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县级行作为农业银行的基层单位,集管理、经营两大功能于一身,上下贯通,自成一体,有着独特而又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县级农行引进并实施CI战略,对整个农业银行顺利向商行迈进,对农村金融事业的繁荣昌盛都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近些年来,河南省新野县农行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积极尝试探索,以商战的胆略,果断引进并实施CI战略,收到了社会影响渗透力增强、员工素质提高、业务全方  相似文献   

2.
CI(企业识别)作为塑造企业形象的手段,80年代传入我国大陆,已有一部分大中型企业导入CI。但导入CI后真正收到很好效果的仅占10%左右,大多数效果一般,还有一些企业的CI完全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企业与外界的交往日益增多,国外经常使用的经营新技术不断被应用到企业战略中来,一个全新的名词CI在企业界、理论界、经济工作者人士口中日益频繁地出现,并成为热门话题和实践的课题。亚太地区的一些CI专家已经预言:CI一旦在中国土地上证明它的价值,那么它必定会成为中国企业重要的经营战略之一。何谓CI?如何从思想和理论角度理解认识CI?中国导入CI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是什么?本文就这些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何谓CI企业形象在国外简称CI,又称CIS,是英文"企业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CIS是现代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理念、行为方式及视觉识别进行系统地设计,统一地传播,以塑造富有个性的企业形象,获得内外公众组织认同,提高竞争能力的经营战略。CIS由企业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简称MI)、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简称  相似文献   

4.
CI作为企业营销发展战略和新的管理企业的方法,在美、日、欧企业向全球扩张的过程中发挥出巨大效应。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一些企业如太阳神、健力宝等,导入CI后迅速崛起,也证实了这种战略的生命力。眼下,国内企业纷纷导入CI,全面启动CI工程时,人们不难发现,“舶来品”CI战略与我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间,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在实践中又可使二者实现有机结合。  一、CI战略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  CI是英文CorporateIdentity的缩写,意为“企业识别”或“团体个性”,包括企业理念识别MI(MindIdentity)、企业行为识…  相似文献   

5.
财务管理渗透于农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全过程,涉及业务经营的各个方面。发挥在农业银行经营管理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的财务管理的作用,对于提高农业银行经营效益,提升农业银行经营层次,保证农业银行健康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加强农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农业银行现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自农业银行恢复以来,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也随之发展:从1979年开始的初步形成阶段到1983年以来的逐步  相似文献   

6.
为了塑造新的企业形象,蚌埠卷烟厂从1998年起,与世界著名的企划公司——日本PAOS株式会社合作,在中西元男等国际企划大师的指导下全面导入CI战略,在企业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三个系统中全面开展工作,确立了“优化自我,天天向上”的企业理念和“顾客最优先的合力经营”的经营理念,体现了蚌埠卷烟厂企业文化的鲜明特点和“容万千云涛  相似文献   

7.
CI 计划是超越传统观念的企业战略,是企业形象战略的总体策划。CI 计划的总目的,就是通过企业的周密策划,从复杂的内外关系中,整理出秩序,进而建立一个共同而单纯的形象——独特的企业形象。此种形象集企业观念、信誉、印象于一体,是对企业感觉的体现。从本质上看 CI 计划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通过塑造介业形象促使企业发展的经营技术。从流程上看,CI 计划是通过设计运筹发展规划推动企业发展的战略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经营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建设理念,正在为人们所接受.所谓经营城市,就是将经营思想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在政府调控和市场运作下,采取流通、组合、裂变、出租、转让等形式,对城市的资产进行有效运作,实现政府对城市建设低投入高产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是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唯一能够接受活期存项的银行,它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其经营原则是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由于其短期资金来源只适应经营短期的商业性放款业务,故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独立法人,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我国现有的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  相似文献   

