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承》2005,(6)
第二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首次推出了“中国—东盟魅力之城”特别推介,由中国和东盟10国各自选择1—2个城市或地区代表国家参展,通过展示城市形象,使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交流由国家层面深化到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流,并将作为今后几届博览会上国家专题展示的主要内容。在第二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上,11国的“魅力之城”一亮相就吸引了众多目光。10月19日,11个国家的“魅力城市”在南宁市共同发表了《“中国—东盟魅力之城”宣言》,将“加强互利合作、促进和谐发展”作为各国“魅力之城”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2.
位于黑龙江中西部、松嫩平原中部的大庆,52年前还是一片荒芜的盐碱地,但自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第一次喷出工业油流,“大庆”这个源于石油、取之国庆的地方,只用10年时间就建成了一个各项社会功能兼备的城市型企业,再用十年时间,便完成了从生产矿区向城市的建制,从此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跨步迈向魅力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创新之城、文明之城,叫响全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群众》2008,(2):34-34
近年来.常熟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以人为本,立足又好又快。注重统筹兼顾,促进社会和谐,更加重视产业优化升级、城乡优化布局、环境优化发展.努力推进常熟由“城市品牌”向“品牌城市”、“旅游城市”向“休闲城市”、“小康城市”向“幸福城市”转变.全力打造“经济繁荣之城、山水文化之城、生活品质之城、文明和谐之城”。本期封面为与蓝天相拥、与碧水相抱、与绿色相伴的常熟市尚湖旅游度假区一角。  相似文献   

4.
《当代广西》2005,(18):13-13
从第二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起,中国和东盟各国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或地区,参与国家专题展区的“魅力之城”主题推介,综合展示其在贸易、旅游、投资、科技、文化和人力资源合作方面的发展成就和商机。据了解,国家专题“魅力之城”展区的11个国家已经全部书面确认参展城市:中国(北京)、文莱(斯里巴加湾)、柬埔寨(暹粒市)、印尼(雅加达)、老挝(琅勃拉邦)、马来西亚(布城)、缅甸(曼德勒)、菲律宾(宿务)、新加坡(新加坡)、泰国(清迈)、越南(河内)。“中国-东盟魅力之城”将成为本届博览会的一大亮点。本刊将选择介绍展现“魅力之城”之魅力,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蔡四宏 《创造》2011,(10):67-69
芒市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68.23公里,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是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门户。芒市自然景色秀丽,历史文化璀璨,民族风情淳朴,被国内外誉为“孔雀之乡”、“黎明之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107CCTV中国年度品牌城市、省级园林城市、云南省四大旅游热区之一。  相似文献   

6.
《今日浙江》2010,(24):F0002-F0002
人间天堂 品质之城 杭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连续19年保持经济两位数增长,户籍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杭州先后被联合国授予“人居奖”,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城市总体投资环境最佳城市”第1名,连续6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1名,连续6年被新华社《晾望东方周刊》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1名。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座美丽之城,满城榕树,鼓山苍翠,西湖澄澈。这是一座文化之城,人们遵从冰心老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叮嘱,“三坊七巷”书声犹闻,“书香门第”、“读书明星”不断涌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赋予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的魂魄,在日新月异的变化背后,是一座走过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对“开风气之先,创天下永福”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8.
吴朝忠  王树华 《群众》2020,(2):66-67
城市国际化是指随着城市在人、财、物、信息及整体文化等方面进行跨国界相互往来与交流活动的不断增加,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影响到国外的过程以及国际性城市的形成过程。可以说,城市国际化发展的程度反映着这个城市所在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柏林是仅次于伦敦和巴黎的欧洲第三大国际性城市,凭借丰富的文化设施、多元的移民人口、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优秀的科教资源,柏林快速推进城市国际化,在国际上享有“文化之城”“创意之城”“知识之城”等美誉。  相似文献   

