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4年下半年,阿根廷陷入2001年以来的第二次主权债务违约,此次债务违约是一种技术性违约,其直接原因是美国最高法院判决阿根廷政府必须向NML资本管理公司等少数"钉子户"债权人履行全额支付责任,而阿根廷不愿对这部分债权人进行支付,同时因技术原因而无法对其他债权人履行债务支付责任。阿根廷债务违约的发生源于明显的体制机制弊端,如债务重组的机制不完善、对债权人的差异化处置机制以及债务重组中"门栓法"、同等权益条款以及未来权益追溯权等条款导致的法律问题。此次债务违约可能重创阿根廷财政与经济稳健性,并使得全球性主权债务重组机制面临新的制度性冲击,然而,它对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较为有限。阿根廷债务困局带来的启示是应高度重视财政预算的稳健性及主权债务处置的审慎性。  相似文献   

2.
葛音  李燕 《西伯利亚研究》2023,(3):50-66+119
巴黎俱乐部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官方债权人非正式组织,专门为债务国和债权国提供债务安排,是解决国际经济政治问题和主权债务的重要谈判机构。俄罗斯为解决苏联遗留的债务和债权问题以及自身债务,也为提高本国的国际影响力,自独立之初就争取加入巴黎俱乐部,并于1997年正式加入。此后,俄罗斯得以利用巴黎俱乐部规则厘清各种债务关系,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基本解决了债务问题,提高了国家信用,为吸引外资、融入全球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由于美西方减免债务有严格条件,如必须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进行国内结构性改革、降低军费、避免与北约竞争等,俄罗斯为加入巴黎俱乐部在政治经济和安全外交等方面付出了沉重代价,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在新冠疫情冲击、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主要发达国家央行政策突然转向等因素冲击下,发展中国家主权债务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这对债务解决机制发挥更大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债务解决机制有效性本身一直面临着巨大挑战:巴黎俱乐部等旧机制存在缺陷,二十国集团(G20)共同框架也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尤其是过去20多年来,国际债权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商业债权人的债权占比大幅上升,双边官方债权人重要性相应下降。在此条件下,更多施压于双边官方债权人的债务解决机制难以从根本上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困境,甚至还会损害现有债权国继续提供新增融资的能力和意愿。本文提出了解决发展中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的综合框架:从发展融资理念角度提出了解决机制的系统性,强调债务危机不仅是金融问题,更是发展问题;从参与者范围角度提出了解决机制的全面性,强调解决机制应包括所有债权人共同参与;最后从债务处置过程角度提出了解决机制的有效性,强调了债权人委员会的主导作用,并且提出了多种债务处置方式相结合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的外债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联解体以后 ,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债权 ,也承担了其全部债务 ,目前 ,俄罗斯的债务已成为其一个国家的财政问题。为解决债务偿还问题 ,俄政府付出了巨大努力 ,做了很多调整 ,虽于 1 997年 9月加入巴黎俱乐部有利于其解决债务问题 ,但仍存在着很大的债务偿还风险和利息风险。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这个昔日强国的主要科技实力。然而,持续几年的政治动荡和经济滑坡使得俄罗斯科技饱尝了生存和发展的艰辛。首先,经费短缺是困扰俄罗斯科技部门的一大难题。由于财力不足,国家预算拨款不断减少。1992年政府科技拨款大约占国民总产值的0.78%,1993  相似文献   

6.
后苏联空间是伴随苏联解体出现的一个单独的地缘政治区域,呈现出"一大多小""一强多弱"结构.在俄罗斯主导下,各国在政治、经济、人文和军事上建立了紧密联系.该地区构成了俄罗斯的战略安全和战略发展空间,是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区""传统利益区"和"切身利益区",对俄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同时美欧对后苏联空间的介入与影响日益增强,极大恶化了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环境,使俄在该地区的政策实施受到掣肘.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积极发展以俄罗斯为主导的依靠独联体、俄白联盟国家、集体安全条约及欧亚经济联盟等组织框架内的合作,积极推动地区一体化建设.尽管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后苏联空间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优先方向这一原则不会改变.后苏联空间是俄罗斯重振大国地位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人对苏联时期外交政策的反思 ,是俄罗斯外交思想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苏联时期外交政策的反思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随着“民主化”、“公开性”的推进即已展开 ,并且成为苏联外交战略调整的重要推动力。这种反思在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继续进行着。如果说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对外政策的反思主要是为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提供理论依据的话 ,那么 ,到这一时期 ,这种反思又构成为俄罗斯外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目前共欠外债1 660亿美元,其中苏联时期债务为1 132亿美元,占68.2%.2000年俄GDP为69 401亿卢布,按1美元兑换28.48美元计算,为2 436.8亿美元.目前俄外债约占GDP的68%,平均到每个俄罗斯人身上的外债为1 100多美元.  相似文献   

