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代君 《理论月刊》2010,(9):45-47
价值是一种关系性存在,价值主体(人)是价值的核心和归宿,价值的生成过程是价值主体、价值客体、社会交互作用的过程。公共价值一方面意指"公共性",即公有性、共创性、共享性、共同性等属性,指向公共事物、公共行为、公共生活领域;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公共价值的"公共性"是基于主体内在尺度的共同性,指向公正与公平。正义是公共价值的实质和核心,人本身是其终极归旨,必须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约束,在公共价值的生成和实现中追求正义。  相似文献   

2.
公共性:公共管理文化的价值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性是一种公有性、共享性和共同性 ,它一方面来源于物性 ,另一方面来源于人性。公共管理 =“公共性” “管理” ,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本质特性 ,同时也是衡量公共管理好坏优劣的价值尺度。公共管理文化是一种追求公共性的文化 ,是一种寻找公共性和实现公共性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基础内涵。政府作为社会公共管理的构成主体,其有关“民政”领域内管理和服务的“公共性”如何,如何适应政府公共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建立公共管理型民政,本文试作初步探讨。一、民政的公共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智新  张杰 《前进》2005,(6):48-48
要全面、准确地认识公共权力的基本属性,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权力的论述,深刻领会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领导权、执政权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全面把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充分认识并理解社会主义国家公共权力的独特属性。权力具有公共性。从权力的来源看,它是起源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需要,在本质上是一种凝聚和体现公共意志的力量,是人类社会和群体组织有序运转的强制力。在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充分体…  相似文献   

5.
共同体:人的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类的存在物。在人的类存在的多种历史形态中,共同体是人的类存在的基本方式。人的共同体存在具有共同性、共在性、共生性和共意性等属性和条件。现代科技和全球化发展日益彰显人类共同体存在和共同体问题的世界历史意义。人类共同体存在不仅承载了以往人类历史发展的全部现实内涵,而且还是人的类本质的最高实现形式。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共同体观念和共同体意识的兴起成为21世纪全球对抗现代人类现实生活中日益出现的分离主义矛盾及现实问题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以及社会发展的公共性价值观念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哲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与共同体思想相关的哲学理论也都无法回避公共性问题.虽然公共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并非显性话语,但从个体性到主体性到公共性再到世界性的思想转变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念演化的总体趋势.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产主义社会、自由人的联合体有着类似的价值诉求.伴随新冠状病毒的全球蔓延,中国正在倡导建设新的世界秩序,突出人类发展实践的公共属性,推动全人类在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的演进中形成世界性的制度文明,从而通过价值共识来消解个体性的矛盾冲突,构建一种协商、共治、共享的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7.
共识是指多元主体形成的共享性的认识和理解,它以差异为前提,是人们积极建构的结果,具有历史性、变化性、公共性、主体间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等特点。哲学史中的一般解释学、哲学解释学、批判解释学、后现代主义解释学对如何形成共识都作出不同解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共识是主体间以理解为取向的精神交往活动,是理解之主体间性的整合形态,是意义的规范结构。  相似文献   

8.
传播作为一种信息互动过程,是指人们通过有意义的符号与通道,表达与理解某种事实、观点、态度或情感,输出与接收某种信息的活动。传播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人类以实践活动为根本的存在方式,根据在实践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可以界定人的本质。实践活动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特征。而主体性特征的基本标志之一就是人类的理性思维,这是保证实践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的基本条件。既然是思维,就一定会有内容和形式。思维的内容一定会通过、表达、传播这种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一个人只有一半是…  相似文献   

9.
(一)人类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要确定活动的目的,首先要搞清楚;人类活动中客观对象的性质、结构以及人类自身的需要是什么:客体的属性同主体需要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前者属于科学认识的领域,后者属于价值问题的范畴.本文谈及的“价值”,是从最一般的意义、从哲学的高度反映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特定关系.包通常包含两方面的规定:一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主体要达到自身活动的目的,总是要有意识的占有和利  相似文献   

