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社会主要矛盾究竟是什么?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这一主要矛盾,是党制订一定历史阶段的战略、政策的主要依据,关系党和国家的兴衰,人民的祸福,关系社会主义的命运。为此,本文不揣冒昧,掷拙见以供夫指。 1 生产是人们通过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物质财富),是社会“向自然界开战”。生产落后不能满足经济文化需要,是社会与自然的矛盾。正如有的著作指出的:“需要”和”不能满足”这种矛盾,任何时候都存在。在  相似文献   

2.
(一) 不定项选择题 1.在下列关于物质资料生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物质资料生产就是人类创造自然物质使它适合于自己需要的过程 C.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包括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个要素 D.自然界提供的丰富资源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论精神生产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猿揖别 ,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并且永远是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的活动 ,就是生产。生产———除人类自身的生产外 ,便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物质生产创造物质产品 ,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 ;精神生产创造精神产品 ,以满足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需要。创造物质产品的力量就是物质生产力 ,创造精神产品的力量就是精神生产力。然而 ,从人类漫长的全部生产实践活动中 ,概括出物质生产力范畴和精神生产力范畴 ,却并非易事。一方面需要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相当高度的发展作基础 ,一方面还要有高度的科学抽象思维能力为条件。因此 ,生产力这…  相似文献   

4.
「如何做好对高小、初中毕业生的劳动教育宣传工作」问题,这是一个当前最迫切的问题。让我首先简单地把劳动和人的关系谈一谈。人和其它动物不同的地方和最宝贵的特点,就在于人能劳动生产。人们为了生活,就要取得自己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为了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和自然界进行斗争和改造自然界的劳动生产活动,从而也改造和增进人类本身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是人类永久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生活中的一切物质财富以及人类历史和人类本身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所以说:「劳动创造世界。」同时,劳动也创造  相似文献   

5.
试论价值观念的文化基因功能张晓虎(—)文化是人类自觉创造的产物,它具有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社会交往需求及精神理想需求的价值。文化价值不同于自然物质天然的有用属性,文化是有意识的创造活动,这是文化不同于自然、从而超越人的动物本能的前提。自然物种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6.
唯物史观以人类改造自然和发展自身的实践活动为理论基点,并从这一主体性活动出发来理解人、人类社会和社会历史的新唯物主义,强调了人们的根本任务不是解释世界,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创造生活、改变世界.对实践的准确理解是把握唯物史观的根本所在,而把实践作为基础来理解唯物史观则能够更加地体现实践的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7.
纵观世界文明史,任何一种古代文明形态都没有像中国占代文明那样,有着五千多年绵扯不断、独立发展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就.是一个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文化体系。中华文明的发展延续,既取决于历史发展的物质动因—生产力,同时也取决于一个民族的精神因素。唯物史观在探究历史发展的动力时,从社会的基本矛盾出发,揭示了历史发展的物质动因。唯物辩证法同时指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社合历史是人的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它总是要受到一定的动机、愿望、思想等精神因素的支配和调…  相似文献   

8.
人猿揖别,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并且永远是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的活动,就是生产。生产——除人类自身的生产外,便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物质生产创造物质产品,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精神生产创造精神产品,以满足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化是与文化这一概念密切相关的。文化这一概念通常在两种意义上使用,从较广泛的意义上讲,它包括人在其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相应地可以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从狭义上讲,“文化”概念则与“精神文化”概念是相同的,也就是仅仅指与精神生产直接有关的现象。本文的精神文化首先是指个人、集体、社会住创造精神价值过程中的创造活动。马克思常常把“精神生产”作为精神文化领域的基础,由此来理解个人在创造其所必需的精神价值过程中的活动,来理解历史上的精  相似文献   

