进行剖析,也有利于改善我国教育公平状态,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社会公平的实现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公平分配观的终极目标,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要反对两极分化;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是一个历史过程。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邓小平公平分配观对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是: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必须坚持按劳分配;要动态地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永恒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两者的关系极为复杂。对此问题以往思想家和理论家们也始终没有达成共识。公平与效率关系不是僵死不变的,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是随时间、领域、条件的不同而变化,两者是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就是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相似文献   

6.
杨建辉 《前沿》2011,(20):4-6
邓小平的公平收入分配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三个主要特点:反对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以人为本的民本和民富的思想;重视分配中的公平问题。当前必须以邓小平分配理论为指导,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努力实现公平分配,坚持民富为先、民生为本,以"民富"促"国强",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效率与公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以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为基础,这与社会主义社会对效率的追求是一致的;它又将人视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视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标志,这与社会主义社会对公平的追求是一致的.而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效率公平观呈现出内在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8.
当前经济学界在社会公平理论上的一些误解和偏见亟需澄清。经典马克思主义尽管强调社会公平的历史性与阶级性,强调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终极推动作用;但经典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以社会公平为基本价值追求,以人的全面解放和自由为终极目的。现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表明,公平和效率是互补的,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将公平置于发展战略的中心位置,才可以找到一条持续增长和发展的路径。牢记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教导,重视邓小平面对不断拉大的收入分配差距所做出的"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的警示,才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真正继承和捍卫。  相似文献   

9.
收入分配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建立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体系是我们关注和追求的价值取向和执政目标;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分配秩序制度,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对立统一、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0.
效率与公平的科学定位和价值取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不公与坚持效率优先原则无必然的联系,提出公平优先没有科学依据;要坚持效率优先原则,但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