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从历史的缘起看,民主集中制有多个版本。其中列宁版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从集中制中分化出来的,是个分析命题。而孟什维克更钟情于民主制,它所提出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个综合命题。列宁是在吸收包括孟什维克在内的批评者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将集中制改为民主集中制的。可见,布尔什维克民主集中制思想中的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绝非平行的并列关系,民主是对集中的限定和保障,集中制才是其主体和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
革命斗争的历史证明,无产阶级革命总是在理论创新、突破某些原有结论和框框之后走向胜利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理论创新同样重要.在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社会的领导力量,这首先是由共产党的先进性所决定的.苏联剧变的一个重要教训在于,苏共放松了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在思想建设方面,长期墨守成规,缺乏理论创新,苏共及其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的理解,凡事从教条和本本出发,以静止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解释世界和苏联社会现实,把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人类共同规律看得过于简单,忽视吸取人类包括资本主义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这使得苏共历史上"左"的倾向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为戈尔巴乔夫时期"右"的倾向的出现埋下了祸根.在组织建设方面,戈尔巴乔夫以前各个时期,苏共党的建设方面最大的缺陷是党内缺乏民主,党的上层"垄断"权力和真理,压制党内不同意见,甚至以阶级斗争的方式开展党内斗争.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逐渐改变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否定、取消民主集中制原则,走过了一条从党内意见分歧、频繁的思想政治斗争、思想分裂直至组织分裂的演化道路.苏共瓦解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丧失了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先进性,失去了民心,被人民所抛弃.今天,我们学习"三个代表"思想、学习江泽民"七一"讲话,回顾苏联的历史教训,以史为鉴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列宁时期"民主的集中制"可以概括为十一项基本内容.战争时期的极端集中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国内外战争刚刚结束,俄共十大与列宁即对和平时期"民主的集中制"作了初步设计:考虑一种"新的政治政策".  相似文献   

4.
苏共"超阶段"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范畴内的问题,而是一个世俗的俄罗斯命题.苏共"超阶段"问题的实质不是苏共对苏联社会主义所处发展阶段定位不当,而是对苏联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与角色定位不当.国家角色定位不当在俄罗斯有久远的历史,只不过自19世纪以来,这样一种倾向越来越多地在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中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5.
从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开始到1991年苏共瓦解,苏共近80年的历史,其党建实践可划分为列宁时期、斯大林时期、斯大林之后、戈尔巴乔夫时期四个阶段。苏共的党建实践与党先进性问题的探索,既有成功,也有失误,因而,其经验是丰富的,教训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6.
苏共丧失执政地位,是苏联几十年来不断积累、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恶性发展和总爆发的结果,而政治体制上的漏洞是关键性的因素。苏共未能正确处理好公民、政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把所有权力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同时,担负了无限的责任和沉重的包袱。在苏联体制中,由于立法权的范围缩减以及党务行政官僚作用的急剧加强,官僚制发展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障碍机制。在改革的过程中,许多苏联党政精英为侵吞国有资产背弃共产主义信仰,催生了新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成为苏共真正的“掘墓人”。此外,苏共在缺乏有效制约的权力和金钱面前,逐渐丧失了警惕性和免疫力,没有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拒腐防变机制,在官僚主义的侵蚀和集权制的庇护下,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有关"秘密报告"的以下五个长期存在争议或未曾深入触及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发表了看法.这五个问题是1.赫鲁晓夫执意向苏共二十大作批判斯大林报告的动因何在?2.批判斯大林的报告为何采用了秘密报告的形式?3."秘密报告"是对苏共二十大代表的突然袭击吗?4."秘密报告"为何未保守住秘密?5."秘密报告"和《关于克服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决议》为何都未从体制上寻找个人崇拜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如何认识苏共经济建设的成效与其垮台的关系,至今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明确指出:从综合的质的方面考察苏共执政以来经济建设的成效,那么,完全有理由认为,苏共并没有把经济建设搞好.这主要表现在:1.由于苏联体制模式功效日益衰退,苏联经济增长速度不可避免地出现递减,由高速、低速、停滞到危机;2.由于受体制的制约,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期难以改变,结果使经济长期处于高投入、低效益和没有竞争能力的落后状态;3.经济发展战略主要为军备服务,生产的目的主要不是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而导致经济结构严重畸形,比例严重失调,一直是短缺经济;4.经济理论的僵化与教条化,成了阻碍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都说明,苏共执政时期的经济,不可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苏共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从而,也就成为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从总体上看,苏共拥有的合法性资源主要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制度规章、统治的有效性和领袖魅力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合法性资源都曾经为巩固苏共的执政地位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曾经拥有,并不等于永远拥有。事实上,要想保持苏共的执政地位,就必须保持合法性资源的再生产,以源源不断地获得执政的合法性。然而,在苏共执政过程中,它所拥有的合法性资源的再生产能力却逐渐下降乃至最终丧失了,这成为苏共败亡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列宁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创立者,也是共产党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楷模。为了全面贯彻民主集中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当前研究、学习列宁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经验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度更新之中,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苏共亡党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苏共亡党教训可知,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2.
苏联的干部委任制始于列宁时期 ,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委任制作为俄国文化的积淀在苏联一定历史时期的存在 ,有其合理性。但是委任制毕竟要被现代社会所抛弃。斯大林非但未能及时进行改革 ,反使之登峰造极 ,最后给后代留下了遗患。  相似文献   

