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华 《法制与经济》2008,(13):67-69
现阶段,法学界有学者提出我国参照国外立法例建立民事公诉制度,呼吁应赋予检察机关一定范围的民事公诉权。结合我国国情,笔者认为,要建立民事公诉制度,就必须对民事公诉制度可行性进行必要探讨。  相似文献   

2.
民事检察制度是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当今各国立法中均对检察机关参与或提起民事诉讼做出规定。我国法律没有赋予检察机关完整的民事公诉权,而只规定了检察机关对民事案件的抗诉监督权。民事公诉的缺失和抗诉监督的薄弱使我国民事检察制度存在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本文指出通过对国内外民事诉讼检察制度的比较分析以及结合我国制度现状,可以重新整合民事公诉与抗诉监督的关系,以民事诉权为基础,构建我国以民事公诉为主、抗诉监督为辅的民事诉讼检察制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民事公诉实践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对建立民事公诉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在民事公诉程序的具体设计上,还存在不同观点。民事公诉立案范围应限制在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这个中心主题上,检察官以“公诉人”身份出席民事公诉案件法庭,彰显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关的司法性质和宪法定位。  相似文献   

4.
民事检察制度是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当今各国立法中均对检察机关参与或提起民事诉讼做出规定.我国法律没有赋予检察机关完整的民事公诉权,而只规定了检察机关对民事案件的抗诉监督权.民事公诉的缺失和抗诉监督的薄弱使我国民事检察制度存在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本文指出通过对国内外民事诉讼检察制度的比较分析以及结合我国制度现状,可以重新整合民事公诉与抗诉监督的关系,以民事诉权为基础,构建我国以民事公诉为主、抗诉监督为辅的民事诉讼检察制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一些侵犯公共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建立民事公诉制度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仅从建立民事公诉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钟霞 《法制与社会》2010,(34):185-185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是现阶段我国诉讼领域讨论的热点,我国法学工作者对检察机关应否提起民事公诉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阐述了我国建立民事公诉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公诉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梅 《法制与社会》2010,(15):20-21
本文先介绍了目前关于民事公诉制度合理性的理论依据及建立这一制度对解决上述问题可能具有的裨益,后结合我国实际,指出民事公诉制度不是解决问题的合理选择,承担解决问题首要责任的应是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8.
民事公诉是指对于特定范围内的涉及重大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有关公民重要权利的民事案件,在无人起诉或当事人不愿诉、不敢诉、不能诉、怠于起诉的情况下,由特定的主体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追究违法者的民事责任,以保护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民事公诉制度在我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是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本文拟从释疑、存在问题的角度探讨我国建立民事公诉制度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民事公诉”这一概念目前并无权威定义,一般而言它是指:检察机关在法定情形下,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法秩序,以国家的名义将一定种类的案件提交人民法院审判的制度。在民事经济关系日益复杂化、国际化,加强国家公权力在民事、经济领域中干预力度的呼声日渐高涨的背景之下,民事公诉制度已经从理论讨论的范畴迈入了司法实践的领域。但笔者以为确立民事公诉制度不但在理论上有难以逾越的障碍,仓促运用于司法实践中更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民事公诉制度难以突破的两大理论障碍 1、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框架之下,民事公诉制度找不到依存的法律依据。 从历史上看,我国法律曾有一段时间确立了民事公诉制度,允许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立法正式确立民事公诉制度始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组织法》,该法第4条第6项规定:地方各级检察机关对于有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要民事案件有权提起诉讼或参加诉讼。1957年9月最高法院制定的《民事案件审判程序(草稿)》第1条也有类似规定,允许检察院对“有关国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检察机关为了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承办了一些民事公诉案件,但同时也引起了法学理论界和法律实务者的广泛关注和不断争论。笔者来自基层检察院,对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的问题也给予了较多的关注。本文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完善我国法律监督的客观要求入手,首先分析了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对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的具体操作程序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构想,以期为我国的司法改革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1.
国家民事公诉:检察权的新型配置与制度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检察权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求来考察,检察机关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角色定位,使其具有承担国家民事公诉权能的自然身份,有充分理由将民事公诉纳入我国检察权新型配置的视野。我国民事公诉法律制度的构建,需要对检察机关的诉权和诉讼法律地位,公诉案件的受案条件、范围和管辖,公诉案件的证据规则,公诉案件的审理、裁判和执行等具体内容进行合理设计,既保障检察机关依法履行职能,又避免与政府公权力的行使和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则产生冲突。  相似文献   

12.
检察机关参与民事公诉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检察机关是我国法律监督机关。在此宪法制度的前提下,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应该限于几种特定类型的案件范围内。检察机关可以通过直接起诉、支持起诉、督促起诉和参与起诉四种方式提起民事公诉。为了实现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职能,我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其他相关法律应该作适当修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源于私人范畴的民事关系日趋社会化,人们的权利观念正由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要求对公益损害提供法律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以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益为宗旨的民事公诉制度呼之欲出。所谓民事公诉是指检察机关在法定情形下,为维护国家利益或社会公益,以国家的名义将一定种类的民事案件提交人民法院审判的制度,目前,我国多数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4.
民事、行政公诉是指检察机关对于特定范围内的某些涉及重大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及有关公民重要权利的民事及行政案件,向法院主动提起民事、行政诉讼,追究违法者的民事、行政责任,以保护国家、社会和公民合法权益的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15.
张学武 《法律科学》2008,26(2):97-103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是以保护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为中心构建起来的。赋予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由检察机关作为(权利主体抽象、或者说缺位的)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利益的代表,参与民事诉讼,具有坚实的法理基础与宪政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王新红  彭玲 《时代法学》2005,3(3):61-64
消费者权益是一种分散的、弱小R权益,对其进行司法保护需要建立特别的诉讼制度。我国台湾地区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了小额诉讼、选定当事人诉讼、团体诉讼和民事公诉制度,形成了消费者、消费者保护团体和政府共同参与维护消费者权益诉讼的司法保护体系。我们应当借鉴台湾地区的作法,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司法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7.
民事公诉制度在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但已为很多学者和司法实践者所推崇。本文试从现实、立法、法理三个角度探求民事公诉产生的基础,并针对否定论者的观点,从民事公诉权与当事人处分权、与审判权、与行政权的关系入手论证民事公诉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8.
环境民事公诉适格原告的实践考察与立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勇 《法治研究》2013,75(3):23-29
环境民事公诉是维护环境公共利益的一种司法救济形式。目前我国并无具体的环境民事公诉的规定,而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使各地检察机关和环保行政机关开始进行环境民事公诉的探索。这些探索获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也遇到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梳理和解决,很可能会使环境民事公诉陷入困境。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是通过立法明确环境民事公诉的适格原告和诉权行使条件。检察机关、环保行政机关都具有提起环境民事公诉的诉讼资格,但考虑到我国司法权、行政权配置的状况和环境司法的要求,两者在诉权行使的顺位和要求上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9.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之权力解析及程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燕 《法学论坛》2012,(4):130-137
我国的检察权是一种复合型的权力,法律监督权和公诉权是其最主要的两种权能,这两种权力在本质上存在不可兼容性。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权力源自其公诉职能。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构建应该首先在宪法上明确其公诉职能,并以此为据,在《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民事诉讼法》中确定检察机关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公诉人"地位,设置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特别程序。  相似文献   

20.
狭义上的法律监督是指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法的实施所实行的监察与督促。在宪法和法律意义上,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的主体。刑事公诉权作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权能之一,其产生是保护国家利益和公共秩序的需要。本文认为在民事领域推行公诉制度与实行刑事公诉制度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