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氏家训>是中国家庭伦理教育里程碑式的著作,具有极强的务实性和可操作性.在传统家庭伦理发生较大演变的今天,重新对我国传统家庭伦理规范进行一番现代阐释,分析和找出其中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伦理规范和伦理精神,不仅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时期家庭伦理的建设,对于我国当前家庭伦理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活伦理是以自然伦理实体—家庭为主体的"神的规律"的产物,但它却孕育了"人的规律"的伦理可能。生活伦理的合法性不仅是来自于非课题的伦常生活有效积习的自明性,还表现为生活伦理对家庭及一般社群的伦理奠基性。生活伦理维系了家庭秩序化,构成一般社群伦理的先决价值。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的伦理观是对古希腊伦理思想与近代伦理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他将古希腊伦理思想中的实体思想与近代的主体精神相结合,使伦理理念的发展呈现为一个自我否定、自我发展的过程.黑格尔伦理思想有突出的三个特点:一是其伦理思想是奠基于自由意志之上的,是关于自由意志发展的理论.二是黑格尔对伦理与道德作出了明确的区分,伦理是客观的抽象法与主观的道德的统一,伦理区别于道德,并高于道德.其三,其伦理观有着明显的目的论特征.伦理理念的发展包含了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三个环节,其中作为伦理理念的目的,国家是伦理理念的实现.作为近代伦理思想的重大发展,黑格尔的伦理观对于当下我们国家克服道德虚无主义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实体性的家庭理论认为,家庭关系是人的最初社会关系,家庭作为一种伦理实体和基本制度,是现代社会伦理体系的逻辑起点;而家庭的现实意义,是通过家庭的自我否定而实现的,它是以有理性的个体的养成和维护为目的、为核心。  相似文献   

5.
"道德"是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汉译本第二篇的标题.按照黑格尔哲学固有的逻辑布局,该篇属于主观方面的阐述,德语原著适用的术语是Moralit(a)t.汉译本将Moralit(a)t译为"道德"显失严谨.主观意义上的Moralit(a)t,应当译为"良知".汉译本<法哲学原理>将第三篇的标题Sittlichkeit翻译为"伦理".从方法论讲,根据黑格尔逻辑学关于理念的论述,该篇属于具体的全面的逻辑认识,即文本所呈现的自家庭、市民社会到国家的叙事.显然,"伦理"一词不能涵摄Sittlichkeit标题之下的文本内容,译为"伦理图景"较为恰当一些.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因其与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匹配有效运作了两千多年,不仅维护了家庭的稳定而且强化了既定的社会秩序。现代化进程使传统家庭伦理失去了权威性、统一性,同时迫切要求以家庭关系变革和家庭伦理建设为基础,实现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7.
论执政的制度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党  谢峻峰 《求索》2007,(8):130-132
伦理实体是伦理精神与伦理制度的合一。执政的制度伦理是执政制度所体现的伦理精神与执政的伦理精神的制度性安排。执政的伦理精神只是主观的东西,必须通过具体的制度安排才可以在现实的执政活动中体现出来,现实的执政制度是否具有合法性也必须经过伦理的反思才可以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8.
谢雄飞 《传承》2008,(22):68-69
《颜氏家训》是中国家庭伦理教育里程碑式的著作,具有极强的务实性和可操作性。在传统家庭伦理发生较大演变的今天,重新对我国传统家庭伦理规范进行一番现代阐释,分析和找出其中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伦理规范和伦理精神,不仅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时期家庭伦理的建设,对于我国当前家庭伦理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家庭伦理精神是整个家庭伦理的核心,它决定着家庭伦理规范的具体内容。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基本精神是家庭本位,一切以家庭利益为重,个人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家庭利益。个性自由被扼杀,个人价值被消解。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人格独立和自由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10.
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楚国人,姓李,名耳,字聃.作为我国道家文化的创始人,他在<道德经>(又叫<老子>)一书中深入阐述了丰富的哲学、伦理、政法、军事等思想,尤其以哲学思想见长.<道德经>哲学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建一代规模,而且对当今世界也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企业与"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玉宇 《前沿》2006,(2):39-42
企业既是经济实体,也是伦理实体,是两者的统一体.在价值层面,它首先体现为伦理实体.企业的伦理关系表现出契约性、层次性,最终形成高于经济利益的价值指向.企业的契约特性决定了诚信是企业最为重要的伦理品质,是企业伦理文化层面的第一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韩星 《学习与实践》2023,(1):133-14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指人际关系的原理、原则。明伦是儒家的一贯主张,是为学大端,本质上乃人禽之辨。中国传统最重家庭,家庭伦理由父子、夫妇、兄弟三重伦理关系组成。儒家以孝悌之道处理家庭伦理中的父子和兄弟关系,认为孝悌是做人的根本,是家庭和谐的基本途径。近代以来在经历了现代自由、平等精神的洗礼之后,儒家伦理中的基本内容仍然可以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指导人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考量家庭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重建家庭伦理,在与民主、平等、人权等现代理念的融合过程中实现家庭伦理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3.
法律与伦理的关系是法伦理或法伦理学领域中的基础性课题,本文结合<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尝试论述法律与伦理的恰当性"距离",探析法伦理研究的另一视野.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2月到2003年1月,不管你是否愿意,从平面媒体到网络媒体,有关<英雄>的话题已经充爆了你的眼球.话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影片本身,二是商业运作.关于前者,著名的"网络棍子手"王小山最有代表性,他话语中的<英雄>是"一个糅合古龙、李安、王家卫、黑泽明、司马迁、莎士比亚、古希腊戏剧(合唱队)以及封建意识、招安情绪、奴才心理等等的不伦不类非驴非马的大杂烩".但是在经济效益上,<英雄>无疑已成为真正的英雄.从先进的融资手段,艺术与商业间准确的平衡定位,到严整细密的防盗版手段,全方位的立体宣传策略等等,<英雄>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在短短20天内,就从消费者的口袋中掏出了2亿元的真金白银.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伦理维度的核心是和谐伦理,包括和谐伦理精神、和谐伦理关系、和谐伦理行为、和谐的制度伦理等多个层面.和谐伦理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和谐伦理的高度凝练,决定着伦理关系、伦理行为和制度伦理的和谐,在和谐伦理的体系中居于统领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倡导和谐伦理精神,使之成为引领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李建华 《求索》2022,(1):5-14
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是伦理的载体,但在人如何成为伦理文化形态的载体问题上,存在着发生学意义上的不同理解,这主要体现为生物学与文化学的差异。伦理载体不一定是伦理实体,伦理实体只能是某种社会生活共同体,具有客观现实性、关系秩序性、权利对等性、形式多样性等特点。在具体的伦理生活中,伦理主体是实体性的主体,而伦理实体又是主体性的实体,但伦理实体与伦理主体不能等同或者直接同一。随着人的主体性的高扬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的对象化往往被视为伦理载体(自然)。由人的想象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还可以虚拟出伦理实体(网络),甚至直接把人自身"延伸"(机器人),导致伦理载体出现了更加复杂的形态,甚至出现了"虚化"的趋势。要保持伦理实体的"纯正",必须充分认识到伦理载体的限度,这种限度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伦理本身的局限,另一个是人(伦)作为伦理载体的限定。  相似文献   

