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把握其理论主题与内容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一理论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由理论原则、理论主题、基本理论、具体理论和观点组成的内容丰富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2.
王若素 《重庆行政》2010,12(4):93-95
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从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在实践中检验。通过实践不断地实现理论的创新,又不断推动实践的发展。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色,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应遵循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在逻辑结构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内在逻辑结构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内在一致的逻辑结构,是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遵循的逻辑结构。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体系构建的方法,首先要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起点范畴、中心范畴和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进一步拓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丰富的思想内涵、严密的内在逻辑、鲜明的理论特色构成了一个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体,它既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马克思主义发展而来,扎根于我国国情,指导中国人民开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创造出中国奇迹,向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散发出中国魅力。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逻辑、具体贡献、理论情怀和实践方向,有利于帮助我们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使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6.
田瑞兰 《前沿》2010,(4):32-34
主题是区别不同理论体系之间精神内涵的重要标志,是贯穿整个理论体系的轴心,一个理论体系只有一个主题。在中国共产党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破解一个个理论难题和实践难题的过程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主题始终贯穿其中,并且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这一主题日益被强化和突出。这一主题的确立是与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毛泽东思想的主题紧密相连,承前启后的,反映了历史的逻辑和时代的旨归。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一创新成果的形成有其自身的逻辑理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与发展是其形成的理论逻辑,对"怎样治理社会主义国家与社会"历史课题不断探索是其形成的历史逻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新要求的科学回应是其形成的实践逻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其形成的内生逻辑。  相似文献   

8.
高鹏飞  江滨 《前沿》2012,(6):48-49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成果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模式,二者都是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而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模式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模式的理论指导,中国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形式,二者互为支撑,共同为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国化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更好地理解和发展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更快地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范式是一种公认的理论模型或模式,是在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公认的范例。社会发展范式的选择要根据本国国情而定,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自觉。经过了马恩的逻辑范式、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革命范式后,邓小平选择了中国特色的发展范式。发展范式的选定,使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也促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发展范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者相辅相成,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  相似文献   

10.
《观察与思考》2018,(2):20-2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性变革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论断,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演进,成功把中国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的逻辑演进,成功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进和“三步走”发展的逻辑演进,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性变革产生了重要的具有世界性意义的逻辑影响,打破了西方世界所谓的“普世价值”的神话,冲破了发达国家对发展道路的话语权的垄断,展示了社会主义的真理性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团结和引领广大统战成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传承实践不断促进理论创新,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就是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其价值取向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的指导,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产生于中国建设伟大实践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数字视角进行解读,可以发现这一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三大历史时代背景、三大历史阶段及三大思想来源;同时还有三大基本内函、三大理论创新和三大中国特色;它解决了三大时代课题,具有三大重要意义;通过考察这一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从中可以得到三大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4.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把握其内容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等16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并形成了由理论原则、理论主题、基本理论、具体理论组成的内容丰富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5.
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近10年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在开拓性的探索中创立科学发展观,又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科学发展观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又给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培永 《桂海论丛》2013,29(5):21-24
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必须辨识并处理好三对内在矛盾,即社会主义理想价值与现存社会现实的矛盾,民族国家奋斗目标与人类社会历史普遍进程的矛盾,一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矛盾。解决这三对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应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理想的现实呈现,更好利用资本主义而不是被其同化,努力开辟出具有世界意义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7.
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率领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创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理论,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对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从一定意义上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所取得的胜利,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些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形态。把握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顺利推进与取得成功的科学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的高度融合与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经过党的十七大以来的五年实践,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达到了新的高度,这集中体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历史角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