13.
1917年11月7日,斯莫尔尼宫沸腾的欢呼声向全世界宣布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1991年12月25日,镰刀锤头国旗的悄然降落宣告了社会主义苏联从地球上的消失.短短74年转瞬即逝,苏联于一夜之间突然崩塌,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和不解,同时也为中外学者研究这一20世纪的"历史之谜"留下了永恒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巴列维国王的白色革命动摇了在伊朗乡村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生产关系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伊朗的发展。伊朗传统的社会结构也因白色革命的成功推进而发生了激烈变革。经济现代化的长足进步客观上要求政治领域进行相应变革。巴列维无视这些变化 ,继续强化君主专制 ,推行独裁统治 ,致使新兴的社会阶层无权分享政治权力 ,传统的社会力量被摧毁。巴列维国王的独裁统治引起伊朗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不满 ,推翻巴列维王朝成为伊朗社会各阶层共同的战斗目标。因此 ,白色革命后伊朗经济现代化进步趋向与政治领域滞后状态之间的矛盾构成巴列维王朝覆灭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论苏联失败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崩溃无疑是一种社会性失败,社会性失败必须从经济基础找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苏联的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实际是这一制度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的反映,这一矛盾就是计划的指令性与个人消费的不可计划性之间的矛盾.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纳入统一计划,是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存在前提.个人消费的选择性特征,决定了个人消费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由此便形成了否定苏联计划经济存在前提的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在苏联计划经济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办法是压制个人消费,用供应短缺方式使原本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的个人消费变成可以统一计划的,这实际上并没有消除这种对立.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对社会再生产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循环,而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猛烈的形式爆发出来,最终导致经济基础乃至整个苏联社会的崩溃.压制个人消费是苏联计划经济赖以存在的内部条件,与外部世界的制度性隔绝是其存在的外部条件,从长期看这些条件都是难以为继的.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月11日,“2006年拉美国家大选及其政治走向”课题结项暨拉美大选的影响与左派发展问题研讨会在拉美所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民与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刻分析了当前的世界格局和政治走向,拉美左派的发展对该地区形势的影响。现全文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初俄罗斯经济迅速反弹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以来 ,俄罗斯经济走势一改经济转轨以来连续下滑的颓势 ,出现触底反弹并持续增长的积极迹象 ,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增长主要的仍是经济严重危机后的恢复性增长 ,由于制约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因素的存在 ,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从俄罗斯转轨以来的经济走势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经济持续好转的原因及经济增长前景 ,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有一定启示的。  相似文献   

18.
1911年(农历辛亥年),在经过4月广州起义、10月武昌起义之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两个月内即有鄂、湘、陕、赣、晋、滇、黔、苏、浙、桂、皖、粤、闽、川等省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垮台。12月,孙中山先生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清帝被迫宣告退位。  相似文献   

19.
南海局势与应对海洋法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以来,南海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菲律宾国会通过了"领海基线法案",把中国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为菲律宾领土;马来西亚前总理巴达维登上南沙群岛的弹丸礁、光星仔礁宣示主权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与海洋法的新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应对海洋法的新发展就成了捍卫领土主权、维护合法海洋权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东北经济落后原因诸说评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振兴东北经济必须准确找出其落后的原因。现学术界提出的“结构说”、“体制说”、“国企比重过大说”、“项目怪圈说”及“东北人观念落后说” ,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又都不很全面、完整 ,尚有其他原因需加以分析说明。国家在改革、发展战略与政策抉择上“失算” ,使东北地区收入过低 ,人才大量流失 ;在东北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缺乏必要的资金补偿与支持 ,这都是造成东北经济落后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全面科学地找出东北经济落后的真正原因 ,才能保证应对方针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