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营者散布真实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如真实事实是过时的,无关紧要的,不完整的,片面的或者有保留的,都可能对消费者构成误导,从而扭曲正常的竞争秩序,成立不正当竞争行为.本文参考德法等国司法实践,考察基于真实事实的诋毁商誉的具体情形,探讨了基于真实事实诋毁商誉构成不正当竞争的理论基础和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部分网络经营者通过隐瞒真实身份、发布虚假广告、使用网络消费格式条款等欺诈手段侵害网络消费者的知情权。根据网络交易新特征,公权机构为保障网络消费者知情权,可以考虑运用信息规制工具去规制信息不对称、建立信息有效披露机制;同时采取赋予网络消费者反悔权、完善网络经营者赔偿责任制度等措施有效规制网络消费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3.
苏家成  郑燕 《人民司法》2023,(17):51-52
<正>【裁判要旨】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批评负有适度容忍的义务。对消费者基于真实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纠纷而作出的带有主观感受的差评,不应以评语是否完全客观真实作为判断是否侵害名誉权的标准。案号一审:(2021)浙0212民初8613号  相似文献   

4.
王中荣 《中国审判》2013,(11):94-95
<正>审判质效作为人民法院审判业绩的最直接、最客观、最真实的反映,是人民法院审判业绩的"风向标"。之所以关注审判质效,是希望通过质效指标发现审判执行工作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推动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改进,以达到提高审判业绩的目的。因此,必须运用一流的审判管理举措,展现一流的审判工作业绩。牢固树立创先争优意识从审判质效中反映出的办案质量不高、办案效率不快、办案效果不好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价值观正确与否、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不牢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关村地区云集着大大小小几千家公司,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为了把业绩做好,商家都付出了大量的脑力和体力。有些商家合法经营诚信经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也有一些奸商剑走偏锋,做起了黑心买卖,毫无诚信可言。经营者的销售之道李海(化名),曾经在中关村从事  相似文献   

6.
【裁判摘要】产品标识为消费者认识和判断商品特征、价值、适当性和效用的基本依据,是消费者选择和判断是否进行产品消费的重要信息来源。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条的规定,销售者应确保产品标识内容的真实性.该内容为对消费者所负真实义务的最低标准。如因产品标识记载的内容不真实而导致消费者受损,经营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法治动态     
个人网店实名制7月起实行6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正式公布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根据《办法》,从今年7月1日起,通过网络从事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自然人,应当向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经营者提出申请,提交其姓名和地址等真实身份信息,但并不强制  相似文献   

8.
●市民认为,经营者对自己上架产品做相应的检测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专家指出,如果法律没有明确超市的检测责任,会引发一些不够客观真实的后果近日,在媒体曝光的染色馒头事件中,所涉超市对染色馒头的一路绿灯、未进行认真检测引起社会质疑。针对染色馒头事件,涉及到的联华公司近日作出回应称,为了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9.
新闻     
《中国审判》2010,(7):4-5
个人网店实名制7月起实行 6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正式公布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根据《办法》,从今年7月1日起,通过网络从事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自然人,应当向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经营者提出申请,提交其姓名和地址等真实身份信息,  相似文献   

10.
经营者论:基于经济法规范与原理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孟洲  叶姗 《现代法学》2007,29(5):89-95
根据现行经济法规范的规定,将经营者定位为"经济法上的人"之一是合适的。如要突显经营者的经济法主体属性,必须认识到"经营者"这一范畴具有多重属性。应在考察法律经验意义上的经营者的基础上,用富有经济法标签意义的经济法理念去阐释经营者的概念,从逻辑上推导出应然法上的经营者的内涵,并应着力建构和规整经营者的权利义务结构。  相似文献   

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未对旅游经营者间和旅游经营者与旅游辅助服务者间或者旅游经营者与第三人间发生的纠纷进行规定,导致相互间对法律关系性质的认定,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赔偿后能否向其他旅游经营者、旅游辅助服务者、第三人提起赔偿诉讼,能否提起不真正连带诉讼很有争议。本文试从现有规定、理论及实际出发,论及旅游经营者间、旅游经营者与旅游辅助服务者间并非是委托关系,旅游经营者也有权向其他旅游经营者、旅游辅助服务者及其他义务请求不真正连带责任赔偿。  相似文献   

12.
论对虚假广告行为的惩治张春和虚假广告行为的概念与特征所谓虚假广告行为,是指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利用不真实的广告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它包括虚假广告的设计、制作、编审、刊播、设置、张贴等。从本质上讲,虚假广...  相似文献   

13.
依法整顿广告经营净化市场风气卢绳祖利用广告作为沟通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渠道.以达到促销的目的,是市场经济中普遍采用的重要手段.早在1987年,我国国务院曾颁布了《广告管理条例》。《条例》首先阐明了广告必须真实、健康、明白,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骗消费者和用户。...  相似文献   

14.
代娟 《法学杂志》2004,25(2):79-80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文规定了消费者有对商品品种、服务方式和经营者的选择权。但是关于经营者的选择权,该法没有规定。从经营者、消费者各自行为的性质、目的的不同,可以得出经营者的选择权与消费者的选择权有着本质的区别、经营者不能选择消费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建议增设制作虚假广告罪张春和一、虚假广告行为的概念与特征。所谓虚假广告行为,是指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利用不真实的广告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从本质上讲,虚假广告行为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所以,《反不正当竞...  相似文献   

16.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为牟取非法利益而在广告中采用欺诈性的手段,对商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作不真实的或引人误解的表示,导致或足以导致消费者对其产品产生高期望值,从而作出错误判断。本文指出广告审查作为杜绝虚假广告最为重要的一环,应做到明确广告审查内容、集中广告审查主体,完善相关法律责任等,发挥其应有作用,有效遏制虚假广告的发布。  相似文献   

17.
不正当竞争行为之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法》)禁止经营者从事违反《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经营者无视此项禁止规定,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给其他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必须承担民事责任。受害的经营者有权请求违法经营者停止侵害和赔偿损失(《法》第20条)。  相似文献   

18.
传销,依据2005年8月23日国务院公布的《禁止传销条例》(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第二条,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资金市场的不断活跃,传销死灰复燃且呈愈演愈烈之势,不但破坏了正常的市  相似文献   

19.
虽然我国《反垄断法》对经营者集中的反垄断审查制度进行了专门规定,但是互联网领域的经营者集中企业营业额往往较低,加之经营者集中审查制度存在审查态度不明、审查标准模糊、综合审查要素宽泛、审查程序不健全等问题,我国《反垄断法》已不能有效应对互联网领域经营者集中导致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当从以下方面予以回应:明确互联网领域经营者集中的立法态度,修改《反垄断法》中有关经营者集中的禁止性规定,细化综合审查要素,完善审查程序。  相似文献   

20.
经营者薪酬:正当性危机与程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羿锟 《法学论坛》2004,19(6):5-10
对经营者实行年薪制已是大势所趋,但经营者自定高薪,已引发了正当性危机,而程序公正对于经营者薪酬的正当性具有决定性意义。建立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价值取向,具有独立性、公平性和透明度的薪酬程序规范,以遏制经营者自定高薪,使其具有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