10.
潘石 《长白学刊》2010,(6):82-87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不能不涉及人类的本质属性问题,即人性问题。人性科学是一切科学的“心脏”,自然构成经济学之基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人依赖于自然界又主要在人类社会中活动,所以人必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自然性是其社会性的基础与奈件。经济学视阚中的人,绝非孤立的人,而是社会中的人,其中主要是“经济人”。“经济人”的本性,绝非单纯是“利己”的一元性,而是具有“利已”与“利他”二元性,其任何经济行为都是利己性与利他性二元属性的综合或复合体,是利己与利他二元属性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世界恐怖犯罪活动日益猖獗,越来越走向滥杀无辜和血腥化道路,大型群众性活动人员的密集性和安全保卫工作的艰巨性决定了其易受恐怖活动袭击。应对大型群众性活动可能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需要全社会民众的共同参与,应从加强宣传、情报收集、现场控制、反恐实战演练等几方面入手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12.
试论发展权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益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权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权 ,是国际国内人权保护立法的基本原则 ,也是国家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文章对发展权的含义进行了阐述 ,并分析了当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生活生存状况 ,认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当前 ,保护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这一城市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国家应尽的义务 ,并从法哲学的角度阐述了发展权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护立法的法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新型文明形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人类美好生活的实现作为其最高的价值位阶,它必须扬弃基于"中心-边缘"不平衡性发展理念而构建的世界贫富两极化的发展格局,把各国共同发展的共同善的伦理性要求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以落实的基本前提。共同发展理念只有得到全球治理的内在性拱卫,才能把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元治理理念与基于共同发展所要求的共同治理,构成共同抵御霸权性治理的非正义性侵蚀的价值基础,唯有如此,人作为"类"属性而非"种"属性的共同体主体际性才会在共同发展与共同治理的视阈下绽放出来。  相似文献   

14.
行政公共性的生成渊流与历史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雅勤 《中国行政管理》2012,(6):107-111,99
公共行政的自觉建构需要在公共性的研究和探讨中去获得行动方案,而行政的公共性既是一个理论概念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需要规范性阐释也需要描述性考察。然而,学界关于行政公共性的生成历史尤其是演进逻辑的研究尚显不足,这影响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与理解。通过历时性回溯分析,可以看到行政公共性经历了"共同性"形态的萌芽阶段、"形式公共性"的生成阶段和"实质公共性"的萌动阶段。未来行政模式的转换必然意味着形式公共性的式微与实质公共性的彰显,而行政公共性的形式与实质的契合正是以社会转型为历史背景、以民主法治发展为政治平台、以公共利益实现为逻辑主线、以行政主体的价值选择为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5.
李鉴修 《桂海论丛》2011,(2):115-119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赢得新形势下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任务。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赖于卓有成效的对外宣传。文化构成了对外宣传的内容和背景,对外宣传又体现和张扬着文化。文化软实力在对外宣传中发挥效力,扩大影响,对外宣传也因文化软实力而丰富和生动。必须充分认识二者的关系,准确把握文化软实力视域中对外宣传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文明对话与交流中,形成对外宣传新格局,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提升文化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经济人"的道德之维--伦理学视野中的"经济人"误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经济人 ,还是道德人 ,都只是人性的一面。人的道德行为不是全然非经济的绝对无私 ,道德没有一般地要求人们非功灭私 ,而首先达到的是行为的合宜与功效。同样 ,人的经济行为虽然根源于人的利己动机 ,但它与人的道德行为一样 ,也具有可交换的社会化特征。因此 ,作为理论抽象的经济人也有其道德合法性。  相似文献   

17.
日常生活资料的获取与消费活动、日常交往活动及贯穿于日常消费活动与日常交往活动之中的日常观念活动,是日常生活世界的三个基本层面。日常生活世界理论对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启发意义。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应以人为本。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关注学员的日常生活,回归生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使社会主义社会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权》2017,(2)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violent extremist forces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fundamental human rights of th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Strengthening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requires reinforcing the momentum to crack down and prevent the violent acts of extremist forces. As one of the countries that is the victim of violence by extremists, China has taken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tackle the challenges of violent extremism. As President Xi Jinping has pointed out,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ull enjoyment of human rights by human beings is the common goal of human society." While establishing 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for all manki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should take action to effectively address the root causes of violent extremism, maintain a peaceful and secur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defend the basic human rights and well-being of all peoples, so as to ensure a safe and brighter future for all.  相似文献   

19.
法制宣传教育即将完成第六个五年规划的实施,其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应该摆上国家决策的议事日程。从政治、经济、技术和人文等四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地追溯法制宣传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并从国家发展的宏观视野切入分析法制宣传教育的现实状况,可以看出,"市场主导"是法制宣传教育未来发展之最佳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周健 《桂海论丛》2010,26(6):8-12
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社会稳定是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共同责任所在。当前,对广西开展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更迫切、更高的要求,广西要在坚持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特色的基础上,针对问题和不足,在开展"六五"普法时,大力加强民族团结的法制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