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影响力交易罪是从贿赂犯罪中衍生出来的,并且由《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和其他区域性国际反腐败公约确立的一种新的腐败犯罪形式,其犯罪行为方式也表现为行贿和受贿或索贿。所谓影响力交易罪(trading in influence),根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18条规定,是指故意地直接或间接向公职人员或者其他任何人员许诺给予、提议给予或者  相似文献   

2.
国际刑法学协会理事会日前决定 ,同意中国法学会以及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的申请 ,国际刑法学协会第 1 7届大会将于 2 0 0 4年 1 0月在北京举行。理事会同时确定了2 0 0 4年大会的六项主要议题 ,分别是 :(1 )“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 ;(2 )“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腐败犯罪” ;(3)“刑事诉讼原则在纪律程序中的实施” ;(4 )“一罪不二审原则在国际范围的应用” ;(5)“网络犯罪” ;(6)“国际性贩卖妇女儿童犯罪”。国际刑法学大会每 5年举行一次 ,是各国及国际刑事司法和法学领域的重大集会 ,规模大 ,层次高 ,影响广。国际刑法学协会第 1 7届大会…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学认为我国刑法在时空适用范围采取以属地原则为基础,以属人原则、保护原则为补充的混合管辖原则,根据我国所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享有和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我国也承认有条件的普遍管辖原则。我国刑法正是根据这些原则对所有与我们国家和我国公民有联系的犯罪行使刑事管辖权。但是,对我国刑法学第3条第2款所规定的:“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飞机内犯罪的”,也具有刑事管辖权,是依据什么原则规定的,理论上至今还未作过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陈晖 《政法学刊》2007,24(1):64-68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它以联合国公约的形式规定了预防、禁止和惩治腐败行为的定罪、刑事司法程序和国际合作,虽然贿赂外国公职人员犯罪只是作为腐败犯罪其中的一种予以规定,但是,探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有关控制腐败的规定,对于完善跨国商业贿赂犯罪的法律控制是极其必要的,也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5.
国际社会惩治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经验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国际社会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应当从三个方面完善我国惩治商业贿赂的刑法规范:一是增设商业贿赂犯罪罪名,主要是增设对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但不宜增设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受贿罪;二是完善商业贿赂犯罪的构成要件,将“贿赂”范围从“财物”扩大到“财物或者财产性利益”,对作为行贿犯罪构成要件的“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进行修改,删除作为被动收受型受贿犯罪构成要件的“为他人谋取利益”;三是借鉴外国立法经验,完善惩治商业贿赂犯罪的刑罚体系,取消受贿罪的死刑,增加财产刑的适用种类和适用范围,增设资格刑。  相似文献   

6.
2004年9月12日至9月19日,第17届国际刑法学大会在中国召开,这是国际刑法学协会成立120年以来,首次在亚洲召开会议,这表明国际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对中国刑法发展的肯定。 这次主题为“全球化时代刑事犯罪的挑战与对策”的国际刑法学大会,首先给日趋活跃的中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工作带来了清新之气。大会讨论的诸多主题,如未成年人犯罪、反腐败犯罪等,既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也是全世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反腐败刑事立法之犯罪化与轻刑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雷 《犯罪研究》2008,(5):19-28
在国际刑事法律公约的订立和各国刑事立法过程中,犯罪化和非犯罪化一直是刑事政策和刑事立法的基本问题。腐败行为犯罪化的意义还在于,随着国际和国内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对公职人员的廉洁性、廉政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廉洁和不廉政行为范围更加扩大,那些原来属于职业道德规范规制的对象,随着人们对这些腐败行为的犯罪化的立法要求和呼声的高涨,这些行为便有可能上升为刑事法律规制的对象。而轻刑化是指对于犯罪的处罚倾向于用较轻的刑罚取代较重刑罚处罚的刑:事政策措施,它表现为用较轻的刑种(如监禁或有期徒刑)取代较重的刑种(如死刑或无期徒刑),或者在同一刑种中用较轻的处罚(如3年以下轻的刑期)取代较重的处罚(如10年以上重的刑期),甚至包括本应用剥夺自由的刑罚取而代之用剥夺财产刑(如没收财产或罚金)和资格刑(如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措施惩治腐败犯罪。在国际上,轻刑化作为国际刑事立法和司法的趋势,正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从表面上看,犯罪化和轻刑化是两种的对立的刑事政策,但实际上,这两者是可以兼容并蓄的。因此,对腐败犯罪行为的犯罪化与对该行为在处罚上的轻刑化并不矛盾,两者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可以达到高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车浩  樊百乐 《中国法学》2004,(5):186-188
<正>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于9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共收到论文近300篇,与会者从不同角度对死刑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腐败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网络犯罪、未成年人犯罪和贩卖妇女儿童犯罪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论文和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国签署、批准和加入了一系列防止与惩治国际犯罪的国际公约,承担有对公约所涉及的犯罪履行“或者引渡或者起诉”的国际义务,因此在国内刑法中须确立对国际犯罪的刑事管辖权,制定惩治有关国际犯罪的刑法规范。而区分国际犯罪与国内犯罪的界限,明确国际犯罪的范围,则是正确行使国家刑事管辖权,积极而稳妥地开展国际刑事合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程坚毅 《法制与经济》2010,(14):46-46,48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贪污贿赂等贪利性质的职务犯罪为主要形式的腐败犯罪呈现出了滋生、蔓延的态势。职务犯罪是严重的腐败行为,也是典型的腐败形式。职务犯罪是指,依照法律、依法授权或者合同约定而承担一定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应的管理活动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背其依法应承担的义务,依照刑法具体罪行规范的规定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国家公职人员不履行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或者利用职权牟取不法利益,妨害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损害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感,依法应受刑事处罚的行为总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腐败犯罪的特点及惩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腐败犯罪的特点及惩治对策何能高腐败犯罪,即公职人员的腐败犯罪问题,可以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近年来,在我国乃至世界各个国家,公职人员的腐败现象均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趋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深切关注和重视。为此,如何有效地惩治腐败就成了全球的重...  相似文献   

