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关于公平、公正及教育的相关论述表明,教育不公平现象将伴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价值体现,不断推进教育公平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题中之意。单靠教育制度变革去实现教育公平显得"势单力薄",教育公平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推进,需要一个"视野融合"的教育公平观,也需要将教育公平的公正原则、合理原则、效率原则作为我国当前教育公平的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2.
教育公平的伦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华岳 《理论月刊》2010,(7):180-182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公平,并最终影响社会成员权利与义务的实现。目前我国教育领域依然存在很多不公平问题,使社会成员的基本受教育权受到损害,也制约着我国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教育公平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伦理学角度对教育公平的理论与现实进行梳理,试图从多个层面探寻我国教育公平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竞争规则平等、机会均等、分配公平、结果平等是现代社会公平的四个主要维度。而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公平的一般含义,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达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教育公平内在地蕴含着对人的关怀、教育利益的分配、教育现实的超越三重理论向度。从教育实践主体看,教育公平直接表现为师生关系的公平;从教育活动过程看,教育公平包括受教育权利的公平、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从教育操作看,教育公平包括教育原则公平、教育操作公平、教育结果公平。  相似文献   

4.
戴文亮 《理论月刊》2012,(4):156-159
教育越来越成为攀登社会阶梯的主要方式,社会个体将其看作是实现个人价值和全面发展的主要门径。教育的地区间、城乡间、学校间发展不平衡以及教育领域内的各类不和谐现象引发人们教育公共服务强烈的不公平感,追求教育公平已成为缓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教育公平问题成为社会热切关注的话题,教育公平反映了社会主体对现代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诉求。公共服务理念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了教育领域,教育公平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以公共服务为教育公平的分析视阈,不仅符合当下的社会理念,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公平的宪政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是当今社会追求的普世价值,然而,宪政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公平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承担着基础性的作用。教育公平,是指公民的受教育权能够通过制度性的保障而公平地得以实现的一种社会权利分配状态,它是社会公平在受教育权方面的具体表现。宪政包含人权、民主与法治三个要素,而教育公平是人权的必要内容,是社会民主的发展基础,是法治实现的重要保证;教育公平通过对人权、民主与法治三个方面的综合作用来促进宪政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教育公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教育公平指的是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接受相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公平。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懈追求的目标。教育公平问题是社会公平问题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体现。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是教育法治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关键所在。要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就必须在教育立法与教育法实施过程中,遵循平等保障、差别对待、利益协调、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五大原则,它们是教育公平制度构建的灵魂和根本指南。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教育权利平等是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平等权利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接受教育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教育机会均等就是要使每一个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都能依法享有平等的、充分的受教育机会。教育公平是世界各国教育制度的道德基础和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温家宝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开幕式上致词:“教育公平是全民教育的灵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中国促进教育公平中政府责任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景涛 《前沿》2006,(12):84-85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无可避免地成为公共政策的重大命题。本文在提出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问题凸现的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对政府责任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这个主要矛盾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和教育质量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此,应通过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加以解决。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是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动力,是阻断贫穷代际传递的助推器,是推动社会阶层流动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人大建设》2005,(9):55-55
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在《南风窗》上撰文说:据我观察,当前,中国教育领域的不公平有三大体现:一是资源配置不公。国家教育投入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投入甚少:二是义务教育城乡不公平,即城市学生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而占全国人口比例70%的农村人口却没有基本实现义务教育:三是发达地区与其他地区在高考制度上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  相似文献   

13.
教育:呼唤公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55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教育公平成为专家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成为备受公众关注的焦点。这反映了两方面的变化:一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在变化,公平观念开始渗透进对教育问题的审视中。二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领域里效率优先的取向深刻地影响到教育领域,面向市场经济的教育改革本身带来了一些不公平,使大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正在接受考验。  相似文献   

14.
戴文亮 《前沿》2012,(20):122-123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公平必然渗透到民族教育领域,民族教育公平成为新时期民族工作重点.民族文化多样性一直是人类社会的显著特点,多元文化为民族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分析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公平理论、论证了多元文化与教育公平间的关系进而提出民族教育公平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的实践,高校在法治校园的建设中已取得初步成效,并获得了部分经验,但是,在高校教育领域内长期存在的一些纠纷也昭示着高校法治化的目标还远未实现。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法治高校的内涵不清,当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因为它直接决定了法治高校建设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高见 《求索》2011,(8):169-171
环境教育是提升公民环境意识和促成其具有保护环境行为的重要教育领域,但是中国的环境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而实现环境教育的立法无疑是克服目前环境教育缺陷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环境教育有很强的立法迫切性,同时以国外良好的环境教育发展实践和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社会、法治来看,环境教育立法也存在较现实的可行性。我国未来的环境教育立法应该在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制定完善的环境教育法律制度,实现环境教育长期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记者 《群众》2013,(5):66-67
记者:沈厅长,您好!首先请您谈谈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解? 沈健: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教育公平的基本内涵就是在现实社会条件下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可能的教育平等。一般来说,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三个基本方面。起点公平是指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18.
按照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有关社会公平的表述,一个教育公平的社会最关键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使人享有教育平等的机会和权利,怎样才能使这种平等的机会与教育的差别原则得以维持,并在此基础上体现教育的自由、效率和福利优先的原则,除非存在一种教育权利的分配有利于最缺乏教育者。这种教育公平的价值观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观。当然,这种教育公平的价值观是教育公平的比较理想化的状态,实现它,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我们现在急需要解决的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怎样才能使人享有教育平等的机会与权利。教育的不公平状态与社会公平在某种…  相似文献   

19.
程水英  胡朝阳 《前沿》2005,(6):76-78
在民主与平等思想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要求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也越来越密切。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精英教育与机会均等问题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教育公平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完全的教育公平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即以人民群众为本,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为根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和谐社会必然是公平、正义的社会,是法治的社会。民主法治既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