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雨婷 《思想战线》2011,(Z1):292-294
公共服务从产生开始,就始终是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尤其是农村公共服务,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研究是当前农村问题研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讨的重点,通过对众多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对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理论进行了综述。从农村公共服务的性质类别、三级行政架构和现实农村公共服务政府供给模式三个方面对国内的最新研究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多元主体供给社区公共产品的合作形成机制。在社区减灾中,公共服务供给主要有吸纳式供给和合作式供给两种模式。通过对这两种模式的比较分析,本文提出:政府对社会的总体性支配已经向政府、社会公私合作治理转变,不过,多元主体供给公共服务存在不同模式,不同模式的选择取决于行政考核形成的压力环境、事权与财权的匹配度。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嵌入下公共服务供给中农民合作行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先文 《求索》2010,(7):53-55
公共服务的性质决定了其合作提供的困境。我国农村社会资本雄厚,可促进公共服务的农民合作供给。文章对我国农村社区社会资本进行了测量,用博弈模型分析了社会资本嵌入下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农民合作行为选择及其机制,提出了培育农村社区社会资本、促进农民合作供给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吴平  蒋飞海 《人民论坛》2012,(20):18-19
随着社会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特别是公共服务需求随之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及管理工作的地位日益凸显,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共同体,构成公共服务供给及组织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基于成都市典型乡镇、街办的调研,探讨新形势下社会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供给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09,(6):90-91
海曙光在《理论前沿》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我国现阶段农村公共产品存在供给主体失衡、供给总量不足、局部供给不均衡、供给效率低等四个问题。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要在分权的经济运行体制和集权的政治体制的矛盾中寻求到一个良好的结合点,把政府的作用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是否健全,直接关系到社会全面进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与民生关系紧密的供给体制机制得到优化。不过在供给机制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对我国农业、农村以及农民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从农村群众利益出发,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力度,让大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对于提升政府公信力、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必须不断推进机制创新,优化新形势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出现了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地区间供给不平衡等问题。文章从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危机的体制原因, 提出了供给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元化、供给方式多元化的体制模式。  相似文献   

8.
公共环境服务供给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公共环境服务是政府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环境物品和环境服务的公共活动。目前我国公共环境服务供给中存在供给主体单一、可销售性差、市场化水平低和政府责任缺失等问题。政府应当制定保障性公共服务的最低标准,合理配置公共资源,重构公共环境供给模式,优化环境服务结构,逐步缩小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公共环境服务差距,最大限度地克服公共资源分配不公现象,解决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环境服务需求和落后的公共环境服务生产和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以均等化为目标不断满足社会的公共环境需求。  相似文献   

9.
公共服务供给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摒弃经济建设型政府和管制型政府是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由此决定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必须承担直接供给与社会管理的责任,同时重视第三部门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角色地位,实现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就是通过公共供给的政府化与社会化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政府转型。实现政府与社会的耦合。  相似文献   

10.
论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的缺失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公共文化供给能够提高农民的非物质福利,促进农民理想信念的形成,影响农村社会文化的世俗化过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存在经费不足、人才缺失、体制与机制缺失等问题。必须完善政府公共文化供给职能,创新农村文化供给机制,培育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推进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直接决定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其供给机制的效率和质量更是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的核心范畴。孝感市公共文化"楚剧展演"项目基于"减负"和"增效"的现实应对,克服了"政府供给"的阻力,引入市场主体,导入竞争机制,顺从了"市场供给"的拉力,由"政府供给"向"市场供给"转变,这其中蕴含了供给主体的重构、供给方式替代、供给手段转换和供给动力叠加的内在机理。通过建立市场化的供给机制,培育"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行动力,创造了中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可行路径,达到了共同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传统观点认为,地方经济或财政实力决定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但是,我们认为公民参与、社会组织、信息沟通、电子政务技术等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更具影响力。在公共治理理论框架下,本文分析了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综合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从贫困到小康的转变不仅是我国农村从生存型社会到发展型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的过程,也是农民群众的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及农民群众民主觉悟和权益意识迅速增强的时期。为此,应加快农村及整个国家公共品供给制度的改革,构建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迅速增长的公共需求,这是促进农村及整个社会发展和和谐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志愿组织在当下中国得到了有效培育和发展,已然成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新角色。伴随着政府改革运动的发展、民间参与的兴起、民营化潮流的冲击以及公共组织形态的改变等内外部环境的变迁,公共服务的志愿性供给得以发展。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契约失灵、第三方管理以及志愿失灵等理论有助于诠释志愿组织参与到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为此,通过建构志愿组织与公共部门的供给合作关系、市场与志愿组织的供给策略联盟,实现政府-市场-志愿组织的供给网络结构化模式,可进一步地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从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我国农村社会特点,对当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内源性供给中"搭便车"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得出结论 :在农村精英流失、农村日益原子化的今天,重塑农村社会的自主权威是消除农村集体供给中"搭便车"行为、实现农村公共物品内源性供给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公共财政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淑均  杨军 《理论月刊》2007,(2):171-173
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政府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以公共财政手段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X-效率”是缩小城乡差距的现实选择。但是,种种因素导致了公共财政存在“X-无效率,”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未实现最大产出。必须进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充分、高效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任旭彬 《桂海论丛》2013,(4):110-113
广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与农民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确保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成了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造成广西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公共文化设施不足、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以及缺乏农民组织作为文化建设的依托载体。优化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要建立起政府供给、市场供给与社会供给优势互补的复合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政府重要的资源配置职能.西部特别是云南存在事权与财力的不均衡格局,承担了较多的供给全国性公共产品的责任.应根据功能区规划构建云南的地方政府组织,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基本目标是激励地方政府生产更多的优效品.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要努力实现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力匹配,促进公共产品供给向"(社区)居民偏好"的转变,促进各种社会力量完.善公共产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19.
丁鹏 《长江论坛》2016,(2):52-55
农村生产经营性公共服务是农村公共服务的基础领域,也是实现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本文通过对湖北省4县17个村的调查,指出了湖北省农村生产经营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结构相对失衡和渠道相对狭窄;而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逐步打破城乡二元分割格局,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多措并举吸引各种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其中,逐步建立起主体多元、互联合作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网络。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公共服务非均衡不仅是城乡之间的非均衡,而且还存在与农民需求相偏离的总量与结构的非均衡。研究发现以上三种非均衡供给产生的根源不仅仅是财力不均等,更重要的是背后存在一种微观政治经济逻辑:利益博弈。城乡利益群体间、央地政府间及其与农民间的利益博弈导致了三种类型的农村公共服务非均衡供给的出现。因而必须重塑农村公共服务政策的利益博弈结构,构建公共服务提供主体间利益博弈的新规范,进而实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