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国际移民在中国社会的存在日益引起关注,基于对长春国际移民的考察,我们发现长春国际移民的社会网络构建受到与移民地域特性紧密关联的文化背景、生活场域和工作场域的显著影响,因而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网络建构特征。这一差异性的网络构建对国际移民的社会融入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概括看来:本地网络特性是促进国际移民社会融入的重要助力,而母国网络特性会成为国际移民社会融入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2.
美国苗族移民的社会网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社会学的社会网络关系理论,分析了跨国移民美国苗族所建构的社会网络的模式以及这一网络模式对美国苗族移民的社会流动的影响,考察了该族群的社会网络的构建过程以及该网络对该族群的生存发晨的作用.指出了美国苗族移民所构建的以家族关系为主线的社会网络关系是该族群在美国立足发展的主要支撑.  相似文献   

3.
三峡移民文化的生成与阐释——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是理解和阐释三峡移民动迁和三峡移民文化的崭新视角。分析发现:在国家主导和社会动员双重动力推动下,三峡移民文化的生成律在于国家、地方政府和移民群体之间的建构性表达;利益相关方参与是移民文化建构过程中的社会性阐释;三峡移民文化的运作表现为建构与被建构之间的互动性要求。进一步反思、弘扬和发掘三峡移民文化,对于推动后期扶持工作中的移民社区发展、非政府组织功能和移民民主精神培育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集中居住区移民身份认同偏差:生成机理与调整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中居住区移民的身份认同,是指作为新移民的失地农民在迁入集中安置区后,对于其获得的新身份的判断和确认.身份认同系统的顺利转换有利于新移民更好地融入新居住地,也有利于农民市民化进程.在现实中,征地拆迁和集中居住并未给新移民带来身份的自动转换,集中居住区移民的身份认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补偿制度、社会记忆、乡土惯习、居住条件等,共同建构了新移民偏差的身份认同.因此,需要从制度上、思想上、居住环境条件上采取相应措施,调整集中居住区移民的身份认同.只有当新移民具备了现代市民意识,获得了与市民大体相当的福利待遇和居住条件,他们才能真正接受和认同自己的市民身份.  相似文献   

5.
由于熟人社会网络的存在,从而使移民的成本与风险降低,甚至是身无分文的人也有远赴重洋谋生的可能。在旅居地由熟人形成的人际网络,也为新到移民提供了就业的机会;特别是商业拓展过程,熟人网络关系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由熟人社会关系形成的保障机制,让移民海外成为近代梅州地区人们普遍选择的谋生方式,也是侨乡社会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6.
搬迁后,宁夏移民原有社会关系被破坏,迫切需要在迁入地重构社会关系网络。以宁夏回族移民为研究对象,从他者视角还原回族移民在迁入地进行社会关系重构的动态过程,分析回族移民社会关系重构的特点,并提出通过强化移民心理干预、适当改变社交方式、建立社区网络组织对社会关系重构进行积极的策略响应,以帮助回族移民构建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使之获得充分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7.
新移民已成为台湾的第五大族群,台湾为解决新移民及其子女的社会适应问题,对新移民以社会教育为主,对其子女以学校辅导为主,两种方式各有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将台湾实行的针对新移民及其子女的教育政策更为深层的背景呈现出来,以加深我们对台湾社会的了解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海外移民中国梦是海外移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海外移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是其中国梦建构的基础。海外移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包括种族认同、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因此,海外移民中国梦建构的基础是多元的,既有自然物质和文化基础,也有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其中,海外移民对中华民族的种族认同是它建构的自然根基,海外移民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其文化基础,海外移民经济实力的增长及其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其经济基础,中国政府以国家利益为基准的考量和日趋宽容的政策选择是其政治基础,海外移民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地位关系的思考是其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多种族的移民国家,澳大利亚的移民融合问题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此背景下,澳洲莫纳什大学和斯坎伦基金会主导调查过去十年中澳洲民众对移民、多元文化政策的态度变化。对2017年斯坎伦基金会调查报告的分析显示,澳洲的社会环境不太有利于移民的社会融合。访谈发现,整体而言,中国新移民的社会融合水平有待提高。影响中国新移民在居住国的低社会融合度既存在客观因素,也有移民自身的语言和文化因素。移民社会融合是主流社会和移民群体的双向调整、互相接纳和认同的过程,中国新移民保留自身民族文化,积极参与居住国社会实践是促进该群体社会融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城市农民工的研究多半局限于“流动人口”的范畴,认为农民进城经商务工只不过是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报酬而暂时来到城市。然而,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都产生了长期移居城市的愿望,许多人还在城市中获得了稳定的收入和相对固定的住所,实际上已经成为城市新的劳动力移民群体。这些劳动力新移民是在城乡比较差异和移民政策的社会与制度性背景下,依赖于劳动者个体的人力资本,通过一系列连续的社会网络的综合运作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科技的日新月异,互联网为人类社会生活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存世界——网络虚拟空间,同时催生了一种新型资产——网络虚拟财产。它在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既有的法律规制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现阶段,我国尚没有任何一部法律对"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予以界定,"虚拟财产"法律规制属于真空地段。本文拟通过对侵犯虚拟财产个案论证分析,探析我国抢劫虚拟财产刑事责任认定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14年3月18日,台湾部分反对两岸服务贸易协定的学生占领“立法院”,从而引发震动全岛的“太阳花学运”。学运组织者和参与者广泛利用新媒体传播工具来发布和散播反对意见,建构反服贸集体意识,建立学运动员网络,获取国际支持,筹措行动资源,支持各项行动的组织和管理,对于学运的发动和开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及其社会应用,继而着重对新媒体在此次学运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探讨新媒体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张波 《青年论坛》2011,27(1):22-25
互联网时代的群众参政议事深刻地改变了现今社会政治的存在方式。当代青年熟练的网络技术为他们参与网络政治提供了有效基础。网络参政议事正在成为当代青年社会参与的重要表现手段,他们充分利用网络,痛快淋漓地表达自己对待政治的态度和生活的态度及表达他们生活诉求。当代青年的网络参政议事,越来越显示出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新意识新形态,这种意识与形态,让青年越过社会的嘈杂尘嚣,认真思考人生,理性参与社会生活,在网络高尚纯洁的精神殿堂中漫游。  相似文献   

