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国对卖淫嫖娼这一丑恶社会现象,虽采取了一系列查禁和打击措施,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特别是没有一套健全的、行之有效的法律约束,并未能使之受到有效控制。据统计,1989年全国共立卖淫嫖娼刑事和治安案件6万多起,比1988年增加近一倍半。其实,目前到底有多少以卖淫为业的暗娼难以估计。卖淫嫖娼活动的日益蔓延、泛滥,严重危害社会治安。而同这类丑恶现象的斗争是长期的、艰巨的,不可能通过几次集中打击、取缔就能  相似文献   

2.
卖淫嫖娼是一种丑恶现象,在我国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虽经历朝各代查禁取缔而终不能使之根绝,称其为社会顽疾当属恰如其分。   近年来,随着娱乐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卖淫嫖娼、赌博、吸毒贩毒等社会丑恶现象逐渐滋生蔓延。尽管各地区、各部门多次组织开展打击整治行动,但这些丑恶现象在一些地方依然十分突出,部分地区甚至日趋泛滥,严重毒化了社会风气,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腐蚀党政干部,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工作中还发现,这类社会丑恶现象常常随“气候”的变化而…  相似文献   

3.
卖淫嫖娼是社会腐败的一种现象。新中国成立初始,党和政府就十分重视对这一丑恶社会现象的整治,并卓见成效,使之在中国大陆基本灭迹。但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卖淫嫖娼活动又死灰复然,并迅速蔓延,据有关专家推算,“全国目前参与卖淫活动的妇女以数十万计”,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害之一。它不仅伤风败俗、传播性病、毒  相似文献   

4.
卖淫嫖娼是一种社会丑恶现象。它败坏社会风气,诱发各种犯罪行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因此,党和政府下决心要铲除这种社会丑恶现象。但是,近年来这种丑恶现象不仅没有得到彻底根除,相反,在个别地方却有愈  相似文献   

5.
目前一些县市城区美容发屋存在一定色情服务,成为卖淫嫖娼活动的媒介场所,不仅严重败坏社会风气,而且对社会治安构成现实威胁。遏制美容场所卖淫嫖娼丑恶现象,应加强社会的宣传教育工作,重视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强化外来暂住人口管理,切实加大查禁打击力度,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6.
法律在哪里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积极采取措施,通过行政、法律、舆论宣传等多种渠道,遏制、取缔并打击黄、赌、毒及卖淫嫖娼等严重危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丑恶现象和犯罪行为。199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新刑法出台时吸...  相似文献   

7.
关于色情服务泛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入冬以后,各地公安机关相继开展了取缔色情服务、打击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的专项斗争,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正如“扫黄”斗争出现多次反复,需要长期进行一样,色情服务和卖淫嫖娼要从根本上铲除,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笔者仅对色情服务提出几点看法,以期对取缔和打击斗争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卖淫嫖娼这一丑恶现象,是与人类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共始终的社会现象。在事实上的不平等消灭之前,是难以从根本上铲除卖淫嫖娼现象产生的土壤条件的。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卖淫嫖娼现象的存在确实具有不可避免性,但同时也具有可控制性。我们对卖淫嫖娼现象绝不是无能为力、一筹莫展的。八十年代初对卖淫嫖娼现象的沉渣泛起,就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随即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只是由于卖淫嫖娼发展迅速,参与其间的违法犯罪人员猛增,甚至成倍上升;卖淫嫖娼蔓延范围广,像瘟疫一样迅速扩展。面对迅猛到来的“黄潮”,我们缺乏…  相似文献   

9.
色情服务和卖淫嫖娼根治之策周理强卖淫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复杂的社会丑恶现象,近几年来在我国死灰复燃,且愈演愈烈;伴随着卖淫嫖娼的恶性蔓延而滋生的商业性色情服务亦日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虽经连年治理,终不能有效遏制。如何预防、根治色情服务和卖淫嫖娼现象,已...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卖淫嫖娼活动曾随着旧制度的覆灭而一度消失,但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并没有被彻底铲除。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消极因素、腐朽思潮或西风东渐或卷土重来,受其影响,卖淫嫖娼又开始死灰复燃,以至愈演愈烈,原因是多方面的。   卖淫嫖娼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不平等现象而存在的社会现象,其自身有顽固性和再生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认为:“卖淫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是消灭了剥削阶级的社会,其制度本身不会产生娼妓。但由于卖淫嫖娼这一丑恶现象固有的顽固性和再生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只要有条件就会滋生蔓延。我国目前…  相似文献   

