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的“中和”哲学与茶道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小华 《学习与实践》2007,(11):158-160
"中和"是中国儒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对中国茶道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儒家文化的精髓,主要体现在"中庸之道","中和"哲学或"中"的境界上。儒家茶人及其文化也无不体现了这种精神。从发展角度看,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则应归之于儒家学说。这一核心就是"和"的思想境界,实际上也就是儒家哲学的"中和"思想。  相似文献   

2.
赵方方 《传承》2009,(20):142-143
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楚国人,姓李,名耳,字聃。作为我国道家文化的创始人,他在《道德经》(又叫《老子》)一书中深入阐述了丰富的哲学、伦理、政法、军事等思想,尤其以哲学思想见长。《道德经》哲学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建一代规模,而且对当今世界也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师晓霞 《新东方》2006,(2):35-38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作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长期存在,但是在中国民族心理的形成过程中,道家的影响恐怕不亚于儒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鲁迅先生就说过,中国文化的根基是道家思想。其实,儒道两家在中国长期共存共荣、相生互补,共同承担着社会主流思想的角色,塑造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而论,道家的影响也不逊色于儒家,甚至西方人对老子的兴趣要甚于孔子。一本《第五项修炼》在西方引起巨大反响,一时也风靡中国,但细看其要点正是老子的理念。西方人如此钟爱老子,有学者解释是因为孔子讲伦理,老子讲智慧,西方人似乎对智慧…  相似文献   

4.
崔永东 《传承》2011,(13):83
司法平衡问题是中西古代思想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他们在此方面多有论述。司法平衡的理念在中西司法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司法平衡的理念又与中西哲学传统中的"中庸之道"有密切关系。中国古代的儒家与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都讲"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一种寻求平衡的方法,它可以适用于各领域。在司法层面上,它既是一种平衡不同利益的方法,也是一种平衡不同审判依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崔永东 《传承》2011,(5):83-83
司法平衡问题是中西古代思想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他们在此方面多有论述。司法平衡的理念在中西司法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司法平衡的理念又与中西哲学传统中的"中庸之道"有密切关系。中国古代的儒家与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都讲"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一种寻求平衡的方法,它可以适用于各领域。在司法层面上,它既是一种平衡不同利益的方法,也是一种平衡不同审判依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楚国人,姓李,名耳,字聃.作为我国道家文化的创始人,他在<道德经>(又叫<老子>)一书中深入阐述了丰富的哲学、伦理、政法、军事等思想,尤其以哲学思想见长.<道德经>哲学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建一代规模,而且对当今世界也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将老子的道和高级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相比较 ,认为它们的基本内容相同 ,有很大的重合面。笔者以此断定 ,道实质上就是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是高级辩证法矛盾概念的雏形。同时 ,道又包括本体论 ,体现老子独特的思维方式 ,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8.
欧阳祯人 《求索》2008,(10):204-207
本文依据战国七雄的政治状况和儒家经典分析了原始儒家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的优点与缺陷,从文本出发系统地表述了《老子》与《商君书》、《韩非子》的关系,从儒家与道家、法家思想深处的矛盾,从秦国与东方六国的殊死较量中探究了“焚书坑儒”的本质。文章指出,儒学在当代中国的命运,关键取决于从事儒家哲学研究的学者是否能够直面儒家的缺点,并且由此而发扬儒家哲学真正的优点,直面世界的文化主流价值,从历史的不幸遭遇中总结经验,脚踏实地,在否定中前进,在反思中创新,才有可能重振雄风。  相似文献   

9.
诗言志被称为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摹仿说被视为西方文论的基石,它们虽然都是对文学艺术本质规律的探索和认识,但却形成了不同的文论话语体系,使之在理论内涵、逻辑起点、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上有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与中西方不同的哲学土壤有很大的关系,即中国传统哲学的主导思想是“天人合一”式,而西方哲学史上占统治地位的旧传统是“主客二分”式.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强调物我相通、情景交融,甚至以情驭景,这使得人与外物的关系多为一种情感体验;主客二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分离,这使得人与外物的关系多为一种知觉认识,所以西方文论认为文学应表现的是那个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环保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竹 《湖湘论坛》2000,13(2):52-52
中国秦汉有很多古籍提到环境保护,但这些环境保护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不同的,有阴阳五行家的天人相调说。有儒家的天人合一说等。因为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命题,故在此仅讨论天人合一所产生的环境保护观。...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以来,在中国文化哲学研究中,主客模式与科技主义成为文化哲学研究的主导范式,通过审视这些研究范式,可以发现它们对人的存在和发展问题几乎都未给予很好的思考和回答。在反思上述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实践生存论文化哲学观,主张应从实践出发理解人、发展人,从人的存在与发展基点出发理解文化存在的本质与功能,并认为,在建构实践生存论文化观的过程中,西方生存论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思想都是可用以借鉴的思想资源。总的来看,以实践生存论来理解文化,文化就是人类关于自身生存状况的自我意识的意义表达。  相似文献   