14.
青年学生逐步成为两岸交流的主要力量,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大陆“交换生”群体在台交流期间,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社会交往网络,“交换生”面对新的环境,开始接触台湾青年群体,使用当地的沟通工具,参与当地社会活动,这充分体现出大陆青年在台具有较强的“在地”适应性.但是,研究也发现,“交换生”群体在交流中呈现出相对封闭的交往网络,由于交流环境的限制,心理的群体认同与融合也有待进一步构建.因此,有必要推动建立两岸青年交流的持续化交往机制.  相似文献   

15.
谈突发事件中公安机关对网络舆情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在给政府的社会控制提供新手段的同时,网络舆论也给现有的社会管理和信息控制模式带来了挑战。在各种突发事件爆发时,如何对网络舆情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已经成为公安机关亟待解决的一个崭新课题。文章分析了网络舆情容易失控的原因,并结合公安工作和网络媒体的特点,针对公安机关在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控制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公共危机治理:理论建构与战略重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了公共危机的治理理论,针对中国政府传统应对危机的社会政治动员和政府行政管控的机械管理模式,条块分割组织体制、被动撞击式和事后救火式的应急机制以及缺乏长效的政府-企业-社会战略合作伙伴协同应急的公共行动网络,指出中国在公共危机方面的应急管理亟待特别设立专门法律程序。并结合我国将进入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全面转轨的新契机,创新政府-非政府-企业-社会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和应急行动的组织模式,围绕危机治理体系提出重点发展战略,以建立全社会整体联动的公共危机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时期社会犬环境的分析,以及跨境有组织网络犯罪案件的特征、流程研究,在社会工程学的基础上,结合蜜罐技术原理,针对跨境有组织犯罪案件侦查工作,提出全新的研究思路和决策方案。文章首先详细阐述如何利用犯罪分子的心理弱点、网络痕迹、基本信息等敏感因素,进行伪装接触、诱导陷阱和多元化定位;其次着重介绍了社会工程学的基本方法、蜜罐技术的应用以及如何与公安信息共享、公安侦破技术相结合,已达到开创侦破新思路、推进侦破新变革的目的;最后根据实战案件,来体现新侦破模式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城市新移民”公民权的缺失及回归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昕 《中国行政管理》2012,(5):46-50,97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移居城市的农民工群体———城市新移民的公民权缺失与回归,旨在探析此群体公民权实现的方法和途径。运用马歇尔的公民权分类,主要从公民身份和社会变迁视角研究农民工到城市新移民的身份变化和在此过程中公民权的缺失,由此分析并得出公民权缺失的主要制度原因是户籍制度这一基本结论,并进一步探析了实现公民权的路径和方法,即必须消除社会排斥现象,保障城市新移民与城市原有居民享有同等的公民权,顺利实现该群体的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19.
尽管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仍然处在初创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普遍被接受的权威性定义,但社会资本与社会关系网络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却是被证明了的。因此,以青年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的视角,探讨青年领导干部社会资本的功能和培育途径,自然有利于青年领导干部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