11.
广西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玉珍 《桂海论丛》2009,25(4):77-79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党和国家最为关注的"三农"问题中的一个方面.在广西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使全额收取养老金中的个人缴费部分、集体补助部分和养老保险金的个人缴费部分、集体补助部分标准的确定以及如何体现社会公平等成为难题.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生产,体现政府关怀,确保实现公平,创新养老方式,使农村养老保险成为农民致富的助力.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犯罪问题作为一个引起多方关注的社会现象和较为复杂的法律现象,历来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许多法律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学者等各界人士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一个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从我国的司法实践看,从八十年代开始,青少年犯罪的比例开始有所下降,并形成数量、比例逐渐趋于稳定的状态。作为—种社会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不同时期的青少年犯罪也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规律,总结研究这些新特点和规律,对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从近三年鞍山地区某基层法院审结并生效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入手,对18周岁以下青少年犯罪案件进行分析,归纳出当前新形势下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处理该类案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启梁 《思想战线》2001,27(5):87-93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自治县十里村乡所辖的平安寨,是一个"红头瑶"世居的村落.历史上的平安寨主要依靠其以寨老制度为核心的村落社会控制系统维持社会秩序.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平安寨的传统法文化出现了断裂,社会控制系统功能衰弱,而国家法的实施又不尽如人意.国家法与习惯法不能良性互动,致使该地区社会秩序和治安成为一个较大的社会问题.因此,需从公权力机关合理性基础的建立、民间权威的整合、国家法建设的完善三个方面来解决平安寨的问题.这是一种从民间、国家两方面努力建构少数民族农村法治秩序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时代带给人们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使人民财产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借助现代化通信工具实施的“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层出不穷,社会影响极其恶劣。通过对无讼网全国近8年(2011年-2018年)公开的“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121份案件判决书进行数据化分析发现,“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具有涉案金额大、涉案人员多、涉及地域广、组织化特征明显等特点。公安机关防治此种诈骗犯罪时,存在识别难、发现难、抓捕难、打击难的现实困境。为此,可从预防、打击、稳控三个层面入手,通过全方位宣传、加强预测预警、开展重点区域集中打击、做好重点人员回访工作等,提高公安机关应对这一社会治安难点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障碍,它不利于大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他们的学业,有时甚至还会危及他们的生命。“网络成瘾”问题的形成既有网络媒体特性的因素,也有大学生个体自身人格缺陷和现实社会生活压力的因素。本文从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着手,提出了预防和治疗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虚拟社会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但改变了公众的社会生活,而且改变了中国政治生态环境,在给公众社会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暴力”、“网络犯罪”、“网络推手”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秩序,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管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对“80后”的认知中,存在着“过山车”般大起大落的现象。这与成人社会的认知障碍有着直接关系。成人社会的认知障碍,主要与“80后”的独生子女身份、改革开放以来种种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成人社会期待回报的心理等等有着直接的关系。要准确认知和把握“80后”的特征和特质,成人社会必须加强对“80后”和新生事物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家庭暴力被认为是现代城市生活中的一颗“毒瘤”,它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笔者就家庭暴力的含义、类型、特征以及预防和治理对策等几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陈凡 《桂海论丛》2007,23(3):75-77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进行了多年,但“看病难、看病贵”仍持续存在,医患关系凸显了社会矛盾,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从医患关系现象这一最基本的问题出发,探析其法律性质、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医改的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中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目前我国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约有近亿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重视。我国坚持并在世界上首先明确倡导了综合治理犯罪问题和整个社会治安问题的方针,针对由多种错综复杂的因素所制约和影响而产生和加剧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我国更是强调应当采取综合治理的对策。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综合治理,无疑是整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宏伟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工程。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综合治理中,适用轻缓刑事政策,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