12.
海外贿赂包括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与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受贿两种互为对合的行为。对该类犯罪主体身份的认定,应参考《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规定,并结合我国刑法原则、司法实践以及该犯罪行为的特点。《刑法修正案(八)》根据我国反腐败的实际情况,新设了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其中,"给付财物"应包括实际、承诺及提议给付;在"为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中,只要我国或者外国(国际)规范的其中之一对某种商业利益的不正当性质进行了规定,就可以认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行贿所得利益足以帮助行贿人在商业上实现盈利的,应认定"为谋取商业利益"。  相似文献   

13.
<正> 第15届国际刑法学协会代表大由于1994年9月4日至10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以中国法学会顾问、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主席余叔通为团长,马克昌、杨敦先、丁慕英、单长宗和樊凤林为团员的中国分会代表团参加了会议。在本届会议上,余叔通教授当选为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任期五年。 这次会议讨论的主题是:危害环境罪;刑事诉讼程序与人权保护;计算机犯罪与其它信息犯罪;国际刑法的地区化。根据几年来分别在加拿大、西班牙、德国和芬兰举行的预备会所提的决议草案,大会分题逐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国际刑法学体系的反思与重构——以中国现行理论为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刑法的独立的法律地位,决定了以国际刑法为研究对象,以国际犯罪为基石的国际刑法学,在体系设置上当然地有别于国内刑法学和国际法学.同时,国际刑法学毕竟是一门理论科学,理论研究的开放性和前瞻性,决定了我们在设置国际刑法学的体系时,应采取发展的眼光,将目前国际社会比较关注的热点但又尚未纳入国际刑事立法或司法规制视野的问题,也纳入国际刑法学的研究范畴,以适应国际犯罪与国际刑法的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贿赂犯罪之立法完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对我国现行刑法贿赂犯罪有关规定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检讨,建议以《公约》规定为参照,将我国贿赂犯罪“贿赂”的范围由“财物”扩大至一切不正当利益,取消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定罪要件和行贿罪定罪中“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主观要件,并增设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促使我国反腐败机制和理念与国际接轨,使预防和打击腐败工作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16.
苏彩霞 《法商研究》2005,22(5):31-36
我国惩治腐败犯罪的刑事立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基本相适应,但也存在着若干罪名欠缺、贿赂犯罪构成要件过窄、贪污、挪用犯罪对象范围过窄等缺陷。为履行国际公约义务,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相关内容接轨,我国惩治腐败犯罪的刑事立法应增设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受贿罪,增设影响力交易罪,扩大贿赂犯罪的构成要件,扩大贪污、挪用罪的犯罪对象。  相似文献   

17.
危害结果是对法益的侵害和侵害的危险,犯罪是对法益的侵害或者侵害危险的行为,犯罪的本质属性决定任何犯罪必然导致危害结果,这决定了危害结果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犯罪的本质和危害结果的概念决定了只有为主观故意所认识的危害结果才能纳入犯罪构成体系,不存在不被主观故意认识却影响犯罪定罪量刑的客观超出要素。危害结果的刑法功能通过对犯罪的分类体现出来,我国刑法学以危害结果为标准对犯罪的分类存在一定混乱,这源于对危害结果概念认定的摇摆。犯罪的本质决定了所有犯罪都是结果犯,应当取消行为犯和举动犯的称谓,而换之以危险犯。  相似文献   

18.
当前,加强国际反腐败司法协作以遏制腐败,成为各国反腐败的共同愿望和迫切要求,《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这一全球性的反腐败法律文件应运而生.在我国的反腐败工作中,负责反腐败侦查、起诉的主要机构是检察机关.为配合检察机关行使反腐败职责,使其更为高效有力地与腐败犯罪作斗争,我们应当按照《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要求和精神对我国相关法律制度进行适度调整与适时修改,健全与完善检察机关的相对独立性,对腐败案件采取特殊的侦查手段,建立对污点证人的保证机制,以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预防和惩治腐败犯罪方面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20 0 1年的刑法学研究成果不菲。据不完全统计 ,该年度刑法学界发表论文上千篇 ,出版著作百余部 ,其中许多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重要实践意义。我们在此所要述评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刑法学总论研究 ;二、刑法学分论研究 ;三、外国刑法、国际刑法及区际刑法研究。一、关于刑法学总论研究1 刑法学绪论问题刑法学主要以“犯罪与刑罚”为研究对象 ,这是刑法学界的共识。但长期以来学者们主要是以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阐述 ,而对该研究对象本身的差别则较少论及。基于此 ,有论者对刑法学研究对象“犯罪与刑罚”所蕴涵的…  相似文献   

20.
金园园 《人民检察》2013,(23):28-31
2013年10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主办、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天津市法学会承办的2013年全国刑法学术年会在天津市召开。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司法实务部门的350余名代表以“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刑法调整”为主题,重点探讨刑法与相关部门法的协调发展,当代中国腐败犯罪的防制对策等课题。现将与会代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