10.
壮族是一个有着深厚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壮族先民在同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为了更好地适应自然,壮族人民创造了稻作文化;他们创造了都老制度,使民族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他们还创造了歌咏文化,使人们在劳作之余能够身心愉悦,永远都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在千百年来的民族发展中,壮族人民利用这些凝聚民族智慧的传统文化来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壮族传统文化不断受到侵蚀,如何将当代教育和壮族传统教育相衔接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在此试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哲学基础和内涵。马克思认为人是基于自己的个性从事劳动的,人在个性化劳动中激发出人的创造潜力。在生产活动中,人们形成基于个性审美而互为需要的生命共生体关系。中国梦将关注点落脚到人的个性化发展和人的生命价值实现上,落脚到人的创造潜能的激发和创造性的实现上,落脚到人与自身、与他人、与自然界的共生上。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已经上升到人的发展的更高层面,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所谓文化,广义地理解,就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如果同与其共依存的文化活动相割裂,实是无法了解的。行政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类实践活动,也自然同文化密切相联。这是因为,人们的思想、感情、性格、行为等特征不是先天赋予的,  相似文献   

13.
陈庆  肖玉元 《传承》2009,(24):34-35
唯物史观以人类改造自然和发展自身的实践活动为理论基点,并从这一主体性活动出发来理解人、人类社会和社会历史的新唯物主义,强调了人们的根本任务不是解释世界,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创造生活、改变世界。对实践的准确理解是把握唯物史观的根本所在,而把实践作为基础来理解唯物史观则能够更加地体现实践的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 ,网络 (特指建立在Internet技术基础之上的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络 )创造了新的文化网络文化 ,这是现代技术和文化一次世纪性的联姻。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出现了 ,就有必要对它进行深层的理论阐释和学理分析 ,这是理论工作者的职责。我们认为 ,网络文化具有下列特点 :第一 ,技术基础性。现代文化的一个特点是文化本身就是某种物“化”的结果 ,在人类早期 ,许多原始文化直接产生于人的自然活动之上 ,他的文化创造活动没有太多的可供他进行创造的技术基础。原始人拿起两块石头相击成器便可成文化 ,很难说一个现代人再这样做也能发展…  相似文献   

15.
潘石 《长白学刊》2010,(6):82-87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不能不涉及人类的本质属性问题,即人性问题。人性科学是一切科学的“心脏”,自然构成经济学之基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人依赖于自然界又主要在人类社会中活动,所以人必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自然性是其社会性的基础与奈件。经济学视阚中的人,绝非孤立的人,而是社会中的人,其中主要是“经济人”。“经济人”的本性,绝非单纯是“利己”的一元性,而是具有“利已”与“利他”二元性,其任何经济行为都是利己性与利他性二元属性的综合或复合体,是利己与利他二元属性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界对于人类的优先地位决定人们必须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服从自然;自然界对于社会的基础作用要求全人类都负有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责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自然、人和社会三者关系,做好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和改革体制三件大事,才能逐步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呢? 人们为了要生活,就必须和自然界进行斗争,利用自然界来生产物质资料。人类在和自然界的不断斗争中,不断地改造自然界,同时也不断地改造着人类自己,改造着人们彼此间的关系。人们的本身,人们的社会关系、社会组织形式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等,都是在社会的人们和自然界的长年斗争中不断地改造和进步的。 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的历史阶段,就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都作为一定阶级的人而存在,都在一定的阶级斗争的条件下生活。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王秀娟  徐建新 《群众》2006,(10):39-40
文化生产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是随着知识经济的诞生、成长而日益被人们看重。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手稿中明确使用过“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这一概念。他认为社会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方面。物质生产力是人们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过程中的物质投入能力,包括机器设备、矿山、厂房、能源等物质资料生产能力;而文化生产力是人们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过程中的文化投入能力,主要是指具有一定智能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科学技术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包括人的智力水平、科学文化知识、生产管理能力等。显然,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是文化生产力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一种可持续的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建平撰文指出,生态文明是一种可持续性的文明。表现在物质层次上,它要求摒弃掠夺自然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学习自然界的智慧,创造新的技术形式和新的能源形式,保证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表现在精神层次上,它要求摒弃对抗自然的文化,抛弃人统治自然的思想,建设尊重自然的文化,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  相似文献   

20.
任何发展观的形成和确立都是在一定的世界观的指导下,对当前时代和社会根本性问题的反映.揭示科学发展观的本体论基础对于准确、深入地理解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那么,科学发展观建立的本体论哲学基础是什么呢?是自然本体论、神学本体论、物质本体论?还是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如果以物质本体论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体论哲学基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发展动力和方法等问题就无法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本体论,以实践视角理解科学发展观,正确地理解了"以人为本"、发展动力和方法,才能深刻领悟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