9.
调整中的俄罗斯与东南亚关系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曾一度推行亲西方外交 ,结果导致国际地位下降 ,国内民众强烈不满。为扭转不利局面 ,重振大国地位 ,俄罗斯很快开始对外交战略作出重大调整。作为一个欧亚大国 ,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形成于“特定的地缘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中 ,使得其既不能绝对地关注西方 ,也不能绝对地关注东方”①。随着冷战的结束 ,亚太地区逐渐进入世界文明的发展中心 ,东方在俄罗斯外交中必将日益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稳步发展的俄罗斯与东南亚国家关系1 .恢复与传统盟友的合作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以及中苏(俄)、中越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使得苏联与越南关系中…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行政法律制度的构建,是依旧沿用苏联行政法的“管理论”模式还是另辟蹊径?这是我国行政法学研究的盲区。笔者认为,1993年俄联邦宪法用“执行权”取代“国家管理”概念,意味着俄罗斯行政法逻辑起点的转换,从此俄罗斯行政法与苏联行政法成反向发展,其重心由制约公民权转向制约行政权,规范执行权成为俄罗斯行政法发展的基本方向性内容。  相似文献   

11.
朝鲜自1948年建国以来一直接受着苏联的经济援助。苏联解体后,俄朝之间的贸易额显著下降,仅为苏联时期的6%。俄朝两国在劳务、渔业、投资、木材采伐和农业领域有所合作,并积极探寻可继续发展合作的道路。资金短缺是两国经贸合作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未来俄朝两国在合作修建铁路、森林采伐、渔业、旅游等领域中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大国关系也处于全新的构筑之中。其显著的标志是美、俄、中、日、欧盟世界五大力量的相互关系带有根本性的调整。在这种国际环境背景下.中俄两国关系在以往中苏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发展。逐步确立了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冷战后的两国关系呈现出三大特点两国关系稳定迅速发展;政治关系重于经济关系;变与不变同时存在。对于中俄关系。在发展趋势上我们要在努力争取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同时.关注两国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做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后,在中俄旅游和边贸的推动下,大量的中国移民涌入俄罗斯。他们在俄罗斯的农业、商业、建筑业等各个领域挥洒着汗水,不仅为自己积累着财富,更为俄罗斯的市场繁荣、经济振兴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同时他们也为祖国的发展和增进中俄友谊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后,中国与独立后的俄罗斯顺利地开展了新时期的国家关系。在叶利钦执政的八年时间里,两国从最初的友好国家关系跃进到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为多极化世界格局下发展国家关系的楷模。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为实现国家振兴与长远发展,俄正在做出新的规划.21世纪初的俄罗斯军事战略将以对付面临的军事威胁为基本目标,贯彻以核武器为基本手段的战略遏制方针,建设一支均衡发展的现代化军队,加强对各种战略行动样式的研究和准备,推进以军事合作为基础的联盟防御,做好应付中小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浅析俄罗斯的东北亚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时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加快,东北亚区域的合作也随之发展。东北亚地区曾是冷战的前沿地区,目前又因其聚集了大国经济发展的潜力,而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地区。在这一国际经济、政治势力角逐的舞台上,俄罗斯无疑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俄罗斯非常重视与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的联系,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较完整的地区性战略,正是以这一战略为基础,俄罗斯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在东北亚地区展开了积极的攻势。  相似文献   

17.
《奉俄协定》是苏联政府为了落实其在《中苏协定》中关于共管中东铁路权益,与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集团所签订的协定.该协定的签署不仅开了苏联与中国地方当局订立协约的先河,同时对中苏关系乃至整个远东地区形势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奉直两个军阀集团之间的关系走向直接影响了奉苏交涉谈判进度和《奉俄协定》的签署,但该协定作为主权国与地方当局签订的协约有违于国际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苏联解体后复兴的欧亚主义具有文化特征和理论意义,对当代俄罗斯外交具有重大影响。俄罗斯欧亚主义是俄罗斯自身文化因素的产物,研究具有鲜明俄罗斯文化特征的欧亚主义,可以更好地审视当今俄罗斯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9.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逐步建立自己的报业体系。在这一时期,报纸作为思想武器的功能依然存在,只是它的作用是组织生产管理和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团结激励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由于帝俄时期俄国文化水平比较落后,十月苹命之初,文盲在新生的苏维埃国家仍占多数,因此报纸等出版物就成为改变苏维埃国家文化落后状况...  相似文献   

20.
苏联1932—1933年饥荒问题最早由在西方的乌克兰流亡者提出,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在西方国家进行研究,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这个问题在乌克兰被公开提出。苏联解体至今,乌克兰和俄罗斯学界以及政界就因饥荒死亡人数、饥荒发生的原因、斯大林对饥荒应负的责任等问题展开争论,从形式和内容上看,这既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