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刑法典第20条第三款设立了一个被刑法学界称为“无限防卫”或“无过当防卫”的条款、根据这一条款的规定,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它是当代中国刑事立法上的一种“突破”,是适应了“罪刑法定”原则的枣农.在一宁程度上改变了正当防卫立法传统格局,但同时它也带来了理论界对这一条款的法条用语以及具体适用和价值取向上的颇多争议。由于无限防卫是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之一,它的正确行使与否,对于我国司法界有很重要的意义。为此,正确地理解法典中对无限防卫条款的含义,是非常必要的。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一种排除社会危害性的…  相似文献   

2.
马宏 《新东方》2001,10(2):64-66
新刑法在修订时,对正当防卫的限度进行了新的界定,并增设了无限度防卫的条款,从而在立法上赋予了公民在特殊情况下具有特殊防卫的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公民行使特殊防卫权,在防卫时间和防卫对象上尚缺乏具体的法律依据,相当部分的人们因不甚了解“特殊防卫权”的含义而无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这些无疑会影响和制约着公民依法行使特殊防卫权。  相似文献   

3.
兜底条款在打击犯罪、维护秩序、保障刑法稳定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兜底条款的模糊性和概括性导致其适用的不统一和刑罚的扩张化问题日益突出,破坏了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正确采纳法律解释的方法规范兜底条款的司法适用,克服兜底条款的固有缺陷,是协调兜底条款社会防卫和人权保障机能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含有加强美台军事合作条款的《2003财政年国防授权法》,其中第120条款——“增强台湾防卫”,悍然要求美国军方“执行一项对台湾军队进行联合作战训练和实现美台军方高层互访的全面的  相似文献   

5.
张少华 《湖湘论坛》2003,16(4):64-65
无限防卫是刑法赋予公民的特殊防卫权利 ,正确实施无限防卫权对维护社会稳定 ,鼓励公民同暴力犯罪分子作斗争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从无限防卫的概念和立法背景入手 ,全面论述了防卫的特征 ,提出了完善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刑法第20条第3款(以下简称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以上这样不负刑事责任的防卫权我们称之为无限防卫权。实施了以上防卫,我们称之为无过当防卫。这一条文是针对我国1979年制订的刑法中有关正当防卫的条文而制订的,它在相当程度上扩大了正当防卫的范围,缩小了防卫过当的范围。这一法律条款的制订,在我国法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7.
非法经营罪是由1979年颁布的《刑法》规定的投机倒把罪分解而来,并且被列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章节,其第四项规定的"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即非法经营罪的兜底条款。其表述涵盖广泛,从而使它在避免刑罚处罚空隙、充分发挥刑法的保护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确地采纳法律解释的方法规范兜底条款的司法适用,是协调兜底条款社会防卫和人权保障机能的必要途径。笔者在本文中,将结合一起亲身经办的适用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的案件,对该条款的理论内涵及司法适用问题发表一些学理见解。  相似文献   

8.
<正> 现行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现行刑法这一条款的规定,是否意味着“无限防卫权”的确立?肯定与否定各说均有。笔者持肯定说。现略述己见。  相似文献   

9.
对新刑法第 2 0条第三款的理解不仅是称谓问题。该条规定的三个条款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组合体。正当防卫制度的特别法律规定是利大于弊。在特定情形下的无结果限度限制的防卫仍然是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10.
楼伯坤 《前沿》2003,(12):122-125
对新刑法第20条第三款的理解不仅是称谓问题.该条规定的三个条款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组合体.正当防卫制度的特别法律规定是利大于弊.在特定情形下的无结果限度限制的防卫仍然是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11.
陈文华 《青年论坛》2011,27(1):106-110
控辩双方权力(利)的平衡是刑事质证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08条是辩护律师获取证据材料的重要管道。然而现在的150条却几乎把这条管道截断了。后者可以避免先定后审的缺陷,但却使控诉权进一步膨胀辩护权进一步萎缩,导致质证流于形式。倘要让质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赋予辩方更多的辩护权,以此制衡强大的控诉权。  相似文献   