17.
孟子与荀子沿袭并发展了早期儒家家庭伦理的基本内容,呈现出向外扩展的特性.孟子与荀子家庭伦理的差异表现在多个方面.在家庭伦理的成熟性和系统性上,荀子的家庭伦理确立了封建社会家庭伦常秩序的理论范型;在家庭伦理的人性论上,分别以性善论和性恶论为思想基础;在家庭伦理与个体道德关系上,分别对德性与伦理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对民族整体生活的精神性把握就是伦理精神。中国伦理精神的现代转化面临着现实上的与观念上的双重困境:一方面是道德革命思想启蒙的困境;另一方面是近代中国落后的社会现实。就其理论逻辑而言,唯物史观对民族伦理精神的激活,体现为自我主体(主观道德)—世界(社会实体)—实在主体(伦理精神)的辩证发展。就其主体形态而言,从早期共产党人的伦理觉悟到唤起人民的精神主动,伦理精神从主观形态转变为客观(现实)形态,实现了精神突围,构成维系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就其历史形态而言,作为共同体生命原则的伦理精神的创新发展,表现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百年团结奋斗过程中形成了伦理精神的新传统。  相似文献   

19.
清教的家庭伦理观主要由家庭构建观念、婚姻观、夫妻观、子女养育观等方面构成,其伦理实践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目标是组建一个有良好秩序的属灵家庭,并以家庭为单位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体制.清教家庭伦理观念继承了中世纪欧洲家庭伦理观念,由于受到宗教改革运动和资本主义的兴起等多方面影响,清教家庭伦理观又具有相当的“现代性”,如他们伴侣式的婚姻观念、对性的积极态度、对子女的良好教育以及从家庭出发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等.可以说,清教家庭伦理观念是西方社会从中古家庭伦理向现代家庭伦理过渡的一个重要形态.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基于其思维辩证法推动,将两性之爱的自我意识上升到伦理之爱,奠定婚姻家庭的前提和根基;同时论述了家庭作为直接的自然的伦理实体形成的三个辩证环节即主观性的爱与婚姻环节、客观性财富和权力环节、主客观统一性的对子女教育环节。黑格尔家庭伦理观对现代婚恋家庭"任性"行为的拒斥,不仅直接源于三个辩证环节的要求,更是广泛根源于后启蒙时代黑格尔独到的人类整体性伦理原则对现代性标志的个体主义的辩证超越。新时代追求美好家庭生活,仍要高扬伦理原则,反对家庭"任性"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