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民生问题:历史演进与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是以农民工的形式实现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民生问题就是农民工群体的基本生存权益、社会经济权益和发展进步权益不能有效实现的问题。当前,深入研究农民工民生问题,推进农民工民生利益保障机制建设,有利于保护和开发我国劳动力资源,维护我国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路明 《北京观察》2003,(7):9-10
非典对农村经济有一定影响,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影响农民工流动。目前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是外出打工,劳务输出减少将影响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工现在近1亿人,其中跨省区流动的有3600万至4000万人,从目前调查情况来看,返回农村的农民工约800万人左右,其中有400万人左右是季节性返回,还有400多万人是因为非典影响而返回。二是影响农产品出口。由于非典的发生,许多国家提高了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质量要求标准,目前禽肉出口基本停止;对周边国家的活畜出口,由于口岸封关,生猪、活牛出口也基本停止。非典对畜产品出口数量的影响估计减少2/3以上。三是影响乡镇企业发展。乡镇企业中第三产业受到较大影响,预计乡镇企  相似文献   

3.
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理论及实证分析,探讨在市场状态下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输出地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一、农村劳动力流动分配的理论分析在我国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民工潮”,农民工为实现自身劳动力价值而非为了改善个人福利进入城市。从经济  相似文献   

4.
李斌强 《求索》2005,(4):94-95
一 我国就业问题的现实障碍我国的就业体制虽然经历了 20多年的改革历程,初步形成了就业市场化,但还存在着诸多的障碍影响着劳动力自由流动、平等竞争,阻碍了就业数量的增加和就业结构的调整。(一)市场管理障碍。目前我国还普遍存在劳动力就业机会不均等、竞争不公平、价格信号有偏差问题,已经对员工自由流动、自主择业,企业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构成障碍。农村劳动力存在自由流动、公平就业的障碍。由于农民工的工资、福利水平低,所以相对于城镇劳动者,雇佣农民工所需的人工成本低,城镇劳动者由于享受着较高的工资水平和福利水平,其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5.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民工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金融危机通过农民工就业集中地区、农民工就业行业、农民工人力资本劣势等途径影响农民工工资水平,具体表现为农民工工资增长幅度下降、沿海工业部门农民工收入下降、农民工工资整体水平下降和农民工精神收入下降。农民工劳动力市场重构是后危机时代的积极反应。执行最低工资保护、提高人力资本、促进农民工有序流动和加强社会保障建设能提高农民工收入。  相似文献   

6.
去冬今春,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袭击了经济形势进一步向好的中国经济。从去年11月份发现第一例“非典”到现在,“非典”在全国传播的势头仍然未能得到遏制。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由于中国经济结构的特点和自主性经济增长机制的形成,“非典”对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会带来一些局部的负面的影响,但从整体上不会妨碍今年经济增长7%的目标的实现。一、“非典”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俗话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非典”作为一种疾病,不管他多么可怕,人类总能够…  相似文献   

7.
我国加入 WTO 之后几年内对就业格局尤其工业部门吸收的劳动力总量影响不会太大,但对我国就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比较突出:一是劳动力自由流动程度将不断扩大,二是工业劳动力市场的上层即人才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三是经济的全球化使劳动力市场的国际标准成为影响工业劳动力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扩大就业就成为一个重大问题,需要采取诸多得力措施:1.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促进就业的可持续增长。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同时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等,广辟就业领域、就业门  相似文献   