12.
环境防卫权与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在防卫的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别,因此不可以混同。环境防卫权基本构成要件有防卫的起因是环境侵权行为,防卫的主体是受环境污染等环境侵权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环境防卫的时间条件是危险状态仍然存在时即可实施防卫行为,防卫对象是实施侵害行为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在防卫限度上是主体行使权利时不得越出权利的控制边缘。公民的环境防卫权需要立法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律师辩护制度与国际标准相比 ,在辩护律师的角色定位、侦查机关的“迅速告知”义务、辩护律师的讯问在场权、协商交流权、法律援助权、知情权、调查取证权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为使我国的律师辩护制度与国际标准进一步协调 ,必须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确定侦查阶段律师的辩护人地位 ,强化侦查机关的迅速告知义务 ,赋予辩护律师讯问在场权 ,保障辩护律师与被追诉人的协商权 ,完善律师的知情权和调查取证权。  相似文献   

14.
紧急避险是一种合法行为,但该行为对无辜第三人造成了客观上的侵害,无辜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该如何保障?根据社会连带义务理论,紧急避险行为具有合法性,但人们所承诺的连带义务是有限度的。从无辜第三人自身的立场来看,紧急避险人的避险行为是针对第三人的"不法"行为,无辜第三人因此有防卫权利。同时,第三人防卫权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正当防卫,这种防卫权是有限度和有区分的。针对财产法益的侵害,第三人有更高的容忍义务,而针对人身法益的侵害,第三人可以进行有限度的防卫。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和概括了美国和日本国防工业产业组织模式的特点,分析了我国国防工业产业组织的问题,并对美日中三国国防工业产业组织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对我国国防工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陈述和申辩权是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作出前向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进行处罚告知法定必经程序的重要内容,是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一项重要的"事前救济"权利。执法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对该权利的行使,损害了其合法权益。加强法治理念,提高程序公正意识,加强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以及律师介入等,对于保障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陈述和申辩权、促进公正执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在对抗式司法理念的指导下,加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强化其辩护权以及实现控辩双方平等武装成为刑事诉讼立法的焦点。伴随我国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程序公正在刑事诉讼法中地位的提高.程序性辩护逐渐进入立法者的视野。《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确认了程序性辩护制度,并构建了相应的配套机制.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应当从构建司法审查制度和优化程序性制裁机制两个方面进一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美国早期民主政治对后续的社会制度有着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律师业也在19世纪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目前关于美国早期民主对刑事辩护权发展之影响的研究却鲜有作品涉及。本文梳理了美国早期刑事司法环境,描绘了19世纪末期的辩护制度发展历程,对比了古代中国集权体制下的刑事司法制度。将美国刑事辩护权发展的实质性因素归纳为:人民主权原则在刑事司法制度中的贯彻,多元分权制度给予辩护权发展的空间,以及司法的最终权威是辩护权发展的强力助推。最后,刑事辩护权发展的最终归属将是权利自由。  相似文献   

19.
《人权》2016,(1)
In regard to the people's court's infringement upon the litigation right of defendants,there are two relief means in our country: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and appeal,neither of which can realize the goal of relief.The conflict between interrogation and defense has to do with the lack of relief mechanism.To solve the problem concerning relief to the defendant whose litigation right is infringed upon the court,independent procedural appeal mechanism must be establishe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and factual appeal must be properly dealt with.The procedure for procedural appeal should be mad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cedural appeal.  相似文献   

20.
我国职务防卫面临法律适用层次低、适用性不强、法律性质不明确、防卫权不能正常行使等困境。刑法应科学地重构防卫制度体系,为职务防卫正名。职务防卫发动的法律依据、正当化事由与正当防卫基本相同,国内外刑事立法可鉴之先例,是我国刑法为职务防卫正名的可行性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