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权内涵",集中表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体系的基本逻辑和核心要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体系的理论基点是"人民主体论",即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主体和人民权利作为始点和归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进路选择,是以"发展促人权",即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进程中实现全体人民人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体系的逻辑架构,就是"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协调增进全体人民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权利,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曾为争取和保障中国人民的基本人权、不遗余力地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在人权问题上也有过种种失误。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保障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为争取人权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人权理论方面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人权理论尚存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我们坚信,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我国人权理论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中国的人权理论研究和人权实践将为中国和世界的人权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挑战与回应: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司法新需求的时代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问题的提起和意义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本质属性:维护人民利益,是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担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捍卫者的政治责任的核心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维护人民权益,是党的根本宗旨的要求,也是做好政法工作的目的。政法工作搞得好不好,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决定,清晰描绘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达到新的历史高度,开启新的历史篇章。人民检察官和人民律师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依法治国中肩负着共同的责任。构建新型、健康、良性互动的检律关系,切实履行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对于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制权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法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而发展;政法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开展,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切实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切实维护人民权益,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是政法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8.
面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和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步伐的加快,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检察工作的责任和任务将更加艰巨和光荣。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检察官,将要担负起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检察事业等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全国政法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周永康同志在题为《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具有最彻底的人民性”。他要求政法机关“要牢牢把握维护人民权益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共享政法工作改革发展的成果;要严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0.
一、加强法治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改革的设计上,十分鲜明地突出了法治。不仅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任务,而且明确了具体的任务: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创新。监狱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之一,一定要响应十六大号召,坚持以政治文明建设为契机与动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加快监狱现行司法体制改革力度,树立“以人为本”的治警育警观,继续深化“三公开”制度,建立和完善民主与监督机制,凸显“人性、人道、人权”行刑理念,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积极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人权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保障全人类的人权能得到最充分的实现,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在国内,逐步建立起卓有成效的人权保障机制、使每个人的人身人格权、政治权利与自由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都能得到全面的切实保障;在国际上,积极广泛地参与人权的国际保护,坚决支持被压迫人民和民族争取人权的斗争,是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10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宣布.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笔者认为,作为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法律工作者,中国律师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5.
郭儒社 《政府法制》2013,(21):60-61
党的十八大报告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我们的地方人大工作指明了方向。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深化发展,是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和解作为我国一项民事诉讼制度,是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之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民事纠纷都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所发生的有关民事权益方面的争议。人民法院解决民事纠纷,在本质上是为了维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和人民群  相似文献   

17.
在现行宪法的规范和保障下,近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进程进一步加快,人权保障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进步,国家保持了和谐稳定与繁荣兴盛。可以说,我国现行宪法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好宪法。  相似文献   

18.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3月5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社会管理部分独立成章,社会管理创新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维护农民工权益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20.
《法治与社会》2013,(8):77-77
任平在《江苏行政学院学报》上撰文认为,当代群众路线的主题内容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没过程中凸显、保证、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既是民主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一切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更是建设事业的主体、建设成果享受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