12.
安东尼奥·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他的思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有很大的影响。从哲学史的角度来看,葛兰西是很早就提出了“实践哲学”这一概念的思想家。本文试图对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内涵和特征作某些揭示和评论。 一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的提出,与他对哲学的本质和功能的理解有密切关系。 葛兰西认为,哲学是一种精神结构,是一种世界观,它不同于宗教和常识,哲学能够使社会达到意识上的统一性和一贯性。  相似文献   

13.
张天本 《传承》2009,(10):72-73
老子的军事哲学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老子以后的兵家从老子思想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古代兵学文化。老子的战争理念带有和平主义的理想化特征,寄希望于统治者加强个人修养,少私寡欲、实行无为、守柔、谦下来消除战争的根源,使百姓安居乐业,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老子的军事哲学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老子以后的兵家从老子思想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古代兵学文化.老子的战争理念带有和平主义的理想化特征,寄希望于统治者加强个人修养,少私寡欲、实行无为、守柔、谦下来消除战争的根源,使百姓安居乐业,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这些年来,国学比较热。在国学中,儒家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但从整个中国文化来看,除了儒家之外,道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流派。思想史研究中,便有“儒道互补”之说。从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回应来看,道家思想常常得到特别的关注。比如,哲学家黑格尔、海德格尔都曾对道家和老子显示出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6.
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在其《哲学史讲演录》中,把中国战国时代的老子看作古代东方世界的精神代表。这位生活在十九世纪的思想巨人,曾以他深邃精湛的辩证法思想,在西方哲学舞台上进行了一次壮美而深沉的演奏。对于中国哲学,他存有很深的偏见,然而能如此推崇相距二千年  相似文献   

17.
郭象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长期以来,哲学界大都认为郭象哲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其实,郭象哲学的核心是自然主义思想,但由于夸大了自然主义,又走向了形而上学"独化论".当他错误地把自然主义推向极端,移入社会历史领域,就形成了为门阀氏族服务的命定论.  相似文献   

18.
牛卫东 《求索》2013,(11):114-116
儒家思想具有定国安邦、稳定社会的作用,尤其是儒家管理哲学,儒家管理哲学是儒家文化的主体内容,它构筑了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作用。儒家管理哲学以"和与争"、"群与分"、"义与利"、"正人"与"正己"、"无为"与"有为"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为主要内容。同时,儒家管理哲学建立在人性可塑论上,儒家管理哲学是以修己安人为其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仁、礼、中庸,构筑了儒家管理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儒家管理哲学是以中庸之道的原则、变易思想的理论、礼法并用的策略所构成的经权方法为其显著特点。儒家管理哲学所蕴涵的丰富精华,经过损益更新,依然具有着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哲学史体系的泛化及其成因———兼论辨识有误的所谓列宁定义宫哲兵许多人都有一种感觉,读中国哲学史的书,比起读欧洲哲学史的书,哲学味道没那么浓。笔者认为,原因是目前中国哲学史的体系泛化了,哲学混淆在非哲学的杂质中,所以味道不浓了。哲学从其本质上说应该...  相似文献   

20.
儒家的经济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怀承  周宇 《湖湘论坛》2002,15(4):83-85
一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不仅深入地渗透于佛教和道教之中,而且是中国政治文化的基础,也是中国政治思想的理论来源。儒家思想体系并没有对经济方面的直接论述,但我们可以从儒家对经济与伦理的关系、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的阐述中,把握到儒家的经济价值观。笔者认为,儒家经济价值观的内容主要有:(1)生产上重农抑商,以德为本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封建社会各朝代的经济思想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发展经济方面的重农抑商,这是中国儒家经济价值观的一个很明显的体现。表现在政治思想上则是以民为本。儒家认为,“民为邦本,本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