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自改革开放以来,数量庞大的务工人员作为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寻找工作。流动人口聚居区作为大部分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定居方式,在一、二线城市已经出现多年了。流动人口自发组成的非正式组织是自身满足社交需求的重要方式。流动人口非正式组织对于公安机关的治安维持和人口管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安机关应该重视对流动人口非正式组织的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人口流动对人口控制的挑战及对策研究程冬人口流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流动人口与早婚早育、多胎生育并列为我国人口控制中的三大难题,而流动人口又被列为目前城市人口管理中最棘手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发达,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了当前...  相似文献   

3.
<正>现实发展表明,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少数民族人口大量流动至城市并长期居住已成为常态。这种现实,为我们提出怎样才能让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人口更好地实现城市适应并与融入城市的问题。少数民族人口的城市适应过程,也是城市社会接纳和适应少数民族人口的过程,这是一个双向适应过程。为了能够让少数民族人口在城市顺利适应,需要从上到下的相关各方共同努力。这里所指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贫困地区农村青年的生存发展、脱贫致富也相应改变着手段和方式.他们在经历了离?不离乡、进厂小进城、务工又务农的"农工结合型"生活后,其中的一部分人又陆续进入了一个"背井离乡寻富路,离?离田求发展"的生活新大地.尽管这种生活给他们带来成功的喜悦和经济的宽裕;但同时也绐他们带来了创业的艰辛和痛苦的悔恨.然而,这毕竟是贫困地区人们生活常规的一个突破,是农村人口大流动、商品经济大发展过程中的一件新事.因此,实事求是地分析这种社会现象,客观公道地评价贫困地区农村青年谋生求富的目的,这对我们全面正确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是指处在一定方向、一定空间下,具有流动属性的人口,也就是人口在地域空间发生的迁移变动和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部门、职业变动。它是整个人口的组成部分。本文所说的流动人口,是特指公民离开户籍所在地,从内地前往东部沿海开放城市从本务工经商等打工谋生的人员。流动人口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流动人口的主体是流动民工,1995年达到8000万人左右。第二,流动人口的流向主要是由中西部地区农村向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和大城市流动,占流动人口总数的86.44%。第三,流动人口主要从事务工、经商、服务等行业的经济活动。第四,流动人口居住处所主要集中在临时性的出租屋、建筑工地和机关单位内部的住房。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两沿”地区的一些出租屋管理失控,成为藏污纳垢、滋生犯罪的场所。  相似文献   

6.
城市解决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问题导致大量非正式部门的兴起,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普遍出现就是其中一个具体表现。我们的研究发现,伴随着劳动力商品化和教育商品化过程,城市的非正式部门在劳动力再生产的教育资源供给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外来工子弟学校作为非正式部门主导的教育空间结构,一方面有助于城市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有助于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的实现。然而这一特殊的教育空间安排无论从学校、家庭、教师以及学生的角度都呈现出与教育目标不一致的局限性,这种教育隔离导致打工子弟整体上形成"不学习"亚文化并提早进入职业技术教育,成为农民工身份代际再生产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张继焦 《思想战线》2004,30(3):73-78
民族的历史和城市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里的流动和常住少数民族人口约有900万左右,已形成了成百上千大大小小的居住群落,城市民族形成多样化格局。城市中少数民族迁移者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城市,他们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也给城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也是城市建设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8.
关于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流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农村人口一样大量进入城市寻求发展,这给城市管理增添了新的内容,给城市民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这一特殊群体的工作既有利于城市自身的发展稳定,也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民族团结的大局。本文对这一问题做了初步的梳理和思考。一、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特征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指不具备城市户籍,但又在城市居住并从事各种经济、文化活动的少数民族人口,它有别于城市世居少数民族和城市新进少数民族。城市世居少数民族一般是指在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9.
坚持市场友善型的规划原则,规划只用来弥补市场失效的部分,而不是完全取代市场现有城乡规划体系对市场与规划的双重失效应对乏力总结分析当前中国的城市化,有两条线索是清晰的:一是农村人口确实发生了向城市的集中流动转移,但这种流动转移仅仅是以农村人口进入经济发展、产业集聚的城市的工厂、企业、用人单位,即以出卖劳动力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0.
西安市城管执法局近日明确提出,将协调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宿舍区开辟场地,就近引导零散、无序的流动摊贩进入做买卖,既满足市民生活需要,又解决部分摊贩的谋生问题。无疑,这是一条显现曙光的  相似文献   