10.
党员“创岗建区”活动随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转而展开,突出强调紧紧抓好党员的岗位作用,通过分布在企业各岗位上的党员自觉落实岗区责任,影响和带动群众,把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体现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之中,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发挥在各个方面,落实在全过程。党员“创岗建区”活动还把企业生产经营的难点、重点和关键点,作为攻关任务,组织党员发挥群体优势,承担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突击奉献,攻关克难,展示党组织的战斗力。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企业党建工作游离于生产经营之外,搞自我循环的问题,还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步运转,紧密  相似文献   

11.
张德友 《理论学刊》2004,43(12):45-46
执政党要防止腐败现象的滋长 ,促进党内民主建设 ,必须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党内监督的独立性作为党内监督的基本原则 ,应贯穿于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一、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为中心 1、关于资金管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管理者注重的是对产品生产的管理,其管理的中心是物流;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的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其管理的中心是资金,企业经营者把价值和资本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马克思指出:“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如果我们舍弃这一定义的阶级属性,单就  相似文献   

13.
秦涛  李唯睿 《当代贵州》2014,(27):44-45
正六盘水市钟山区农村信用社把社区金融便利店作为实现业务及服务新突破的一个重要抓手,专注于为社区居民、商户及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不断提升城区型农信社的竞争力。作为服务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六盘水市钟山区农村信用社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始终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的举措,狠抓业务经营不放松,实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业务经营同步推进。作为一家典型的"城区型"农信社,钟山区农村信用社多年来始终坚持不断完善服务功能,积极探索社区金融服务新模式;坚持"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  相似文献   

14.
论贵州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近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而归根到底在于。一些部门和工作者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原则了解和重视不够。本文对贵州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原则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贵州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应该坚持以下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目的性原则、政府主导原则、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时代性与前瞻性原则、联系性与可比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员(沈阳)》2006,(9):F0002-F0002
辽宁省电信公司成立于2003年4月,公司下辖14个市分公司。作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直属分公司,主要经营国内、国际各类电信网络与设施(含本地无线环路)以及基于电信网络的语音、数据、图像、互联网等电信基础业务及增值业务。辽宁电信拥有“中国电信”可信赖的商誊和无形资产。在20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已加入WTO,现在实行的金融业分业经营模式,正面对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挑战。所谓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分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近两年,中国金融界已出现要求金融业重新进行混业经营的呼声。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回归,作为国际潮流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17.
真理和价值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中追求的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构成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根本内容和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即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所谓真理原则,就是人类必须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包括认识和改造人自身,尊重客观规律,追求和服从真理。所谓价值原则,则是人类总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两个方面统一在人的社会实践中。一方面,人的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自身某方面需求的价值活动,人们没有无意义无目的的活动;另一方面,人们要实现自身活动的目的、满足价值追求,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掌握真理。所以,作为同一人类活动的两方面内容,真理和价值是相互补充、相互调节的。价值追求构成人的活动目的性,引导人们追求真理,而真理则是价值选择和价值实现的必要条件,它修正和引导人们的价值追求,使价值服从真理,需要服从可能。如此相互协调,使人类活动达到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项以"高风险、高收益"为特点的创新金融业务,银行卡业务自诞生之日起,风险就与之相伴相随,存在于业务经营管理的每一环节。随着业务的高速发展,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为此,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正日益受到政府、经营机构的重视和广大持卡人的关注,"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已成为银行卡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本质特征。合规律性预示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演变的一般过程,而合目的性则揭示了在人类社会发展演变过程中人的主体自觉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以其先进的生产方式发展特征体现了这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崔永和 《唯实》2004,42(11):4-8
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对象世界是"合目的性"与"不合目的性"的对立统一.人类活动"不合目的性"的主要表现是眼前"合目的"而长远"不合目的",局部"合目的"而整体"不合目的",于己"合目的"而对人"不合目的"等.其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以及对单纯经济目标的追求和价值评价体系的扭曲.纠正人类"不合目的性"的活动,应尊重自然的价值,走出狭隘的经济评价误区,在扬弃工业文明的过程中创建新型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