8.
浅议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从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来看,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采取制定和完善保护农民工权益的专门法律、法规和政策,改革就业制度,加强农民工的培训,改革农民工的管理机制等方面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9.
《创造》2009,(2):63-63
在金融危机的笼罩下,一份工作对于那些农民工尤其是失地农民工而言,弥足珍贵,而在更深层次上,农民的钱袋、农民工的饭碗,与中国整个社会的转型、经济发展机制的改变结合在一起。在当前的经济困局中,解决农民工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不仅仅是对他们生存状况的关爱呵护,对他们多年来反哺城市的补偿,更是疏通中国经济瓶颈、率先实现经济复苏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
结构性贫困:流动农民工的弱势处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流动农民工是中国社会中的一个庞大的流动群体,是社会流动的主体,每年春节前后的民工潮是其最突出的表现。中国流动农民工总数在8000万人至12000万人之间,而且每年约以100万人的速度增加。中国流动农民工是一个在不断增长的群体,如果将这部分农民工与本地城镇中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相加,则人数超过2亿,接近中国城市居民的总数。无论从其特点、经济基础、组织管理,还是从群体意识来看,均成为可以和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并列为转型期中国的三元结构中一元。农民工整体上处于城市社会的底层,其经济与社会地位低下。流动农民工作为边缘群体在城市社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农民工市民化是基于乡城劳动力两阶段转移的“中国路径”而提出的理论命题和现实课题。城镇化进城中的农民工是一个逐步分化的过渡性群体,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第二代农民工不仅是一个在社会经济特征和个人特征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有着诸多显著不同的流动群体,而且也是最有市民化愿意和亟需市民化的群体。在受传统体制影响依然显著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着认识偏见、政策排斥、制度抑制和农民工自身素质低下等多重障碍。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需要分别从农民工的农村退出、城市进入和城市融合三个进程环节着手。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平等就业权法律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琦 《湖湘论坛》2007,20(6):56-58
农民工就业权因户籍制度、劳动力二元市场、歧视农民工就业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存在缺陷等而不平等,影响了农民、农村、城市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完善就业权实体法和程序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强化就业权中政府责任,使农民工平等就业权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镇化的现状、障碍与推进策略(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仍是以劳动力流动而非举家迁移定居为主,全国80%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农民工都是流动就业,举家迁徙的农村人口仅占20%左右,这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一个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结构转换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劳动力,正在逐步成为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队伍的主要组成成员。尽管在各级的重视和各方面的努力下,农民工权益保障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和提高,但由于历史观念、社会制度和农民工自身因素等原因,这一部分既有农民身份,又有工人职业的人员,在劳动和社会各方面的权益还得不到充分的保障,严重影响了农民工队伍的成长和企业的发展,进而影响了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为此,笔者结合职业介绍工作,就莆田市农民工权益保障状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认为,当前要进一步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构建和谐就业的用工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当今中国来说,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加入WTO后所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从就业形势看,加入WTO后,中国的劳动就业问题就开始从两个层次上受到影响和波及:一是直接影响,即劳动力在要素市场上的竞争;二是间接影响,即国内外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改变了我国的原有产业结构,并进而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影响就业。劳动力就业呈现出以下新特点:1、行业分化。加入WTO后,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增加,相应要带动商贸、港运、物流管理等行业的急剧发展,资本市场也要逐步对外开放,在商品流动的带动下,资本流动将迅速增加。与商…  相似文献   

16.
何文举  殷志云 《求索》2007,(5):64-65
中国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采取的不是世界各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普遍采取的劳动力和人口转移方式,而是农民工流动方式。因此,如何发展我国非正规就业,如何构建其支持系统,乏蓝本可复制。本文从市场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社会支持体系三个维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低落的股市、下滑的出口、减慢的增长、对未来悲观情绪的蔓延等等,都表明了经济大气候中的又一个寒冬的到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已经形成了一种“出口导向战略”的中国,不再像面对原先的东南亚金融风暴那样置身事外,脱身和幸免只能成为过去式。出口导向企业受挫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绝不可能是局部的、临时性的。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它将直接影响中国依靠出口导向战略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格局,影响沿海地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影响内地农民工的跨地域流动和非农就业等等。金融危机就像是一种肆虐的病菌。遇到这样的病菌,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积极应对。否则,市场将成一潭死水,过去的辉煌也将被颓废的病菌符号高速抹去。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农民工问题的突出症结就是农民工就业问题,表现为农民工就业竞争压力大,多数集中在低端劳动力市场,工资较低,福利得不到保障等。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下,农民工遭受的冲击程度最大。在制造业、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农民工的就业比例非常高。由于受劳动技能和教育程度较低的限制,他们最容易在企业减员或裁员中成为主要对象。因此,解决好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经济的焦点,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难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妇运》2009,(6):16-20
一、研究背景 据有关部门数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在我国有1.3亿外出就业的农民工。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预计大约有2000万农民工由于无法找到工作而大规模返乡。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往往是农村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重要决策者,其变动不可避免地会对家庭产生冲击,尤其是对农村留守或流动儿童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已经进入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时期.这需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自由、有序地流动,影响、制约农村劳动力能否流动以及如何流动的关键是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建国以来,基于时代要求和发展理念的变化,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经历了允许农民自由流动、严格控制农民流动、引导农民就地转移、支持农民工异地流动、引导农民工市民化等诸多反复与变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转移表现很不均衡,带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