11.
历史决定论的理解模式、历史主体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历史主体与实践主体的混同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被遮蔽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主体的历史性之间是一种逻辑互动的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力量源泉,而后者则是彰显前者的基础和保障;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体有三种存在样态.即知性存在样态、意义存在样态和实残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行政三分制”这一新型行政管理模式的付诸实践。行政三分制在彰显其制度创新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行政法治契舍的难题,而这则关系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贪污犯罪数额的大小,是惩治贪污犯罪的主要依据。在共同犯罪中,犯罪行为人贪污数额的认定相当复杂,既有共同贪污的数额,又有各人分赃所得的数额,还有因贪污的停止形态而未实际获取财产等情形。关于共同贪污犯罪行为人数额的认定,理论界存在着“分赃数额说”、“参与数额说”和“犯罪总额说”等不同的学说。笔者更倾向于“犯罪总额说”。  相似文献   

14.
论业主委员会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主委员会是城市住房私有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制度支撑.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居民委员会、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之间利益关系复杂,现行法律法规对有关规定的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失当,业主普遍缺乏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业主委员会在筹备设立和实际运行方面都存在诸多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出台<业主委员会法>,明确规定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规范业主委员会各项基本制度;并且进一步调整完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与业主自治的关系,在物权法中明确居民的房屋物权;健全行政程序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5.
所有人抵押是指所有人于自己所有物上存在的抵押权 ,是一种特殊的抵押权。确立所有人抵押制度可以防止后次序抵押权人获取不当得利 ,保护抵押物所有人的利益 ,有利于所有人进行融资 ,节省交易手续和费用 ,促进商品流通。我国《担保法》没有规定所有人抵押 ,可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做法 ,从所有人抵押的思路选择、成立、变动等方面入手对此制度作出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6.
论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事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法条和司法解释内容规定的不明确性和不完整性,需要对虚假诉讼罪中"捏造事实"的含义进行进一步解释。虚假诉讼罪是单一行为犯,利用他人捏造的事实提起诉讼的,也构成虚假诉讼罪。篡改部分民事法律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也属于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成立虚假诉讼罪。虚假诉讼罪的行为方式不包括不作为,隐瞒他人已经偿还债务的事实依然进行民事诉讼的,是积极地虚构事实,理应认定为"捏造事实"。若捏造的事实不会影响法院的公正裁决,不能定性为虚假诉讼罪。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规律观的立论基础是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经典科学,其理论内涵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所面临的理论困境日益凸显;传统规律概念的界定,偏重事物的内部联系,一定程度地忽视了事物的外部联系,使之走向绝对和机械;由此产生了传统规律范畴的先验性、宿命性悖论,并且衍生出人类真理认识上的悖论。  相似文献   

18.
数据库法律保护的若干争议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信息资料汇集的数据库对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引起了是否应对数据库予以法律保护的严重分歧。关于保护方式也众说纷纭,有版权法保护、邻接权保护、特殊权利保护、专有权保护、不当得利理论等意见,通过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最能维持数据库制作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是最佳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9.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公开性是该罪认定上的难点,也是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其中的相关问题应得到进一步明确。首先,公开性的本质是宣传对象的不特定性,即针对不特定多数的人进行宣传。其次,公开性与社会性存在交集和重叠,同时也各具独立价值。第三,在口头传播的性质认定上,应区分是否为集资人授意及集资人对集资信息的扩散持何种心态。第四,公开性不以虚假宣传为必要。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茂名市电白区中学生对传统类毒品的认知程度较高,对常见的合成类毒品有一定的了解,对伪装类毒品认知较低;当地学校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频率不高,方法缺乏创新,体系不健全等。对此,应加强对伪装类、液态类毒品的宣传;在宣传方式上要注意创新,应结合青少年规律特点,构建信息传播新平台;学校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