9.
徐明 《群众》2009,(8):24-25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中间有吴江”。在新的发展阶段,吴江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思路,主动实施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基本方针,以城市化的思路建设农村,以工业化的理念改造农业,以市民化的定位培育农民,大力推动吴江从利居之城、宜居之城向乐居之城转型升级。实现了城乡居民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0.
扬州大发展     
杨祖 《现代领导》2006,(1):24-24
2005年6月.润扬大桥的开通,标志着江苏扬州从此把江北的帽子扔进了长江.阔步从“运河时代”走向“长江时代”,从运河之城走向滨江城市。  相似文献   

11.
李炼 《小康》2010,(8):102-103
重庆,变化之城。不管是否忌讳“火炉”的称号,毋庸嚣疑的是,无论如何变化,这个城市永远给人一种“火热”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一座城市的精神,并不粉刷在高楼之上,书写在书本之中,一座城市的精神,流淌在城市的每条街道,镌刻于每张擦身而过的人的脸上。“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钟南山院士含着热泪这样评价。武汉的英勇,在于它的坚靭,在于它的达观,在于它的守义,更在于它是湖北之城,中国之城。  相似文献   

13.
新兴的钢铁基地攀枝花本刊记者吕晖自重庆沿江上溯,经宜宾向西南约800公里,有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屹立在崇山峻岭中,这座城市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攀枝花。攀枝花是一种花的名字,可有谁能想得到,拥有“花名”的这座城市却是一个钢铁之城。这里是中国重要的钢铁、钒...  相似文献   

14.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杭州,人称“天堂”。有引人折腰的秀美湖山,有让人留恋的文化积淀,也有令人向往的富足生活。在这座占尽了世上风光的城市,人们正在协力打造品质生活,决定把他们的城市变成“品质生活之城”。  相似文献   

15.
张军  彭娟 《学习与实践》2009,(4):136-139
本文以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分析武汉市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论述了将“两型社会”的精神融入现有武汉城市旅游形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提出武汉现有的“白云黄鹤知音江城”和“水上动感之都、辛亥首义之城”的旅游形象与“两型社会”的精髓与发展目标是一致的。文章构建了“两型社会”城市旅游形象建设体系,并就建设武汉市“两型社会”旅游形象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克 《观察与思考》2009,(16):42-43
早在七百年前,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便在闻名于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把杭州誉为“天堂之城”,称赞杭州是“世界上最宏大壮丽的城市”。  相似文献   

17.
周范才 《小康》2010,(8):96-99
炎炎夏日,你是否所处“火炉之城”? 城市的标签不只有地域之分,同样也有季节之分。 热到何种程度才能称之为“炉”呢?据称,气象学上早有过定义:  相似文献   

18.
周宇 《观察与思考》2009,(14):38-39
俗话说:“一座城市,三分靠建,t分靠管”。这一俗语看似朴素,却隐含着深刻的哲理。尤其是如何“管”,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它既有“堵”的含义,更有“疏”的要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去年以来,杭卅J市提出了“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和“建设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的目标,全体城管执法队员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加大了对城市管理“堵”的力度,杭州的城市面貌变得更加整洁、有序和美观,这一点已得到了杭州市民的普遍认同。然而城市管理深层次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在这“整洁、有序、美观”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尽管执法队员忍辱负重、努力拼搏,也只能有限改变这一现状。 城  相似文献   

19.
张欣 《淮海论坛》2014,(1):45-46
城市是“城”与“市”的组合词。“城”主要是为了防卫,并且用城墙等围起来的地域。《管子·度地》说“内为之城,内为之阔”。“市”则是指进行交易的场所,“日中为市”。一个区域作为城市必须有质的规范性,即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通常是周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  相似文献   

20.
黄坤明 《今日浙江》2012,(12):54-54
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杭州市将着力推进学习型城市、创新型城市、生态型城市和安居乐业示范区、城乡统筹示范区、人文法治示范区“三城三区”建设,加快建设“东方品质之城、幸福和谐杭州”,努力在推动创业创新、提升城市品质和文明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上继续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头作用,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